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650118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64 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 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1947 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 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

2、行为的过程”。 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

3、,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答: 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简述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派: 答: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

4、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传播学是本世纪 40 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传播学诞于美国,美国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传播规律,形成了多种传播模式,运用不同理论分析传播。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大学派:以美国为中心的传统学派,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大众传播具有什么特点: 答: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一般人际传播不同。 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媒介的特性不相同,统称为大众传

5、播工具。 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住处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此外,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传播学和大众传播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 广义地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地说,传播学即是指大众传播学。 从理论构架来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规律的学问,它可以有许多分支学科。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

6、播学的研究领域要比大众传播学更为宽广。传播学提供的是总体理论框架;大众传播学则是传播理论的延伸,并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大众传播学在整体传播理论中至今仍然是一枝独秀,研究工作处于前沿的位置。我们在继续研究大众传播学的同时,应当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传播学的其他领域。 传播学和新闻学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从两者关系来看,尽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报刊、广播、电视、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而新闻学研究的也主要是其中的报纸、广播、电视,但传播学和新闻各自独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彼此取代。 不同之处: 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研究方法上:新闻学沿用传播人文学科的思辩型定性分析方法;传播学采

7、用实验型的宣分析法。 研究对象: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的全过程。 传播学和新闻学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独立。传播学为什么首先诞生在美国? 答: 现代西方各国中,美国为最发达。在传播和传播研究领域也不例外。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播学的诞生地。(1)媒介背景传播机构或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由此实现了新闻性传播活动的独立化、职业化。17 世纪末,美国出现报纸;20 世纪后,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它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等著名通讯社。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为美国各界的急近而重大的课题。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

8、用主要有:一方面,传播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从社会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充实了人们的余暇。一方面使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这就逼迫学术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威力,因而率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2)学科背景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简述传播学的形成和学术渊源 答:较确切地说,传播学是 19 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

9、的,在 20 世纪 40 年代粗具规模。这克服了其他说法的不足: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引起人们对“传播”高度重视的契机,是新闻事业即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众多相关学科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术渊源: 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施拉姆对传播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哈罗德 拉斯韦尔,库尔特 卢因,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韦尔伯 施拉姆。施拉姆的主要贡献是:他是集大成者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其作为

10、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 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他建立了 4 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 30 部著述,其中的大众传播学 、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最为著名。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研究注重经验和实证。但它过分偏重微观研究;过分依赖定量方法;很多人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传播学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试述我国开展传播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 答:1 成绩 从四方面看:著译:复旦大学新闻系率先译介传播学文本。会议:举

11、行多次研究会。教学:复旦大学首先开设传播学课程。应用:传播学“ 实地调查法 ”广泛运用。2 问题传播学是发源于美国的“舶来品 ”。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借鉴。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 “特色”要求:以中国的传播实际为材料;能切实为中国的传播事业服务;能创造出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构架,从而为世界传播学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3 前景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只要不断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大有作为。为什么 60 年代欧洲的批判学派会异军突起? 答:因为传统学派有很大的缺陷。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

12、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它认为传统学派过分偏重微观研究;过分依赖定量方法;很多人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这确实击中传统学派的痛处。但批判学派也有不足:过分轻视微观、中观研究和定 、实证方法。简述传播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为何说传播学在信息社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答:两者的互动关系,最值得注意的动向,即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出现的所谓 “信息革命”、 “信息爆炸 ”现象。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越来越依赖于“传播”,这是传播学发展的理由和背景,是人们普遍学习、研究的最大意义所在。美国学者 J.贝尼格尔认为,工业革命使整个经济活动成百倍地加速动转,从而引发了

13、严惩的控制危机。为克服这一危机,必须进行控制革命,即积极开发各种作为控制手段的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产业便获得大大扩张。各种社会信息事业中,大众传播事业的作用尤为突出。而传播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探索大众媒介的动作规律。 对传播过程应如何理解和分解? 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传播学的主要任务,如施拉姆所说,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

14、- 讯息-渠道- 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 5W 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 7W 模式。理论与模式的区别: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表述,而“模式”则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模式的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学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 5W):拉斯

15、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 5W 模式。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引入了“反馈” 机制。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传播单位” :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 ,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16、。 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简述传播过程线性模式的贡献及不足 答: 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贡献: 一,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二,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它的不足是它具有直线性和孤立性。直线性即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看不到受者的反馈,也看不到其他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孤立性即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控制论模式的主要优缺点 答: 控制论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 双向循环性 ”,引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