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24447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 教案九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本期共有学生 52 人,学生大多聪明活泼,较守纪律,对人有礼貌,但由于家庭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溺爱,个人习惯不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也普遍不够强。因此本期应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调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强化安全意识,使他们能拥有健康快乐的身心,安全地学习和生活。二、教材分析:九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了“珍爱生命” 、 “关注国防” 、 “ 生态文明建设” 、 “ 中考复习”四个单元。每一板块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编排了一系列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活动内容。三、教学措施及方

2、法:1、采用活动教学,根据每课内容创设适当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扮演角色、情景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可采用“调查” 、 “试验” 、“探索” 、 “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评价注重三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

3、质量;三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四、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第 1-6 周: 珍爱生命第 7-10 周: 关注国防第 11-16 周: 生态文明建设第 17-20 周: 中考复习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第一课 毒品毒品家族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体念生活的真谛,领悟健康的意义,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生成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活与生命、安全的价值观,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能力目标:学会拒绝毒品,善于自我保护。知识目标:知道毒品的危害,品种及其他的产地。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毒品的危害,品种及其他的产地难点:学会拒绝毒品,善于自我保护。教学过程:一、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本册教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阅读本册教材的引言,

4、从而进行了解,抽学生作简单的回答。二、 新课教学毒品肆虐全球,危害人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毒品?毒品有何特征?有哪些危害?了解什么是毒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到的毒品,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评定。教师引导归纳: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法律法规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了解毒品的种类:包括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合成毒品天然毒品主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教师展示各种毒品的形状,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各种毒品。了解毒品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了解到的毒品,谈谈对他的了解,教师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分

5、析,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特征包括:依赖性、成瘾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毒品的来源:毒品是全世界共同禁止生产和销售的物品,那么他又来源于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页和第四页的图,了解世界的毒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和毒品的运输路线。课堂小结:1、 毒品有哪些危害?2、 毒品有何特征?板书设计:见课件上的内容第二课 毒品的危害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识。教学重点:知道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教学难点:在校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施教于未然,但学生走向社会,故现在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出课题1谈话:在前面的课上,同学们一定对毒品有了一些了解,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2教师补充:(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二、具体讲授毒品的危害。(一)毒品有那些危害呢?(小组讨论探究)1毒品毁人毁健康。(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2毒品

7、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二)请事先网上搜集材料的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1、学生讲故事 2、请学生自由发表谈谈自己的感受。(三)拓展延伸请为禁毒教育写二、三条广告词。三、总结同学们,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第三课 珍爱生命 拒接毒品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2、通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

8、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形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出示课题: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 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

9、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57 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

10、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1.毒品毁人毁健康。(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五、讨论,交流体会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自由发言。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11、。)2.防毒有五种措施: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 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七、总结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从小要又防毒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第四课 爱滋病的危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爱滋病的定义,知道爱滋病的传播途径;感受艾滋病的危

12、害以及其传播途径。能力目标:学会自我保护,珍爱自己的生命。情感目标:同情爱滋病人,学会与艾滋病人和谐的相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爱滋病的危害,了解爱滋病的传播途径难点:学会在生活中进行自我保护。教学过程:一、 导入20 世纪 80 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染病,蔓延迅速,死亡率高,这就是爱滋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爱滋病的相关知识。二、 新课教学(一) 、播放视频:爱滋病的教育- 专家讲座要求学生从视频中了解:什么是爱滋病?了解爱滋病的主要成分以及在体内的传播发育过程。(二) 、学生阅读教材 20 页,了解爱滋病的感染过程分为的四期:(板书)(三)播放视频爱滋病-人类社会的浩劫学生观看

13、,从而了解爱滋病对全人类的危害,增强对艾滋病的抵抗意识,从而远离艾滋病。(四) 、组织学生讨论:艾滋病是否与青少年无关?抽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评定并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堂小结: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艾滋病的看法。第五课 艾滋病的预防感染期“恶魔”进入体内,造成人体免疫力缺陷潜伏期“恶魔”潜入体内,开始似乎很温柔中期结束了休眠期的“恶魔”开始繁衍,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晚期在恶魔的折磨下,人体免疫力完全破换、崩溃,进入完全型爱滋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能力目标:学会自我保护,能够为社会在预防艾滋病方面作奉献。情感目标:对艾滋病

14、感染者进行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预防艾滋病难点:洁身自好,学会自我保护教学过程:一、 导入阅读引言,了解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二、 新课教学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让学生阅读教材 2526 页,分别了解这三种传播的具体过程,从而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被传染。引导学生阅读 27 页的专家指导-预防艾滋病的注意事项,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播放视频预防艾滋病的科教片- 专家讲座学以致用:练习题见 28 页的内容,抽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定,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履行哪些义务?分组探讨:要求各组同学讲讨论的情况作简单

15、的记录,便于回答,教师巡视,了解些学生们探讨的情况,再抽各组代表回答,教师评定并并作补充讲解:(1) (2) (3) (4)视频播放一夜放众的代价让学生感受,并要求他们在生活中洁身自好,避免自己感染上艾滋病。课堂小结:学生谈谈学习感受。第六课 警惕性病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性病。2、知道性病的传播途径,了解常见性病的症状。3、掌握预防性病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常见的性病种类和性病的传播途径。新课导入:一、什么是性病?性病,全名性传播疾病。STD 是英文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缩写。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组疾病。国际上将 20 多种通

16、过性行为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列入性病范畴。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八种。 梅毒是有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结合血液传播。 青霉素类是梅毒的首选药,头孢曲松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的优先选择替代药。治疗这类病可以去大医院挂皮肤科看,千万别去厕所,电杆上贴的“一针见效” ,黑人的。 治疗并不难,关键不要隐瞒病情。性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有些性病,目前医学还没有特效药能将其完全治愈。所以,了解性病知识,预防性病的发生时非常重要的。二、性病的传播途径(一) 直接接触传染: 多数性病患者是通过直接的性接触传染的。性病的病原体(细菌、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