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建上的主要装饰纹样_麒麟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2.70KB
约4页
文档ID:28583962
古建上的主要装饰纹样_麒麟_第1页
1/4

徐 华 铛麒麟 , 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里的主要装饰 形象 , 长 期 来 受 到 历 代 人 民 普 遍 而 持 久 的 欢 迎 这个瑰丽多姿 、 仪态万方的神灵瑞兽 , 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美的大成 , 而且表现了超 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色美 , 给人以吉祥的祝 福和美的艺术享受 麒麟往往在太平盛世之际 , 伴随着圣王或是 喜庆祥瑞之时出现 , 在瑞气祥云缭绕中 , 在优雅的香音飘缈中款款而来 有的还把麒麟说成是能 吐玉书的圣兽 , 说它能带来学问和才华 ; 有的还给 麒 麟 插 上 双 翼 , 说 它 能 从 日 月 飞 翔 , 是 天 上 的 星 宿 总之 , 麒麟是神灵之兽 , 是吉祥的预兆 11 麒麟在历代的特征和气质从我们现在掌握的素材及考察的结果来看 , 麒 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和气质 , 它的演 变基本上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 即春秋战国时期传 说中的朦胧美 , 两汉时期的古拙美 , 南北朝时期的 雄健美 , 明清时期的繁华美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 “麒麟 ”记录的是公元前480 年的 《 春秋左 传 哀公十四 年 》 , 文中记载 :“春 , 西狞获麟 ”。

汉许慎在 《 说文 》 中将麒麟作了一番描述 : “麟 , 大 牡 鹿 也 ”“麒 麟 , 仁 兽 也 麋身 , 牛尾 , 一 角 ”古 文 献 《 毛 诗 正 义 》 的 注 释中又对 麒 麟 作 了 进 一 步 的 描 述 : “麟 , 马足 , 黄色 , 圆蹄 , 一角 , 角端有肉 ”“背 毛五彩 , 腹毛黄 , 不履生草 , 不食生物 , 圣 人 出 , 五道 行 则 见 ”我 们 从 以 上 的 描 述 中 可以朦胧地设想出麒麟的形态 : 鹿的身躯 ,图 1 战国出土双翼神兽 图 2 齐景帝萧道生修陵石麒麟图 4 宋 、 山东泰安岱庙石牌坊浮雕麒麟之一图 3 宋 、 山东泰安岱庙石牌坊浮雕麒麟之二图 5 元代北京北海公园 “铁影壁 ”上的麒麟装饰像 石 、 玉 雕 和 其 他 工 艺 品 的 装 饰 上 , 造 型 简 洁 而 明 快 , 形 象 大 致 象 鹿 , 有 的 身 上 还 有 圆 形 斑 点 , 马 的 蹄 , 牛的尾巴 , 头生一肉瘤角 , 大都是侧面形象 , 图 形的线条刚柔并济 , 造型推拙 , 显示出一种古拙的美 感 。

汉代麒麟的身上大多长有双翼 , 这是人们自古向 往能飞离地面 , 翱翔太空之故 , 因此 , 中国古代便出 现了 “天马行空 ”和 “羽人飞兽 ”的传说 我们目前 所知的最早带翼神兽当数战国时期中山国墓中出土的 错银铜 “双翼神兽 ” (见图 ) , 兽身狭长 , 双翼振起 ,·47 ·马的圆蹄 , 牛的尾巴 , 头上长有一角 , 角的前端为肉瘤状 背部为斑烂的五彩色 , 渐向腹部转为黄色 , 它 一不食草 , 二不食肉 , 而且往往伴随着圣王或是喜庆 祥端之时出现 古文献的记 述 , 为 麒 麟 蒙 上 了 一 层 神 奇 的 色 彩 ,也给人们带来一种神秘而朦胧的美 从汉代起 , 麒麟与青龙 、 白虎 、 玄武 (即神龟 ) 、 朱 雀 四 灵 相 列 后 , 成 为 五 灵 中 代 表 “中 央 ”方 位 和 “土 ”行的神兽从现存的实物看 , 汉代的麒麟形象大多出现在画虎 头龙颈高高昂起 , 四肢张开 , 一股虎虎生气迎 面 扑 来 这 尊 神 兽 是 中 国 工 艺美术品中的珍宝 , 有人说它是 “麒麟 ”的最早形象 , 笔者认为是有道理的 。

东 汉时期 , 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 , 在佛教中处 于 崇 高 地 位 的 “狮 子 ”逐 渐成 为人 们 心 目 中 的 “圣 兽 ”, 其 强 劲 威 猛 的造型慢慢和 中 国 本 土 的 麒 麟 相 结 合 , 使秦汉时期文质 彬 彬 的 鹿 形 瑞 兽 、 仁 兽麒 麟 , 逐渐向 威 猛 的 狮 子 造 型 靠 拢 , 而 演变 成狮形 的 麒 麟 形 象 , 并 和 狮 子 一 起 , 走 到 护墓石 兽 的 行 列 最 后 , 终 于 诞 生 出 南朝帝陵前那十 余 尊 高 大 神 奇 、 气 吞 山 河 的 新 麒麟 , 成为中 国 雕 刻 艺 术 中 一 朵 夺 目 的 奇葩 南 朝建都 建 康 ( 即 今 南 京 ) , 历 经 宋 、 齐 、 梁 、 陈四朝 , 时间为公 元 296 年 —589年 , 其帝陵前的 麒 麟 均 用 整 块 巨 石 雕 琢 而 成 , 高达 3 米 以 上 , 体 积 感 很 强 , 形 体 方 便 而多棱角 , 显 得 厚 重 坚 实 麒 麟 大 多 挺 胸曲腰 , 目 口 张 , 颈 短 而 阔 , 长 舌 垂 于 胸 际 , 昂首作 仰 天 长 啸 状 , 双 肩 大 都 有 羽翼 , 麟身纹 饰 极 富 装 饰 味 , 显 得 壮 美 而 有 生气 。

统治者借助麒麟的神威 , 令石雕艺术 家雕置于陵 墓 前 , 象 征 “君 权 神 授 ”的 至 尊 地 位 值得一提 的 是 南 朝 帝 陵 前 还 出 现 了 和麒 麟形态相 似 的 神 兽 , 人 们 称 其 为 “天 禄 ”,所不同的是麒麟为独角 , 而天禄为双角 宋 元时期的 麒 麟 显 得 清 秀 而 又 灵 动 , 麒麟 的身躯又往 鹿 科 动 物 方 面 发 展 , 其 躯 体 上 刻划麟片 , 颈部 飘 拂 起 鬃 毛 , 鼻 翼 处 伸 出 触须 , 肩部 出 现 火 焰 披 毛 , 马 的 蹄 , 牛 的 尾 , 尾端肥大 , 呈 扇 形 状 散 开 , 我 们 在 山 东 泰 安 市 岱庙宋代石牌坊上的浮雕 麒 麟 上 得 到 见图 7 北京牛街礼拜寺石雕麒麟图 6 元代石刻麒麟图 11 天安门华表上的朝天吼更象麒麟 图 10 南京明孝陵石雕麒麟图 9 北京法海寺蹄形麒麟 图 8 北京法海寺爪形麒麟证 元代青花瓷盘上的麒麟形象 、 北京北海公园 “铁影壁 ”上的麒麟形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清时期的麒麟形象运用比较普遍 , 其头部出现了马头形 , 身躯一般密布鳞片 , 马的蹄 , 四肢及身上有火焰披毛 , 色泽以青色为多 , 也有黄色和绿色的 。

北京牛街礼拜寺内的石雕麒麟称得上是明代的正 宗麒麟 , 那徐步奔跃的鹿身 , 那竖而前冲的鬃毛 , 那紧密而有韵味的鳞纹 , 那具有对称美的火焰披毛 , 那 呈马蹄状的健腿 , 那富有装饰味的扇子形狮尾 , 那张 开的嘴巴 和 平 视 的 双 目 , 给 人 一 种 平 和 瑞 祥 的 感 觉(见图 ) 麟 , 张口吐舌 , 鬃毛竖起 , 双角向后平面伸展 , 须发也往后飘拂 , 显得纤巧 、 灵动 , 一股祥瑞之气扑面而 来 ; 另一尊为狮身爪形麒麟 , 鬃毛竖起 , 双角向后平伸 , 颔下没有胡须 , 和前一尊麒麟比较 , 显得壮实而肥硕 , 似乎少了几分灵气和瑞气 (见图 ) 帝陵前的明代麒麟却又是另一种类型 , 其形体又继承了南朝时期的瑞兽风格 , 显得稳健敦实 , 所不同的是麒麟的全身披着麟片 , 这可能与守卫陵墓的职责 有关 , 但比起南朝麒麟 , 又缺少那种威猛 、 神奇 、 宏 浑的气势 有人把天安门前华表上的朝天吼说成是蹲龙 , 其 实 , 倘若把其造型和麒麟进行比较的话 , 那纤巧灵动的身躯 , 那蹲伏的姿态 , 似乎和麒麟的形状更接近 。

明代的麒麟风格也各不相同 ,出现了不同造型风格的石雕麒麟 ,·48 ·在北京法海寺内便一尊为鹿身蹄形麒有人把明清期的麒麟分出性别 , 雄性为麒 , 雌性为麟 , 或两者合而称麟 把这奇异神兽视为人间太平 盛世的吉祥物 , 用来形容事物的珍稀 , 视为降福送子的使者 , 如 “凤毛麟角 ”、 “麟子凤雏 ”等 《 诗经 周 南 》 记载 : “麟之趾 , 振振公子 , 于嗟麟兮 麟之足 , 振 振公 姓 , 于 嗟 麟 兮 麟 之 角 , 振 振 公 族 , 于 嗟 麟 兮 ”诗的内容就是寓意子孙繁衍而多贤能之辈 麒麟送子 ”、 “麟 吐 玉 书 ”是 明 清 时 期 , 尤 其 是 清代常用的装饰题材 , 在石雕 、 泥塑 、 年画和刺绣中屡见不鲜 , 有的刻划戴冠着袍的儿童抱莲握笙骑于麒 麟 背上 , 以 “莲 ”与 “笙 ”寓 意 “连 生 贵 子 ” 有 的 描绘天姬坐于麒麟背上 , 怀中抱着孩童 , 称为 “天姬 送 子 ”或 “天仙 送 子 ” 民 间 传 说 , 孔 子 出 生 时 “麟 吐玉书 ”, 因此 , 民 间 也 有 不 少 麒 麟 吐 书 卷 的 画 面 ,这种画面往往和 “麒麟送子 ”的画面结合在一起 , 寓 意送来的童子必是兴国安邦的贤才 。

这里我们选取了 清代织绣图案中的麟吐玉书 , 从麒麟那精细工整的刻 划上 , 给人一种繁华的美感和从容神奇的气势 21 麒麟 , 是龙家族中的一员麒麟的形象随着时代而变化 , 较早似鹿形后象马形成龙的头 , 鳞的身 , 马的蹄 , 狮的尾 , 实际上成了兽形的龙 龙凤研究专家王大有先生认为 , 麒麟是龙凤家族 的 扩大化 , 他在著述的 《 龙 凤 文 化 源 流 》 中 说 : “麒麟虽以鹿为原型 , 然而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的龙 , 只易爪为蹄而已 它为中央帝的象征 , 但因出现较晚 , 并 不具统治地位 , 而中央帝的实际形象是蛇驱之龙 ”古文中常把 “中央黄 帝 ”尊为麒麟 , 而后来人们 把历代帝王比喻为龙 , 从中我们也可看出麒麟与龙的因果关系 , 它们同属一宗 商代龙的角 , 常常用长颈 鹿 (古时将长颈鹿称为麒麟 ) 的菌状角 , 这是麒麟与 龙的又一种复合现象 秦汉时期 , 龙从蛇体向兽体转 化 , 和后来的麒麟也有相通之处 汉代以后 , 麒麟作 为一种 “仁兽 ”虽 慢 慢 地 从 龙 的 大 家 族 中 分 化 出 来 ,而逐渐自成一体 , 成为 “五灵 ”之一 , 但却始终没有 脱离龙的范畴 。

到宋代以后 , 特别是明清时期 , 两者 逐 渐同化 终于 “万 变 不 离 其 宗 ”, 使 麒 麟 变 成 了 鹿 形的龙 , 除了蹄子象鹿 、 尾巴象狮和躯比龙短外 , 其 余和龙的形象一样 , 成为龙家族中的一员 倘我们把目光移向宋代李明仲编的 《 营造法式 》 , 里面编绘的麒麟躯体上便出现了龙麟 , 在北京元代广 济寺的石雕麒麟 , 其头部已与龙头别无两致 , 其背景 的云纹气浪已与龙的背景相一致 当我们把目光移向 北京故宫的石刻麒麟 , 则又给我们一个典型龙型的形形 , 从宋代开始则往龙的形状靠拢 , 而到明清时期则图 12 明 漏窗装饰麒麟图 14 清代麒麟造型 (织绣 )图 15 清铜铸麒麟之一图 16 清铜铸麒麟之二·49 ·图 13 清 麟吐玉书图 20 现代麒麟象 , 麒麟身上那环环相连的鳞片 , 四肢的火焰披毛及 脊背的脊栋 , 都和龙的形象一致 , 而象征明代龙标记 的那往前冲的鬃毛 , 也和麒麟一样 当我们把目光移 向明代河南嵩山中岳庙上的石刻麒麟 , 则发现麒麟已替代了龙的位置 , 正和凤在双双对舞 。

当我们把目光 移向清代青花大盘麒麟图和清代南京天王府石舫上的 木雕双麒麟 , 麒麟的刻划细密精致 , 繁复华美 , 图案 趋向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