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6469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高中历史课本把历史划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部分,以便清晰地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必修三)这个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实际上就讲古今中外文化史。 本册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专题排列采用先中国后外国,先古代后现代,先思想理论后科技和文学艺术的方式。,基本脉络,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2、变百家争鸣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天下大乱,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礼乐崩坏,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学术下移,私学兴办,“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

3、因,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一、早期儒学1、孔子,政治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治国思想:”德治”逐步改良、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保守性,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一、早期儒学1、孔子,政治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保守性,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

4、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孟子,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

5、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继承发展),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3.荀子丰富和完善,主要思想,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学习的目标是把握“礼”(礼法并用)。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恶”,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思想核心:是孔子

6、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二、老庄之学,老子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

7、相往来。,老子名言,哲学思想: (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弱者道之用”,政治主张: (3)“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消极悲观的态度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二、道家学派,2、庄子思想(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的思想(2) “齐物论” (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二、道家学派,代表作为庄子,(二)老庄之学(道家思想),3、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国古代诗歌、艺术

8、、美学等。,4评价,三、法家思想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2、法家的政治实践,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打击旧制度;建立封建制度。,3、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1、理论来源,2、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3、作 用,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墨 子(约前468-37

9、6年),姓墨名翟,鲁国 (今山东滕州)人。,四、墨家的主张,伦理观:“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三表法”)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2、宗旨、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 3、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的代表,知识梳理,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墨家

10、提倡实践精神,在逻辑学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古为今用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时俱进,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实问题历史化典例1展示,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分别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儒家: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很不道

11、德的事情,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楚浪费行为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这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道家:采用无为的办法,再维持一段时间,等水电部们停水停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立起节约的意识。墨家: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树立节约意识。要身体力行,做节约的模范,利用自身优势制作节约用水的各种工具。法家: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制度,对浪费水电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成立一个督查队,对浪费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有力的惩罚措施。,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请问:如果你是信

12、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现象?,典例2展示,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尊敬师长,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以民为本以不变应万变依法治国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思想渊源礼治文明、有教无类“非攻”民贵君轻无为而治法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的思想观点,今古链接,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13、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知识巩固,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人档案,论 语,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子曰:兴于诗,立于礼。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仁者爱人。子曰:能行

14、王者于天下,为仁矣。 曰:恭、宽、信、敏、惠。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关于“仁” 的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思考:,实行“德治”,孟 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荀 子,“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台风来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图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 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