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578263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科育人的教学片断上海市松江二中 范汝广【片断 1】引言这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小明,他是一位高一学生,他的爸爸是一家合成氨厂的工程师。双休日,爸爸在检查小明的最近学习情况时,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给厂里打了个电话:“小张,合成氨循环系统的数据怎么样?”对方回答:“很正常。 ”小明问爸爸:“合成氨不就是每 1 摩尔氮气和 3 摩尔氢气反应,生成 2 摩尔氨气吗?怎么还有循环?”爸爸回答道:“因为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它建立了化学平衡,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所以要循环。 ”小明更不明白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对,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爸

2、爸说。板书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简评:引导学生的兴奋点到课堂上,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同时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入课题。营造化学课堂教学的情境美。 )【片断 2】过渡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小明爸爸为我们提供了当初他们工厂进行试验时的一组数据,我已经印发给了大家,请同学们分析数据有什么规律?并用 ct 图表示。时间 各物质的浓度(mol/L)(min) N2 H2 NH30 1.00 3.00 0.001 0.80 2.40 0.402 0.70 2.10 0.603 0.63 1.89 0.744 0.60 1.80 0.805 0.60 1.80 0.806 0.60 1.80 0.

3、807 0.60 1.80 0.80(学生分工绘图,每人作出一种物质的曲线,然后投影展示)2板书(绘制 ct 图像)引导根据 ct 图像,思考下列问题:投影问题 1:4min 前,三种物质浓度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问题 2:4min 后,三种物质浓度的情况如何?问题 3:4min 后,反应停止了吗?问题 4:正在发生的有哪些反应?学生答 (略,前两个问题用图像表示,后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投影问题 5:4min 前,也同时存在着正反应和逆反应吗?学生答 (略)探究可逆反应真的存在着正反应和逆反应吗?它们真的在同时进行着吗? 演示(把盛有 NO2 的注射器先放入冷水中,再放入热水中。 )已知 2

4、NO2N2O4 是可逆反应,改变温度可见气体颜色的变化,说明了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存在。(简评:设计“ 逆反应的存在 ”这个探究点,是为了强化可逆反应的概念,实验的设计有利于突破难点。对 于学生求真、求 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片断 3】过渡让我们再回到 ct 图像,上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下面我们以 H2 的浓度变化为例来讨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投影探究 1:在反应开始的时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怎样的(是最大还是最小)?探究 2:在 0 4min,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怎样变化的?探究 3:在 4min

5、以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情况是怎样的?请把上述问题的答案用 v-t 图像表示出来。学生(绘制 v-t 图像,然后投影展示。 )(简评:从表格数据分析,转化为图像直观分析,再 转化为平衡本质的分析,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片断 4】过渡这棵树就是这节课的中心,大家看本节的标题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研究的是“How”的问题。投影问题 1:课本的题目是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这个问3题解决了吗?问题 2:请为本课时研究的课题拟一个名称。学生(讨论)板书为什么 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Why)(简评:通过这种方式检测课堂效果,

6、同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How 和 Why的使用,也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共融。 )【片断 5】板书 (简评:美观、精妙的板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 归纳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审美情趣的熏陶。 )【片断 6】总结 请同学们体会一首诗:似静绝非静,虽动鼎足定,一朝东风起,周郞便起兵。讲述平衡不单单是一种化学思想,更是一种有普遍意义的理念,不信,你打开电视看看:东方卫视的生活时尚频道营养专家正在侃侃而谈:平衡就是身体4的摄入量与消耗量相等,摄入大于消耗则肥胖,摄入小于消耗则消瘦,平衡了就是体重不再变化了;换个频道,看看动物世界 ,主持人正在说:“保护自然界的物种,就是保护生态平衡” 。国际频道呢,嘉宾在分析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结后的世界格局:“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是在构建新的平衡体系” 。噢, 百家讲坛应该开始了吧:“孔子的 “中庸”思想就是平衡,做人做事要恰如其分,不过分,不偏激” 。还是看看新闻频道,胡锦涛总书记带着稳重、睿智,用极具亲合力的语气说:“平衡就是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和谐的社会” 。今天,老师也要说:平衡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超越化学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它的灵魂是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规律。(简评:这段演讲,充分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把学生引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看化学,是一种化学上的大气,是科学理念的升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