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28388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认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 月 1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寓意着今后我国将对改革思路做出新的调整,从过去突出强调需求侧改革转变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引发宏观政策的相应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过去需求侧改革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追求 GDP 规模扩张和高速度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和管理的思路来实现,即着重强

2、调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外需)“三驾马车 ”构成的总需求来实现目标。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原来需求侧改革和管理的思路已不能产生以往的效果,表明其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此次,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指从过去着重强调需求扩张提供动力,转变到着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提供新动力,其目标是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增长升级版。日前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 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0 月 10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3、办公室主任刘鹤到广东调研时曾强调,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可以说,在中共中央提出“十三五”时期“ 五大发展”理念之后,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理念、新思路。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创新发展” 这一核心新理念,要解决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多重目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念、理论和政策创新。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许表明促进结构性改革将适时采用新供给主义理论,并据此提出一系列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宏观管理的新政策、新措施,并带来改革发展创新的新实践、新成就、

4、新突破。11 月 9 日,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他结合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和软财富战略,在会上作了题为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新增长周期的汇报。针对当前经济反弹复苏动力不足的现状,滕泰建议进一步降息降准、多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下决心加大减税力度;重视软财富和软价值,创造新供给,形成新需求;并通过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劳动力供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土地供给效率,降低资源供给成本;提高金融供给效率,降低资金供给成本;提高制度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降低技术供给成本,释放五大财富源泉,开启增长新周期。近几年来,以滕泰为代表的新供给

5、主义经济学派独树一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对策,其中一些内容可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篮子” 所借鉴、所吸收。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一段时间,我们采取“4 万亿元” 一揽子刺激计划,强调“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这实质上是沿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一些做法,并据此片面强化了需求侧管理。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留下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结构扭曲等后遗症。现在,我们要纠正过于强调行政干预和需求侧管理的弊端,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管理。在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即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

6、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可以说,这“四个关键点” 就是今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遵循的方向和重点,需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认真研究和制定落实政策。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应当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再需要需求侧改革和管理。为了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等目标均衡实现,我们应当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双管齐下,统筹施策,这样将产生更佳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

7、革,是一项崭新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要在探索中完善,在总结中提高,始终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少走弯路,减少损失,保障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更多强调市场的作用,但并非不要政府的作用;意味着要把眼光放长远,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并非不管短期的发展;意味着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但并非短期宏观调控不重要。从中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是一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热点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记者:什么是供给侧

8、结构性改革?从国内外的发展形势看,为什么要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佐军: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前者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后者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前者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后者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前者强调制度变革与完善,后者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从国际环境看,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以及西方国家去杠杆等因素,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我国出口增速保持在 20%以上,不少年份在 30%

9、以上。2015 年前 10 个月,出口增速为-2.5%。出口形势的低迷,使我们认识到出口已经越来越靠不住了,必须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国内看,长期以来依靠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也遇到了瓶颈,投资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同时,受到地方债务风险加大的约束,国内投资增长大不如从前。从消费看,受部分行业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部分人群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上有所放缓。2008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2.7%,2015 年前 10 个月,增速仅为 10.6%。总的来说,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目前在拉动经济增长中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必须更多

10、地从供给侧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将供给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提升起来,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记者:怎么理解“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佐军:很多人认为,强调供给侧的改革,意味着不要需求侧管理,意味着对过去经济政策进行根本性的重大调整。这类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从经济学基本原理看,供过于求会导致产能过剩,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短缺,而供求均衡才是较理想的状态。供给和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或者说是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强调了要释放新消费,创造新供给,从而形成新

11、动力。过去多年来,我们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更多强调市场的作用,但并非不要政府的作用;意味着要把眼光放长远,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并非不管短期的发展;意味着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但并非短期宏观调控不重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学会掌握平衡,不能过度倚重供给侧而忽视需求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只能“二选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矛盾吗?李佐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2、。从中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是一致的。但如果只考虑短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之间有不协调的一面。GDP 的短期增长不可能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释放需要过程,有些改革还会对短期增长造成冲击。相比之下,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直接通过政府投资、增加流动性等调控手段,使稳增长立竿见影。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需求管理政策可以抚平经济周期波动,防止经济过快下滑,防范系统性风险。当然,如果过于强调需求管理,为了稳增长而稳增长,可能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会有副作用和后遗症。这就需要权衡到底是要短期“看起来很美”的增长,还是要忍受阵痛,追求长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3、记者: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重大难题?李佐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而是要解决好存量和增量问题。从存量角度看,目前有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该淘汰的要坚决淘汰;一些附加值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必须加快调整;一些环境恶化的区域不能再硬着头皮搞发展,而要对其功能进行调整,把人从这些区域中迁移出来。从增量角度看,要加速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加快发展附加值高、符合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有发展活力、绿色低碳的区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已经明确,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实体

14、经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些都是供给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限于此。供给侧改革应从两个基本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 GDP 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决定。这也就意味着,供给侧改革包含三个重要内容: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

15、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解决人口和劳动力问题,特别是解决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以及劳动力就业率、素质和积极性提高的问题。二是要提高资金投入效率,优化投资结构,避免资金错误配置。三是要对土地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要激发企业家的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五是要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

16、变。(记者 林火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今为止最科学全面的 诠释转载 2015-11-23 06:42:36标签:供给侧结构改革宏观经济创新发展社会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编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应从国际主流的需求管理“西医”方式,更自觉、更积极转向供给方面的改革创新,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的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最新新闻国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明年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2015-11-19 15:5711 月 18 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财经年会 2016 上表示,“明年一定要推进供给侧的调整和改革,特别要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其中,上游板块要进行较大力度的结构性调整,并且跟国有企业的改革有机结合,建.详情相关新闻 习近平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