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28520057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概论 主讲:赵民教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5 年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提纲第一讲:城市规划概论主讲教师:赵民教授1 城市规划的概念规划与计划:计划预先安排,确定规划基于预测的控制,弹性、引导、政策视角构想性的、理想主义空间结构布局从各个角度考虑,配置空间、形态资源配置空间资源在社会利益主体的配置设计开发规划总体规划法律、法规控制城市发展规划即法律体制地方立法设定区级机构的地位2 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公共卫生、安全的立法住房与城市规划立法社会精英人士对社会的反思空想社会主义、霍华德田园城市土地市场确定性的需要区划3 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立法体系实体性的授权、程序性的授权、技术规范性授权中央、地方权力机构、行政机关城市规划行政构架依法

2、建立、授权的行政立法体系市规划局/建委规划委员会:北京、深圳规划咨询委员会:无法定地位2规划编制审批程序战略性与地方性城市设计与城市研究羁束性控制与引导性控制开发控制体系许可制赋权制规划教育、职业管理体系行业协会资质管理3第二讲:城市发展理论主讲教师:唐子来教授1 城市发展与基础经济部类:城市经济理论(1)城市经济的基础部类 满足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2)城市经济的从属部类 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3)基础经济部类乘数效应:产业链和附加值;基础部类的就业岗位从属部类的就业岗位城市就业岗位带眷系数城市人口规模(4)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专门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综合化:出口产业链;

3、成熟化:基础经济部类带动从属经济部类,形成链条体系;区域化:成为区域中心城市;(5)城市发展机制:规模经济、聚集经济;(6)经济部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7)城市发展前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资源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2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1)工业化初期:绝对集中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2)工业化成熟期:相对集中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3)后工业化初期:相对分散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4)后工业化成熟期:绝对分散农村人口()/郊区人口(+)/ 城市人口( )3,城市化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4、(1)空间经济的聚集理论;(2)空间经济的扩散过程;(3)区域发展政策;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全球经济理论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4(1)跨国公司的主导地位(2)各国经济日趋开放(3)信息、通讯、交通的技术革新(4)各种资源的跨国流动(5)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2 城市和区域体系(1)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2)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极化3 经济中心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商务产业(4)创新基地(5)流通枢纽5第三讲:城市化理论与城市化研究主讲教师:孙施文教授一、城市化研究的迫切性1、现实的需要中国的现实及问题为什么城市化政策遇到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为什么出现不健康现象2、专业发展的需要城

5、市规划专业的重要研究对象城市化研究成果很丰富,为什么无效城市规划如何面对现实二、城市化问题的重新思考1、中外城市概念的差异历史地看:城市与区域关系城乡分治与城乡合治城市人口的构成穷人的城市还是富人的城市城市管治的方式城市型管理还是乡村型管理城市的空间形态“实”的中心还是“虚”的中心2、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国外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的差异世界城市化模式的差异:英国的城市化途径、欧洲大陆的城市化途径、美国的城市化途径和拉美的城市化途径,我国的城市化途径3、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可运用性三、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困境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推力”中存在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与“三农”问题加剧

6、的制度背景我国城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阻力分析2、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拉力”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吸纳能力严重不足城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发展机制上存在的困难城市发展政策上的多面性四、城市化研究1、城市规划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复杂的,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绝非可以想当然的2、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门引进的学科和社会实践,必须明辨中外语境的差别,国外经验是有用的,但不是能被直接拿来用的3、应当更多的关注我国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特征,避免从先验假定出发来制定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政策6第四讲:国外城市考察与我国城市化问题主讲教师姚士谋:中科院南京地理所 博导、研究员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1

7、.全球化的主要特点2.世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3.巨型城市群与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市地带崛起,城市的空间拓展加速,以及城市的集聚形成目前世界上的六大都市带。 4.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5.国外城市发展的类型和经验二、 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1 我国城市化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使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太快,城市新增人口超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幅度,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普遍出现六个方面的问题。三、 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点及相关理论1.城市群的基本概念2.

8、现状:目前,在中国形成了五大城市群:沪宁杭地区城市群、京津唐地区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中南地区城市群和四川盆地城市群3.城市群区域结构五大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构成、用地结构与用地功能、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环境结构与环境容量和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4.研究城市群的三点思维方法:从微观剖析到宏观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思维方法、从单要素研究问题到复杂要素思考问题的多层面研究方法和 从线性思维到三位空间到网络思维的研究方法5.城市科学空间的规划理论:城市生长边界理论、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论和有机集中理论(增长极)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最后提出了六点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

9、基本思路和对策: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产业质量、强化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人口质量、提高城市文化质量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7第五讲:城市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研究主讲教师:赵民教授1 城市发展战略概念规划发展的背景:基于现有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的缺陷时间冗长、内容繁多、程序复杂、时效性差、对战略问题研究不足、缺乏对不同规模城市的不同对待基于新的发展条件和需求城市功能定位需要重新认识、行政区划调整引发空间战略调整。基于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战略的重视、跨学科的发展探索2 什么是战略规划定位于研究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在现有总体规划框架内,加强前期研究,以相对开放方式组织研究,对各方结果比较,继而有可能

10、被采纳和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用以指导总体规划编制和经济发展、城市开发。战略规划的本质非规划而是研究战略规划与概念规划的区别概念规划比战略规划宽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是战略层面的工作,在学术中可称为“战略规划” ,而其具体研究为概念规划,概念规划经过整合和系统化则形成战略规划。3 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关城市长期发展问题有关城市概念性发展问题4 战略规划须注意的问题:时间过短参与研究人员的专业面窄不适当的类比过于简单化的发展概念方法论较贫乏规划体系改革的尝试,但不能取代总体规划5 战略规划的程序战略规划研究战略规划建议或起草战略规划的形成6 战略规划的实践“迈向 21 世纪的上海”暨上海市发展战

11、略的重大课题研究大温哥华“The Livable Region Strategic Plan”墨尔 “Shaping the Future of Melbourne”, “Creating Prosperity”, “Living 8Suburbs”7 总结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技术的过程专业技术理性的实现社会的过程公众意愿的表达和采集政治的过程政治判断和抉择最终成果基于政治、经济、社会的最终决策9第六讲:城市发展动力与布局结构演化主讲教师:陶松龄 教授一、我国城市发展动力与结构布局的演变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热衷于城市总体布局理想模式布局是构思,主要遐想,热衷静态目标。最大的弊端在于这种模

12、式太注重布局中轴线、图面效果、而不问其实施的可能性。属于典型的苏联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结构演变苏、锡、常城市发展的案例城市的发展动力决定了城市的布局结构3、世纪之交和“十五”期间的城市结构演变杭州的案例杭州由钱塘江而起,伴西湖而北上发展,而今西湖时代转向钱江时代(跨江南下) ;广州的案例广州市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花都、番禹的归属,建设“山、城、田、海”格局,枢纽城市走向网络城市大都市连绵区。“十五”期间的绍兴、南宁等城市的发展战略性规划研究,“十五”规划中,城市的发展不能靠圈地进行,土地的使用有了限制,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密集型招商引资的方法来发展。4、当今城市发展动

13、力和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很多城市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采取了科学发展的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型。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北京提出创建宜居城市,上海提出构建创意城市,无锡提倡构建紧凑型城市、营造开敞式的空间。在投融资方面采取的模式,在城市社区规划方面采取的模式如:TOD 、BRT,以及对城市形态的重新审视都有了新的发展。二、上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1、上海在九十年代的发展变化,只是为了 21 世纪上海的发展打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当时初步形成了主体道路交通的网络框架;缓解了交通矛盾和水、电、气、通讯供求矛盾;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和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了城市管理,改变了城市面貌。2、有形的

14、变化体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中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显而易见。环线内的中心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体现繁荣和繁华;郊区主要发展工业、农业、体现实力和水平。3、有形的变化源自无形的力量。上海真正的发展是在 21 世纪前十年的功能性发展。必须把上海放在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选准定位,寻求新路。4、事业的成败,在于规划的良莠三、城市功能缔造了结构,但结构的影响更为深远L. Mumford 的名言“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陶冶人、造就人 ”城市发展动力与总体布局结构是由三大板块与一条主线共同构成的:功能与结构三大板块 形态与形象10增长与控制一条主线是指,探索城市发

15、展的动力与空间结构演化的规律。参阅:1、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城市规划汇刊 2、 现代城市的功能与结构 (研究生课程)3、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魅力“柳风海韵”热带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文集 19944、城市发展及其质量入选于钱学森著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 5、城市发展动力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6、城市品味的挖潜、培育与提升时代建筑7、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海外文化的探究城市规划 四、对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希望1、要思路开拓,要有宽阔的视野捕捉战机2、要勤奋向上,要有敏感的嗅觉闻风而动3、要敏感为先,要有不段的积累,广积薄发,养兵千日,用在一朝4、要勇与开拓,要有事业心,责任心,主动心,有感而发,走在前列,不辞

16、艰辛,报效社会11第七讲:区域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的发展整合主讲教师:潘海啸教授一、都市区的形成城市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大城市的密度与问题大城市的扩散与疏解实现有控制的疏解二、交通出行需求的特点和已有的对策出行时间的稳定性出行分布的随机性、郊区郊区强化建成区内的城市交通综合性公路交通的效率指向和图形结构公路交通导向发展的默许世界大度是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三、美国无控制的道路优先发展模式轨道交通疏解城市、小汽车替代轨道30 年代的快速景观通道,城市活动半径扩大 2-3 倍就业岗位的分散大规模的郊区化公路导向的低密度发展小汽车导向的城市和社会(低密度与小汽车相互耦合)公共交通政策的失败加利福尼亚的轨道交通 8 亿美元投资, 4 千万美元的营运费,4千人的小汽车乘客的转移四、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