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分析与探讨摘要: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一个理论基础关于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讨论已久,但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价值实体、国际价值量、国际价值的本质、国际价值规律与国际生产价格等组成部分各个部分内容丰富并相互联系,共同建构起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框架关键词:国际价值;价值规律;生产价格一、引言马克思的国际贸易思想是以国际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尽管马克思在有生之年没有系统地提出一个完整的国际价值理论,但是他在《资本论》以及其他经济著作中都曾提出国际价值的范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际价值问题的讨论也经久不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面地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国际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主要包括国际价值实体、国际价值量、国际价值的本质、国际价值规律与国际生产价格等组成部分各个部分内容丰富并相互联系,共同建构起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框架,所以对于其各个内容,我们有必要将进行详细的分析二、 国际价值实体在探讨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指出,不是所有的商品都会形成国际价值,只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才有可能形成国际价值。
商品进入世界市场进行交换,商品的国内价值将转化为国际价值从历史上看,国际商品交换在国内商品交换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但从理论上分析,世界商品市场是国内商品市场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才形成现在,我们从价值实体的角度来分析,国际价值实体仍然是劳动,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马克思告诉我们:“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劳动就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的耗费 ”[1]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世界各国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那么,世界各国的劳动就剩下一点:即它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劳动的耗费虽然各国从事的劳动的具体性质不同,但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耗费,都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都是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理论告诉我们,具1 《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7 页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本身运用到国际范围我们同样可以得出,世界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世界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国际价值本身只不过这种抽象劳动是在更大范围的抽象在一国内,商品价值的实体是该国正常水平的或者中等强度的抽象劳动,而“在以各个国家作为组成部分的世界市场上,情形就不同了。
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 ”[2]这样一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正常水平的或者中等强度的抽象劳动就都不可能会成为国际价值的实体了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这种正常水平的或者中等强度的抽象劳动只能处于个别劳动的地位这些个别劳动必须经过更高程度的再抽象,才能转化为世界劳动这些经过再抽象的世界劳动就构成了国际价值的实体各国的国别劳动之所以能够转化为世界劳动,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在世界贸易中展开的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际价值三、国际价值量任何事物都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国际价值也不例外国际价值的实体研究告诉我们世界范围内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构成了国际价值的质,这使我们对国际价值有了一个定性的认识然而,仅对国际价值进行定性的认识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把握国际价值,我们还必须对其进行量的考察从价值量的角度来分析,商品的国际价值仍然是由抽象劳动凝结而成的,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如果说商品的国内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国内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就是由生产该商品国际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中位强度是一国和一国不同的;它会在这里更大,在那里更小。
不同的各国的平均数,因此会形成一种阶梯, 而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作为尺度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将会在同等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表现为更多的货币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还会由于下述情况而发生更大的变化;只要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价值相等的程度,生产效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一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愈是发展,那里民族的劳动强度和生产率,就会按同一程度高于国际水平因此,在不同国内用同一劳动时间生产的不等量同种商品,将会有不等的国际价值,那表现为不同的价格,那就是,按国际价值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额 ”[3]研究国际价值量,我们还不得不谈到国际超额利润,因为国际超额利润是2 《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45 页3 《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10 页马克思有关国际价值量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世界市场上,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由于商品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在出售产品时,便能获得一个高于其商品国别价值部分的额外收益,即国际超额利润国际超额利润的来源应为国际上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同类企业或生产者创造的价值的一种转移的结果。
正是这种转移过程,才导致此类商品的同一的国际价值的实现四、 国际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的规律在世界市场上也存在价值规律,只不过这时的价值规律是一国内部价值规律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我们称之为国际价值规律国际价值规律就是国际市场上的价值规律,是国内市场上发挥作用的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基本内容是: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国际价值规律既是国际价值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国际价值如何实现的规律首先,关于国际价值如何决定的问题,前面已经指出,商品的国际价值不是由国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在世界市场上,各国的劳动强度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劳动生产率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致使各国的国别价值或高或低于国际价值但是,在世界市场上商品只能按照世界统一的价值标准来衡量,那就是国际价值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国家的一个工作日和别的国家的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工作日相交换的现象但这仍然是等价交换,只不过这种等价交换是通过不相等的国别价值相交换而体现出来的其次,关于国际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国际价值规律要求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交换要按国际价值来实现。
各个国家的商品生产都会形成本国的国别价值,各国不同的国别价值能够实现多少国际价值,不但与一国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效率有关,而且与这种商品的世界市场需求量直接相关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交换比例是以国际价值的转化形式即国际生产价格为基础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垄断的时期,国际垄断价格严重地背离国际价值和国际生产价格,这也不意味国际价值规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恰恰相反,这种国际价格和国际价值不相符的现象,也只有借助于国际价值规律才能加以解释和说明最后,关于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的问题国际价值规律主要有以下作用:一、调节国际分工;二、加快了产业的国际转移;三、刺激贸易各国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四、促使各国调整对外贸易策略;五、加深了世界各国间的不平衡发展五、国际生产价格关于生产价格的研究,马克思主要集中在国内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而对于国际价值的转型,即国际价值向国际生产价格的转型却几乎没有涉及即使在关于国际价值论述最为集中的“工资的国民差异”一章,其目的也只在于分析各国由于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力的不同而引发的国民工资方面的差异,而并非专门研究国际价值理论本身的当然,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针对国际价值的转型展开论述,但是,其对国内价值转型的研究已为我们研究国际生产价格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国际交换中的平均利润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同样的道理,国际生产价格等于国际生产成本加国际平均利润马克思认为,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历史上,价值都是先于价格出现的,而价格又是先于生产价格出现的他说:“把商品价值看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 ”[4]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商品按价值交换比按生产价格交换所要求的条件要低得多所以,在五千年至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就已经出现了价值而生产价格的出现则不同,它需要以市场上各种要素的充分竞争为前提,只有具备了自由竞争的现实条件,才可能会出现平均利润,进而形成生产价格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 ”[5]按照马克思的分析逻辑,国际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或者说国际价值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同样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这些都是以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高度为前提的虽然生产领域的国际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条件,但在流通领域,其形成的要素和机理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早在威尼斯商人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国际平均利润率的萌芽,他写道:“威尼斯人在黎凡特各国,汉撒同盟的人在北方各国,购买商品时每人所支付的价格都和邻人一样,商品花费的运费也一样他们出售商品得到的价格以及购买回头货时支付的价格,都和本‘民族’的所有其他商人一样因此,利润率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对大贸易公司来说,利润要按照投资份额的比例来分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马尔克的权利要按照含权份地所占比例来分配,或者矿业的4《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98 页5《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97 页利润要按照股份所占比例来分配一样因此,相等的利润率,在其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本来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后结果之一,而这里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上却表明是资本的历史出发点之一,甚至是马尔克公社直接生出的幼枝,而马尔克公社又是原始共产主义直接生出的幼枝 ”[6]关于早期的国际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机理和过程,恩格斯又形象地写道:“威尼斯人、热那亚人、汉撒同盟的人、荷兰人——每个民族都各有特殊的利润率,甚至每个销售区域当初都或多或少各有特殊的利润率这些不同的团体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相反的道路,即通过竞争来实现的。
首先,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市场上的利润率得到平均化如果威尼斯的商品在亚历山大里亚得到的利润大于在塞浦路斯、君士坦丁堡或特拉佩宗特得到的利润,那么,威尼斯人就会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对亚历山大里亚的贸易,而把相应的资本从其他市场的贸易中抽出然后,在向同一些市场输出同种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各民族之间,也必然会逐渐发生利润率的平均化,其中有些民族往往会被压垮,从而退出舞台 ”[7]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国际贸易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对国际平均利润率的发展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然而,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国际利润率的平均化还主要局限于流通领域之内这主要是因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还仅限于极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大多数国家尚处于非常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时代这样一来,国际上形成的剩余资本是极其有限的,加上流通领域的种种限制,这样就更难实现其在国际间的自由转移了因此,在国际范围内的工业和农业领域就很难形成利润率的平均化了因此,当时的国际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只局限于以商业资本为主的流通领域2、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国际平均利润率最初主要集中于以商业资本为主的流通领域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工业和农业发展还处于极其低下的水平的缘故。
但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国际利润率的平均化必然会冲破流通领域和国界的限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国际利润的平均化,并进而促使国际生产价格的产生针对生产价格的形成,恩格斯写道:“如果说工场手工业由于产品变得便宜而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