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国际关系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6395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国际关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讲义:国际关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讲义:国际关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讲义:国际关系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讲义:国际关系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义:国际关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国际关系分析(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讲义:国际关系分析(2010 年)一、问题1、学习国际关系学有什么意义?了解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质、做出符合国际趋势的国际战略、认识中国的特殊性=多数人物宗教信仰,难以理解宗教信仰对国家政策的影响。2、国际关系学属于什么学科范畴?国际关系研究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发展成为一个学科,此后 70 多年里有了系统性的发展。研究对象: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家社会现象。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在某些国际问题领域,通过某些方式(冲突、合作、放任、逃避等) ,在实现某些目的或利益(生存、权力、财富、荣誉)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和。学科属性:政治学范畴,政治学内部专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与之并列的学科有比

2、较政治学、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政治学研究方法等。国际关系研究的分支: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地区与国别研究、国际安全研究、外交学。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关系史和国际评论的区别:政治学与史学之别。国际关系学者引述史实的目的不在于说明历史事件本身,而在于归纳或演绎国际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史学研究成功为研究依据,但不考察史实本身的真实性。国际时事评论是个人或机构对国际事件表达的看法和立场,并不在意读者是否接受;国际关系研究要依照科学研究方法用事实论证一个学术观点,目的是让读者接受。3、国际关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知识体系的构成:以国别和地区为标准进行研究分工;以问题类别为标准的研究分工军控

3、与裁军、国际组织、反恐、国际能源与环保、国际政治经济。从那些学科领域汲取了营养:早期来源于史学、政治学、哲学,后来出现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再后来又有数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养分。4、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几类?不同类别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描述性问题=是什么、因果性问题=为什么、处方性问题=怎么办。发现性研究与发明性研究的区别。25、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思想为什么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影响较小?中、欧古代思想家在国际关系认识上存在的相似性说明了什么?古代社会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现象大量存在。 管子霸言:“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

4、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劝秦穆公不要助晋灭郑, “邻之厚,君之薄也。 ”欧洲古希腊时期修昔底德记录希腊城邦战争的史实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至今是研究国家间冲突的参考书;霍布斯的利维坦提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观点;的君主论提出战争不可避免只能推迟的观点,认为“谁使另一人强大,谁便是在摧毁自己” 。这些形成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萌芽。格劳修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是最早的国际法著作,与康德的永久和平构成早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烛之武与马基雅弗利相隔 1800 年。6、国际关系研究经历了

5、怎样的历史进程?目前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取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形成几大主要学派:首先兴起的是理想主义学派,代表文献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8 年发表的“14 点”讲话。理想主义为以后的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基础,但自身却没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二战后现实主义理论得到较大发展。1948 年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是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作。20 世纪 50 年代起,科学行为主义推进了现实主义的发展,1957 年卡普兰的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 、1960 年谢琳的冲突的策略 、1968 年多伊卡的国际关系分析是代表作。2006 年谢琳荣获诺贝尔奖。沃尔兹 1979 年出版的国

6、际政治理论将传统现实主义上升为新现实主义。米尔斯海默 2001 年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发展出进攻性现实主义。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兴起。基欧汉和奈 1977 年的权力与相互依赖在传统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自由主义理论。20 世纪 90 年代末,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兴起,温特 1999 年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是代表。进入 21 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英国学派、批判理论都有所发展,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3现实主义:关注安全、冲突,核心变量是权力与国家利益,解决冲突途径是维持均势。自由主义:关注发展、合作,核心变量是制度与共同利益,解决冲突途径是改善

7、制度。建构主义:关注和谐、进化,核心变量是观念与文化环境,解决对立冲突途径是改变观念。马克思主义:关注剥削、斗争,核心变量是依附与阶级利益,解决冲突途径是改变国际秩序。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程:1981 年陈乐民文章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简介为建国后第一篇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文章;1987 年张季良的国际关系学概论是中国学者写的第一本国际关系教材;2003 年叶自成著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是中国学者对先秦思想整理介绍以及以古代中国外交史为案例写成的第一本比较系统的国际关系著作;1991年以来,一些中国学者提出了创建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设想。以问题为导向、以可行方法为工具、以中国古代思想为营养的

8、研究有可能创造出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的成果。不同理论流派的影响力:在中国,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自由主义次之,但在国际经济领域,其影响力可能还要大于现实主义。原因是国际经济关系中双赢的机会较大,因此制度主义关于如何实现国际合作的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方面,多为零和游戏,自由主义流派的影响力明显小于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主要局限于大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中,影响力难以超越书斋。7、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是依靠历史经验和人生体验来解释国际关系,或者对复杂的国际关系作简单的类比,或是根据若干前提进行理论演绎。科学方法的程序是文献回顾-寻找研究问题- 提出合理假设 -检验假设(制定检

9、验标准,采取个案分析、案例比较、统计分析、模拟试验、专家访谈等方法)-得出结论二、问题1、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什么?何谓朝贡体系? 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研究的基本背景和出发点。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无政府性质,无强制性权威机构来管理国家间的交往。联合国是议事机构,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缺乏强迫成员来服从联合国规则的强制机器。超国家机构垄断暴力国际体系实现有序的根本。墨子尚同上: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4国际体系的基本形态是中心边缘体系,运转支配规律最主要的是实力向心规律。 西周时期的五服体系:王城- 甸服(封内)-侯服(封外)宾服-要服(蛮、夷)- 荒服(戎、狄) 。这套规范依据国家

10、实力大小规定社会等级,对国家行为的约束范围非常小,主要是礼节方面的规范,目的是在无政府状态下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中心-边缘体系,遵循实力向心规律,曾经是东亚地区两千多年的国际体系基础模式,其规范集中在进贡的形式与内容上,称为“朝贡体系” 。国际体系的社会属性:等级性。也有学者认为无政府社会的行为体所具有的功能是相同的,因此他们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区分的。但今天的联合国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等级体系,有常任理事国于非常任理事国和普通会员国之分,不过,与“五服体系”大为不同。2、国际体系与国内体系的差别?无政府社会的等级确立标准:实力,有政府社会的标准:权力。无政府社会内等级关系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如国际法

11、。各国的等级划分规则不同,但核心一致,都是表现在权力上的区别。印度按肤色分四级:婆罗门(祭司、僧侣) 、刹帝利(贵族、武士) 、吠舍(农、工、商) 、首陀罗(奴隶、无土地自由人) ;南非曾经按肤色分为白人、有色人、黑人的种族隔离制度;英国的官僚等级体制,按行政权力会分社会等级。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各异,但官僚制是其核心,只是具体名称和规定有所不同而已。3、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区别?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国际社会上,所有国家都认为追求本国私利是道德行为。损人利己甚至被认为是被认为符合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情报机构的设置目的在于不择手段地获取他国机密信息,受本国法律保护的光荣职业。在国

12、内社会在被视为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除道德规范外,等级依据、行为准则、法律效力、军事暴力、安全保证、认同感等方面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也性质有别。4、国际体系构成的三要素是什么?三要素的变化速度如何?国际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组织和个人) 、国际格局(国家之间的实力分配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同盟、敌对、非敌非友等) 、国际规范(国家间在长期互动、交往中形成的、对国家行为具有不同约束力的习惯、规则、法律等的统称) 。国际规范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下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维护国际秩序的作用。规范的约束力并不相同(条约强、惯例弱) ,其制定与实施离不开现实的国际权力因素。一般来说大国制

13、定规则,小国被动遵守。5美国学者对国际规范性质的分类:三种文化结构17 世纪民族国家体系形成之前的“人人为敌”的霍布斯文化;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人人为竞争对手”的洛克文化;初显于欧美国家安全共同体之内的“人人为友”观念的“康德文化” 。5、国际体系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哪种现有理论的解释比较可取?三个典型的国际体系:1492 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首航中南美洲兵发现“新大陆” ,此举被认为是近代国际体系的开端。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民族国家取代了帝国、诸侯国或城邦国家等国家形态,成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此后,民族国家间的关系被翻译成“国际关系” 。1648 年被视为近代国际关系史的

14、开端,此时的民族国家形态主要局限于欧洲地区,欧洲之外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19 世纪后半期东亚地区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日本。维也纳体系:拿破仑战争结束后,1814.9 维也纳会议举行。除了奥斯曼帝国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会议。1815.6 通过“最后议定书”:欧洲旧王朝普遍复辟,奥地利得到加里西亚、奥属尼德兰(比利时)并入荷兰,奥地利得到意大利北部作为补偿、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神圣同盟” (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 ,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导了该同盟,1815.9.26俄、奥、普签署神圣同盟条约 ,此后,除英国、教皇和土耳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加入进去。“四国同盟

15、”:1815.11.20 由英国发起,英、俄、普、奥四国参加,商定定期举行外交大臣会议,互通信息,以达成欧洲协调。纯领土的重新划分并不是保持欧洲军事的最好办法,相反可能带来更加不平衡的状态。梅特涅与英国外长卡斯尔雷主张坚定维护“欧洲均势” 。维也纳体系确定了“正统原则” (恢复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的旧秩序和君主制度) 、 “补偿原则” (领土补偿、弥补旧日损失等方式巩固“正统” ) 、 “干涉主义原则” (缔约国在各领域的相互援助) ,旨在维护封建制度、基督教教义等,反对国家革命和民族独立。以实现“欧洲协调”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1919.1 巴黎和会召开,俄国苏维埃政权被排斥在外。6 月签署

16、凡尔赛条约 。美英法对战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各异:美欲建理想的新秩序,英要维护传统优势并不支持法在欧陆某霸权,发要对德复仇,重建欧陆霸权。条约包括:国际联盟盟约和对德和约 。1921.11-22.2 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 四国条约 ,承认美英法日四国在太平洋占领岛屿的6现状,暂时调和了在远东的矛盾, “日英同盟”自条约生效时自动终止。 五国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总吨位限额折算成比率为 5:5:3:1.75:1.75,日本的实力得到认可。 九国公约具体化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同时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中国代表提出的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终止外国租界地要求均未被接受。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诸条约使各大国在欧洲与远东等地区的势力范围终于划定,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形成。在这一体系中,美国成为首强,英国已不利继续维持国际体系,法、意进一步衰落,奥地利彻底失去强国身份,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