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7806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选题报告及 论 文 工 作 实 施 计 划学 院: 专 业: 研 究 生 姓 名: 学 号: 学 位 级 别: 指 导 教 师: 入 学 年 月: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2010 年 12 月 27 日1说 明一、论文选题报告由研究生向教研(研究)室汇报并听取意见后,整理成文填写。二、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内完成选题报告。三、本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学院,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各存一份。研究生自存表应于答辩前交学院,作为答辩申报材料之一。2一、论文选题报告 申请时间:2010 年 12 月 27 日论文题目: 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政策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统筹城乡试验区为例研究方向

2、:政府经济管理国 家项 目部、省级项 目横 向联 系自 拟合 同编 号经 费 数(万元)课题来源基 础研 究应 用研 究工 程应 用 其 它题目类型3报告内容:(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国内外现状综述;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借鉴(一)关于政策评价的文献综述(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政策的评价一直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板块,关于政策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国外关于政策或项目评价领域的最新研究涉及以下人员及内容。在政策评价的模式方面,西方的政策评价模式经历了从实证本位到规范本位的转变。其中实证本位的政策评价模式代表有 tyler(1983)提出的“目标取向模式” 、Stu

3、f-flebean(1983 )提出的“ 决策导向模式” 、Campbell&Stanley(1963) 提出的“实验模式”和Rossi&Freeman(1993) 提出的“政策执行评价模式” ,规范本位的政策评级模式代表有 Scriven(1973)提出的“目标中立评价模式”和 Stake(1983)提出的“回应性评价模式”等政策评价模式;在政策评价的指标设计方面,西方经历了从社会指标到政策指标的转变。1966 年社会学家 Bauer(1966)所著的社会指标一书,就希望以社会指标追踪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纳克迈尔斯夫妇(1979)把社会指标归纳为三种类型: (1)描述性指标 (De-

4、scriptive Indicators):对社会变迁与条件的一般性测量; (2)产出描述指标(Outcome Descriptive Indicators):对社会过程最后产物的测量; (3)分析性指标(Analytical Indica-tors):对于社会过程的概念模式所作的测量。社会指标有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指标应用的局限性, MacRae 积极倡议建构政策指标。认为政策指标主要包含净经济利益、主观性福利与公平性三个方面。在政策评价的理4论方面,Piric A , Reeve N(1997)认为政策评价包括政策的事前评价(prospective exante evaluation) 、执

5、行评估 (monitoring in terim evaluation) 、事后评价(retrospective expost valuation)三种类型 ,但目前国外一些学者将政策的事前评价归入“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的畴 ,“Vedung E(1997)认为政策评价则专指事后评价。Papaconstantinou G, Polt W(1997)从政策学角度认为对于政策评价者来说 ,在用“市场失灵”理论对某项政策给出正面评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所谓“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的问题。在某些领域,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政府的介入很可能使

6、情况更加恶化。Georghiou L(1997)认为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各不相同,故而使用单一方法评价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误导;过分倚重于量化评价方法,忽视必要的定性分析也是不可取的。各种不同方法之间存在互补性,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其它方法分析的结果综合地做出评价结论. 在政策评价的模型方面,挪威的 HansTorvatn(1999)用项目理论模型对现代化工业项目进行三个案例研究,他用了一种叫连环推理法的模型,该模型由代表项目活动、预期目标、附加假设以及其间相互联系的文字和图像构成。他用这种模型分别对挪威的工业现代化的三个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对其

7、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优点和不足。美国纽约的 salwaAmmar(2000)和 RonaidyWight 对模糊(fuzzy-sct)理论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对项目和政策评价的日益重视加剧了对实用模型的需求,正在逐步形成中的模糊理论方法提供了为解决相关评价问题所必需的工具。他们所做的案例研究也采用外业调查和其他形式的相关信息资料,他们认为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将各种专家的判断标准结合在一起的模型构造。澳大利亚的 PatricisJ.Rogers(1995)和 GaryHough 认为,目前的多数评价方法都基于许多未经检验的假设,尤其是关于机构运作的假设

8、一一这些假设并没有充分描述机构的许多重要活动。正因为如此,许多项目评价疏忽了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许多评价因此未能有效地实施。他们认为,评价只有在它的目标、方法和管理都反映现实机构运作时才会有效果。(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国内对于政策评价的研究,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胡平仁(2002)认为,政策评价就是根据某些公认的标准去判断某项公共政策如何分配价值和创造价值,包括判断政策本身是否具有价值和具有怎样的价值,本质上就是寻求、论证、确定和校正政策价值的过程。朱志宏(1995)认为政策评价就是发现误差,修正误差。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未来取向,政策评价的实质是发现政策问题、解决问题。张金

9、马(1992)认为政策评价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政策评价就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研究。认为政策评价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价,既包括对政策方案的评价,还强调对政策执行以及政策结果的评价。詹国彬(2002)认为,公共政策评价亦称政策评价,是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政策运行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政策评价就是依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特定的方法,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实施后的效果、效益与效率所进行的综合评价。王波(2003)认为公共政策评价是由一定的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采用某些研究方法,对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进行评价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

10、法和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对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内容,国内主要表现为对公共政策风险评价、公众满意度评价、绩效评价、效率评价以及政策执行力评价等等。尹贻林(2008)认为公共政策风险评价是公共政策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到专家对公共政策风险进行评价时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结合集值统计和层次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公共政策风险评价方法,并对专家们判断的可靠度进行了研究,为政府机构的政策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冯栋(2008)认为要打造高效的政府执行力,有必要提出和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政策执行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细节指标上的定性定量差异,直观地反映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水平,及时发现影响执行

11、力的环节,从而达到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目的。郑方辉(2007)在一个完善的政治市场中,任何政治决定,本质上类似于经济行为,存在成本收益函数,评定政策好坏程度的标准取决于这项政策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为它付出代价的“差额” 。要衡量这种“差额”,民意调查构成不可或缺的手段,一个愈加开放和逐步走向民主化的中国,民意调研提供的不仅仅是政策评价的方法论,而且将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抑制政策的系统偏差,促进政策“效用”最大化。田辉(2008)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两个5模型 C2R 和 C2GS2 模型,结合联合国发展规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概念,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对我国 31省区 19992003 年的公共政策

12、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综合各省区在两个模型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提高政策效率的具体建议。陈强(2007)结合公共政策评价工作的特点,着重阐述了将“受益者满意度”评价的概念与方法引入公共政策的评价工作中,实施公共政策受益者满意度评价的意义和基本思路。从受益者社会体验和个体体验两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公共政策受益者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黎映桃(2005) 基于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态势与规律,当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取向,只能是社会属性与利益属性交融统合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有赖于当代公共政策制定与运行机制的变革。公共利益的评价及其标准则无疑是当代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现

13、实回应。袁岳(2005)则认为独立民意调查在我国公共政策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任保平(2002)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以有效地执行为保证。从实际出发,针对评价标准、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可行性研究,是保证地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江秀平(2001)公共政策价值的评价方法有规范性和经验性探索以及超伦理的研究方法两种发放,并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尹贻林(2000)公共政策形成与实施时,要受到风险因素的牵制,往往造成操作的困难与走样。通过提出公共政策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与模型,供政策制订者在决策阶段参考,以回避风险;同时还提出了公共政策风险的分解与控制系统,供政策执行者使用,以预防或控

14、制风险事件的发生。(二)关于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评价的文献综述(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目前国外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性评价主要集中在户籍制度制定和实施存在的不合理的方面,比如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造成了城乡社会福利的不公平,从而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等等。Solinger,J.Dorothy(1995)通过提出“urban public goods regime”(城市公共物品制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城市公共物品制度是建立在国家计划体制基础之上的,两者很大程度上相互关联,计划经济依赖户籍制度为城市人口供给公共物品,运用户籍制度对城市人口进行强制性登记。Shields(1989)认为,由户籍制度

15、决定的户口类型,代表着个人可能获得政府认同的能力和需要的支出量及个人所能获得的收入,又直接决定了个人进城能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萨尔顿(Mark Selden)的研究主要运用了官方文献资料, 认为我国户籍制度则是这一的控制与被控制、剥夺与被剥夺的关系重要组成部分,户籍制度促使中国社会结构呈现空间等级结构形式。Linda Wong(1994)从户籍制度绩效角度分析认为,在现行户籍制度下,改革开放后中国为处理城市流动人口问题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明显失效。Fei-Ling、Wang (2005)通过对不同民族背景下的居民登记制度的分析,比较了巴西、中国和印度的制度排斥状况,认为中国户籍制度是执行成本最低而又是最有效率的排斥性制度。Chan,Kam Wing(1994)城乡居民的公共福利待遇存在很大差别原因在于户籍的粗在,户籍是一道无形的屏障,一边是城市更好的福利,另一边是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Kamwingehan&Lizhang(1999)认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户籍制度在城乡分治、差别歧视等方面的不合理性日益凸显。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