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28519606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海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人员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满分:100 分 时限:150 分钟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6 年 2 月 14 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胡总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三

2、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 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 三农”工作的新局面。胡总书记强调: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 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 “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 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 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

4、农业和农村工作的 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 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 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 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

5、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2.2006 年 3 月 5 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温家宝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温家宝表示,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 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3.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当日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 农民持续增收。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

6、收购价政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 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三是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4.2006 年 3 月 5 日,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京丰宾馆参加政协小组讨论时表示,要研究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么好的一个目标, “怎么 样实实在在地给农民带来物质利益” ,同时避免变成农民“一个新的负担” 。林毅夫具体提出四点建议。他认为,首先必须搞清楚,新农村建设是建在什么地方?我 个人的看法,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建立在现有的自然村之上, “因为新农村建设是给农民建设。 ”“农村总在农场上或者农村附近,农民不会住

7、远离农场的地方” , “ 新农村建设一定建在自然村,这样才会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 林毅夫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一个浮动、长期、水涨船高的目标。但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着手点的新农村建设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内容,到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时,应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5.2006 年 4 月 16 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北京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 方面的关系。危朝安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处理好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二是要处

8、理好新农村建设 与村庄建设的关系,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象工程;三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两者是统筹城乡 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是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特别是要探索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 资机制、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五是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6.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建设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健康住宅理念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的

9、是在以人为本,在“节能省地型”的原则下,开展新一轮的、有文化特点的农村自然村庄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 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7.2006 年 4 月 16 日, “新农村基本建设优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的专家对新农村建设表达了一致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防止变成“建新村运动”,搞大拆大建。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10、村的决策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针对新农村建设要求,与会专家提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要形成“建新村”的误区,要在进行农村基本建设的同时,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 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加论坛的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认为,建设新农村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而不是简单的 新村建设运动。对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提出,当前,全国还有 6%的行政村没通公路;1 亿人饮水不安全、不卫生;有 2000 万人没用上 电;1.5 亿农户需要解

11、决燃料问题;7000 万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虽然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 公用设施进行了改造,但乡镇医疗卫生设施落后、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缺乏仍然是个普遍问题。加强生产性建设、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基本设施建设是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8.“信息化”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支持,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第一, “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

12、、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第二, “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 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 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第三, “乡风文明”需要信息化。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 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

13、的需要;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 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申论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请用 300 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2.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官员,现对“如何建设社会主

14、义新农村”发表一些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 400 字,有一定的可行性。3.根据给定材料,用 15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参考答案及解析一、材料分析及总结1.资料分析:什么是“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的重要意义(“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和解决 “三农”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

15、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的工作。 2.资料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因地制宜、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变广大农村面貌) 。 3.资料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发展现代农业、政策支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 4.资料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有一个目标 5.资料分析:建

16、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6.资料分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7.资料分析:建设新农村要注意防止的识区;加强生产性建设、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基本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交通、卫生、用电、住房、文化) 。 8.资料分析: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生产发展” 、 “管理民主” 、 “乡风文明”需要和离不开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 资料分析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 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