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5226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八上(6)三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浙江新中考 1 重点词语解释 ( 1)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 曦月 日光 , 这里指太阳 ( 2) 至于夏水 襄陵 , 沿 溯阻绝 上 逆流而上 ( 3) 虽乘奔御风 , 不以 疾也 快 ( 4) 绝多生怪柏 极高的山峰 ( 5)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 实在 ( 6) 属引凄异 连接 ( 7) 猿 鸣 三声泪沾裳 几 2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 通 缺 , 中断 3 一词多义 ( 1) 绝 沿溯阻绝 隔绝哀转久绝 消失( 2)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4 古今异义 ( 1) 或王命急宣 古义: 有时 ;今义: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 2) 至于 夏水襄陵 古义: 一个动词

2、 “ 到 ” 和一个介词 “ 于 ”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5 词类活用 ( 1) 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作名词, 奔驰的快马 ( 2) 回 清倒影 形容词作名词 , 清波 6 特殊句式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省略句 , 即 “ ( 江流 )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1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郦道元 ( 466 或 4 72 527) , 字善长 , 范阳涿县 ( 今河北涿州市 ) 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 著有水经注。 2 关键句子翻译 ( 1)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答案: 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 , 连一点中断的地方也没有。 ( 2)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

3、月。 答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 ,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 3) 或王命急宣 , 有时朝发白帝 , 暮到江陵 , 其间千二百里 ,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答案: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 , 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 , 傍晚便可到江陵 ,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 , 即使骑着快马 , 驾着疾风 , 也不如它快。 ( 4) 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答案: 高处经常有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 声音连续不断 , 非常凄凉怪异 ,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 ,悲哀婉转 , 很久才消失。 3 课文内容理解 ( 1)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 三峡的山 ”

4、 和 “ 夏季江水 ” 的特点 。 答案: 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 2) 作者为什么先写山 , 后写水?写三峡四季景色时 , 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 而是先写夏水? 答案: 先写山势 , 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 , 又能使急流与峻岭互相映衬 , 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画面。作者是为江水作注的 , 重点是写水 , 而水以夏季为盛 ,故先写 “ 夏水 ” 。 4 文章中心概括 本篇描绘了三峡的景致 , 先总写三峡地貌 , 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 抒 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也表达了 “ 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 ” 的思想感情。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