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645443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富国之本,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其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和“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大力推进实施“ 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和 “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形势分析(一)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际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

2、求更加迫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对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1智能正成为制造业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嵌入式软件、微电子、互 2 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造高端产品和装备,占据产业制高点。同时,制造装备控制技术的极大提高,使制造装备的自诊断、自维护、自恢复成为现实,并将推动制造装备向智能化阶段迈进。2服务促进产业模式变革,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在同质化竞争和供大于求的全球市场环境下,制

3、造业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向研发和产品运营维护等服务生命周期转移,更多的制造企业成为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综合体。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产业模式向“ 定制化的规模生产” 和“服务型生产 ”转变特征明显。3可持续发展成为制造业与自然、社会协调的重要主题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共识,激励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绿色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和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创新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和装备,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和循环利用要求。4制造大数据

4、和平台成为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的重要支撑 3 工业大数据是制造企业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的来源,制造企业全业务数据化在对制造系统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业务数据闭环的基础上,将有效支撑企业制造过程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促进企业对市场、用户的精准供给和企业间的资源分享利用,从而打造智慧企业,并为消费者、用户以及企业自身创造显著的增量价值。(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战略需求1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要求制造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的消费产品、自主可控的重大技术装备。从“制造大国 ”转变为“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先

5、进制造技术,增强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推进制造质量和产品品牌建设,才能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这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正在加快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 4 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发展新动力。3应对国际产业竞争的战略需要世界制造业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

6、纷纷制定“ 再工业化” 战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抢占制造业高端。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 “双重挤压” 的外部环境短期内不会改变。通过增强制造业技术水平,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使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竞争中跨入中高端,对国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三)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绩1制造业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2014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 22.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5.85%。201

7、3 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 20.8%。在 500 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 220 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 5 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2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装备产品十几年来,制造业各领域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国内发电设备装机中国产发电机组已达 80%以上,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 90%,国产 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 750 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日产 4000 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 万吨乙烯、30 万吨级合

8、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 “神舟” 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3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016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达 110家,其中以工业为主的有 50 余家。社会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5 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0.9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 58.3 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60.2;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15.9 万件,占国

9、内发明专利 6 授权量的 60.5。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自主创新中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4初步形成了企业、高校、院所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产学研结合、较为完备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成立了一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我国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问题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多数制造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 制造加工 组装” 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环节,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在高端产品创新设计方面,设计工具软

10、件受制于人,设计方法和理念不够先进,创新设计能力较为薄弱。2015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 1600 多亿美元,众多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尚无法突破,企业被迫将大部分利润用于购买国外专利授权,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不强,难以打破市场垄断。2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 7 我国制造业质量基础相对薄弱,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特种执行机构、仪器仪表传感器、工控软件系统等发展滞后。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不高,出口产品召回问题不断,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此外,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 2000 亿元,间接损失超过 1 万亿元。3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我国部分传统制造行业

11、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全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10%-20%;机电产品中量大面广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20%。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4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低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尚存在明显差距。面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变革,认识不充分,准备不足,传统制造业将面临二次淘汰的风险。二、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粗放式发展道路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通过

12、8 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是必由之路。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需求。(一)亟需加强制造基础能力方面的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技术研究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基础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工具及平台等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关键工艺研究都没有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工艺装备、测试与实验装备、标准化等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亟需科技攻关。(二)亟需加强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正处于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阶段,经营目标、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决

13、策标准发生根本性变化,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产品为中心” 的传统制造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云制造等模式下的多品种大批量定制化的要求,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咨询服务网络化的水平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三)亟需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随着中低端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重心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地位面临挑战,急需利用互 9 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增强装备产品智能化程度,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四)亟需加强新兴产业关键装备的研发我国新兴产业所需装备的需求缺口较大。光电子、先进光伏电

14、池设备、新一代通信设备等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给率较低,核心技术掌握仍较少,试验设计能力较欠缺、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制造装备进口依赖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装备自给不足。(五)亟需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的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能源消耗、材料利用率及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发展先进绿色制造技术与产品,突破制造业绿色产品设计、环保材料、节能环保工艺、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支撑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三、思路目标与任务布局(一)总体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按照

15、“争高端、 10 促转型、强基础”的总体目标,强化制造核心基础件和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品,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方向,强化制造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二)发展思路1探索高端,构筑先发优势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加强新兴产业关键装备、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制造等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率先突破,赢得战略主动。2强化基础,增强保

16、障能力针对制造业基础能力薄弱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重点攻克轴承、液压件、仪器仪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工艺库、材料参数库和制造过程核心软件产品。3两化融合,推动供给改革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大数据制造服务、大规模定制、集团管控等企业经营管理模 11 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4绿色制造,促进持续发展针对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造传统产业,探索高效、节能、节材产品设计创新、智能化工艺、服务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模式,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战略布局瞄准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最前沿,力争率先突破,构筑先发优势。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大型构件金属增材制造、大型硬岩掘进机等领域强化“领跑”优势,塑造我国制造业领先优势。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