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20113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等数学 B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 (B)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科类(专科)总学时数:128学 分: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高等数学 B是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专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包括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开展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初步训练,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为“知道、了解、理解、深刻理解” ;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为 “会、掌握、熟练掌握、灵活应用” 。I 微积分(108 学时)第一章 函数 (2 学时)1、 教学内容函数、初等函数、数学模型方法、2、 重点、难点重点:函数概念。难点:复合函数3、 教学基本要求(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2(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第三章 极限与连续(8 学时)1、教学内容极限的定义、极限的运算、函数的连续

3、性2、重点、难点重点:极限概念与计算、连续概念。难点:极限的定义、函数的连续性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 -N、 -定义只介绍,对于给出 求 N 或 不作要求),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2) 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单调有界准则,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3)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4)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5)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8 学时)1、教学内容导数的概念、求导法则、微分及

4、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2、重点、难点重点:导数的概念、函数求导与求微难点:复合函数求导、求微分,隐函数求导。3、教学基本要求(1) 深刻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2) 灵活应用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4) 熟练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3(5) 掌握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导数,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第五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6 学时)1、教学内容柯

5、西 (Cauchy) 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拉格朗日(Lagrange) 中值定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的图形描绘2. 重点、难点重点:拉格朗日(Lagrange) 中值定理,函数单调性判别、极值与最值求法、洛必达法则难点:拉格朗日(Lagrange) 中值定理,求极值,函数图形描绘。3、教学基本要求(1) 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2) 掌握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3)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

6、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4)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近线)。(5) 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了解一元函数微分学在经济上的应用。第六章 不定积分 (8 学时)1、教学内容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第一换元法,分部积分法难点: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分部积分法3、教学基本要求(l)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2)灵活应用积分基本公式和直接积分法,掌握第一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会用第二换元法求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4(3)上完本章,建议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

7、简单复习,并举行一次期中考试。第七章 定积分 (10 学时)1、教学内容定积分的概念、微积分基本公式、定积分的积分方法、广义积分。2、重点、难点重点: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变上限函数,定积分的计算。难点:变上限求导,广义积分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定积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的性质。(2)了解变上限定积分求导定理,了解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联系,熟练掌握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3)灵活应用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4)了解广义积分的定义,会求简单的广义积分。第八章 定积分的应用(4 学时)1、 教学内容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定积分的经济应用举例2、 重点、 难点重点: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体积计

8、算难点: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立体体积计算。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会求旋转体体积,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立体体积及平面曲线的弧长。(2)会利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求总成本、总收入和利润。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12 学时)1、 教学内容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分离变量法、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2、 重点:分离变量法、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难点: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3、教学基本要求5(1) 了解微分方程、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

9、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会解齐次方程,了解用变量代换求解方程的思想。(3) 会用降阶法解下列方程: yfxyfxyfn() (,)(,), 和 。(4) 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5) 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了解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6) 掌握自由项为 Pxen()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与通解。(7) 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第十章 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10 学时)1、 教学内容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概念、向量的点积与叉积、平面与直线、曲面与空间曲线2、 重点、 难点重点:向量的运算,平面与直线的方程、常见二次

10、曲面难点:平面与直线的方程3、 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向量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的求法。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会求两向量的夹角,了解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2)掌握平面的一般式与点法式方程,直线的标准式与参数式方程。(3)了解曲面方程的意义,掌握常用二次曲面(球面、柱面、锥面、抛物面、椭球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第十一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14 学时)1、教学内容多元函数的极限及连续性、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偏导数的几何应用、多元函数的极值、2、重点、难点重点:偏导数、全微分的计算难点: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3、教学基本要求(1) 理解多元函数

11、的概念。6(2) 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3) 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4) 熟练掌握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求法,会求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5) 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6) 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并会求它们的方程。(7) 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了解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会求解一些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第十二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10 学时)1、 教学内容二重积分的概念与计算、二重积分应用举例。2、 重点、难点重点:二重积分的计算难点:二重积分

12、应用3、教学基本要求(1) 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了解二重积分的性质;(2) 灵活应用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3)了解二重积分的应用(曲面面积、立体体积、平面薄片质量)。会利用二重积分求立体体积。第十四章 符号计算系统 Mathematica 及其应用(2 学时)1、教学内容初识符号计算系统 Mathematica、用 Mathematica 做高等数学3、重点、难点重点:用 Mathematica 求极限、导数、积分、极值,解微分方程,作曲线、曲面图形。难点:用 Mathematica 做数值计算。4、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用 Mathematica 求极限、导数、积分、极值

13、,解微分方程,作曲线、曲面图形方法。(2)了解用 Mathematica 进行级数运算和数值计算的方法。7线性代数(20 学时)第一章 矩阵和行列式1、 教学内容矩阵概念、矩阵的基本运算(和、差、积、转置) 、矩阵的初等变换、行列式概念与性质、矩阵的逆、分块矩阵。2、 重点、 难点重点:矩阵的运算、行列式计算,矩阵的逆。难点:矩阵的逆,行列式计算,矩阵的分块。3、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矩阵的运算,特别是矩阵的乘法及求逆阵的方法。(2)了解行列式的定义,会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简单的行列式。会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第二章 矩阵的秩与线性方程组1、教学内容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求解。2、

14、重点、难点重点: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求解。难点:矩阵秩的概念,方程组求解。3、教学要求(1)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2)熟练掌握矩阵秩的求法。(3)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第三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教学内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秩、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2、重点、难点重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难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讨论。3、教学要求(1) 理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8(2) 会讨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3) 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第四章 矩阵的对角化1、教学内容向量的内积、正交矩阵,矩阵的特征

15、值、特征向量、2、重点、难点重点:向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难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教学要求(1) 掌握向量的内积,理解正交向量组的概念,了解正交矩阵的特性。(2) 会将线性无关的向量组正交规范化。(3) 理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其求法。三、建议学时分配表学时分配章次 教学内容理论教学 实验 上机 讨论 合计第一章 函数 2 2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6 2 8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6 2 8第四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10 2 4 16第五章 不定积分 6 4 10第六章 定积分 10 2 12第七章 定积分的应用 4 2 6第八章 常微分方程 10 2 12第九章 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 8

16、2 10第十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10 4 14第十一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 6 2 8第十四章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 及其应用2 2第一章* 矩阵和行列式 6 2 89第二章* 矩阵的秩与线性方程组 4 4第三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4 4第四章* 矩阵的对角化 2 2 4总 计 94 2 2 30 128* 为线性代数部分 四、教材、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1、 高等数学 (第二版) (高职高专十五国家级规划),侯风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2、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议参考书: 1、 高等数学 (第 5 版)(上、下册)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同济大学 编写组高等数学同步练习册(上、下册) 3、浙江工业大学数学教研室编 高等数学解题指导4、 高等数学 (第四版下册)朱弘毅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