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6088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脾胃病中医特色疗法(一)中医特色疗法 1:清、温、滋、调四法辨治及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难治病,本病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变组织不易恢复正常,故列为癌前疾病之一, 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突变发展成为胃癌的病因不十分明了,故目前西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缺乏有效措施。中医采用个体化辩证治疗,我科创立清、温、滋、调四法辨治萎缩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清胃法1.1 治法:清肝泄热,降逆和中1.2 方名:清胃饮(协定处方)1.3 组成:丹皮 15g 、栀子 10g 、浙贝 10g、

2、泽泻 10g、黄连 8g、蒲公英15g、青皮 10g、郁金 15g、白芍 15g、炙甘草 3g。1.4 适应证:肝胃郁热证主证:胃脘灼痛,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次证:反酸烧心,胸痛连及两胁,口臭,尿黄,大便不爽。1.5 加减:1、大便不爽:+大黄 6g,枳实 10g2、胃痛甚:+川楝子 9g,延胡索 10g3、恶心呕吐:佩兰 10g,竹茹 10g2. 暖胃法2.1 治法:温中健脾,消痞和胃2.2 方名:暖胃饮(协定处方)2.3 组成:制附片 6g(先煎) 、干姜 8g 、党参 20g、炒白术 15g、台乌 10g 、 炙黄芪 20g、当归 15g、枳实 10g、白芍 12g、炙甘草

3、3g。2.4 适应证:脾胃虚寒证 主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胃脘痞闷,纳呆,便溏,舌质淡,舌边有齿痕。次证:肢软乏力,气短懒言,呕吐清水,脉细弱。2.5 加减:1、腹胀便溏:+炒扁豆 10g,薏苡仁 15g,莲子肉 15g2、腹胀、嗳气:+佛手 10g,炒三仙各 10g3、泛吐清水:姜半夏 10g,乌贼骨 15g3.滋胃法3.1 治法:滋阴和胃,兼清虚热3.2 方名:滋胃饮(协定处方)3.3 组成:生地 20g、麦冬 10g、石斛 15g、玉竹 15g、太子参 30g、百合12g、知母 12g、当归 15g、白芍 15g、炙甘草 3g。3.4 适应证:胃阴亏虚证主证:胃脘胀满,灼痛,嘈杂,饥不

4、欲食,舌红少津,少苔。次证:食少干呕,大便干燥,口干,脉细。3.5 加减:1、大便秘结:+何首乌 15g,火麻仁 15g,枳实 10g2、胃痛甚:+川楝子 9g,延胡索 10g3、纳呆者:+麦芽 10g,乌梅 10g、山楂 15g4.调胃法4.1 治法:理气健脾,疏肝和胃4.2 方名:调胃饮(协定处方)4.3 组成:柴胡 12g 、白芍 12g 、党参 20g 、白术 15g、半夏 10g、佛手10g、丹参 15g、枳壳 10g、仙鹤草 15g、炙甘草 3g。4.4 适应证: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证主证:胃脘胀痛,嗳气,嘈杂,泛酸,脉弦。次证:胸闷,食少,大便不畅,舌质淡,苔薄白。4.5 加减:

5、1、偏寒:+干姜 8g、乌药 10g2、偏热:+川黄连 6g,栀子 9g 3、胀甚:+木香 6g, 炒玉片 12g4、痛甚:+川楝子 9g,元胡 10g以上各型,伴 HP 感染者:+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伴重度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加丹参、三棱、莪术。(二)中医特色疗法 2:中医三联疗法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lcelative colitic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目前对本病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愈后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我国 UC 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因其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理想,至今还存在着合

6、并症多、死亡率高、癌变机会多、手术率和复发率高等问题。目前西医对 UC 的研究认为本病与免疫功能异常和炎症介质生成增多密切有关,治疗主要集中在阻断或抑制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受体,减少或抑制前列腺素样物质、白三烯、氧自由基、神经多肽等,常用药物为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因醇和免疫抑制剂,但疗效欠佳,副作用多。中医对 UC 的治疗,采用辨证分型、固定方药、中药灌肠、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复发等。我科专家非常重视 UC 的诊治,并把它做为我科的重点专病种。根据 UC 的主要临床表现,认为当属中医“痢疾” 、 “肠澼” 、 “泄泻” 、 “便血”等范畴,并依据专家经验及我们收治患者的

7、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合临床的诊治常规如下:中医三联疗法辨证治疗一、口服煎剂辨证分型施治(一)大肠湿热证主要证侯: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次要证侯:肛门灼热,身热,下腹坠痛或灼痛,口苦口臭,小便短赤。治 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代 表 方:结肠炎 号煎剂 药 用:芍药 12g、黄芩 10g、黄连 8g、白头翁 15g、槟榔 10g、当归10g、木香 8g、肉桂 3g加 减:1、大便脓血较多加紫珠草 15g,地榆 15g;2、大便白冻黏液较多者,加苍术 10g,苡仁 15g;3、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 10g,乌药 10g,枳实 10g;4、身热甚者,加葛根 15g。(二)脾

8、胃气虚证主要证侯: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食少纳差,食后腹胀,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次要证侯:腹胀肠鸣,腹部隐痛喜按,肢体倦怠,神疲懒言,面色萎黄。治 法:健脾益气,除湿升阳代 表 方:结肠炎 号煎剂 药 用:党参 15g、茯苓 15g、白术 10g、桔便 10g、山药 15g、扁豆15g、莲子肉 15g、砂仁 5g、薏仁 15g、甘草 5g加 减:1、大便夹不消化食物,加神曲 15g,麦芽 15g;2、腹痛怕凉,加干姜 6g,寒盛加制附片 5g;3、久泻气陷,加黄芪 15g,升麻 6g,柴胡 9g;4、久泻不止,加赤石脂 15g,石榴皮 15g,乌梅 10g,诃子肉15g

9、。(三)寒热错杂证主要证侯:腹泻时发时止,常年不愈,发作时便泻夹有粘液或见脓血,口干口苦,肠鸣腹痛,苔腻而黄。次要证侯:食少腹胀,里急后重,倦怠怯冷,舌质淡,脉细。治 法:辛开苦降,散寒泻热代 表 方:结肠炎 号煎剂 药 用:乌梅 15g、黄柏 10g、黄连 10g、当归 5g、炙附子 4g、桂枝 8g、川椒 10g、干姜 10g、细辛 5g、木香 12g、黄芪 30g、白术 10g加 减:1、虚坐努责,加诃子 10g,石榴皮 10g;2、五心烦热,加银柴胡 10g,鳖甲 15g;3、便下赤白粘液者,加白花蛇舌草 15g,秦皮 15g。(四)脾肾阳虚证主要证侯:久泻不愈,大便清稀或伴有完谷不化

10、,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食少纳差,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或尺脉弱。次要证侯:五更泄,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腹胀肠鸣,少气懒言,面色白 光 白。治 法:健脾补肾,温阳化湿代 表 方:结肠炎号煎剂药 用:党参 15g、干姜 9g、白术 10g、甘草 5g、补骨脂 10g、肉豆蔻10g、吴茱萸 5g、五味子 10g、大枣五枚加 减:1、腹痛甚:加白芍 15g,玉片 10g,元胡 10g;2、小腹胀满:加乌药 10g,小茴香 10g,枳实 10g;3、大便滑脱不禁:加赤石脂 15g,诃子 15g,罂粟壳 10g。二、结肠滴注 溃结灌肠液结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灌肠液药物组成:苦参 20g、

11、败酱草 15g、地榆 15g、三药水煎为140ml,进行灭菌,中药包装袋包装。 (*草,黄连,附子,三七。此方为李毅老师所说。 )功效:健脾燥温,涩肠止泻操作方法:治疗时将灌肠液加温至 3839,治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将准备好的灌肠药袋,连接输液管和灌肠管,灌肠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排尽输液管内气体,由肛门缓慢轻柔插入灌肠管,一般深约 2025cm,以不超过 30cm 为宜,调节滴数控制在 5060 滴/min,液体滴完后嘱患者俯卧位 2 小时左右。直肠滴入保留灌肠最好在临睡前进行,每晚 1 次,15 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 3-5 天,连续 23 个疗程。三、神阙、气海穴交替隔药灸法:1隔姜灸:选神阙、气海穴,生姜切片盖穴位,用艾条重灸。每日一次,两穴交替,适用于脾胃气虚或脾肾阳虚。2. 隔蒜灸:选神阙、气海穴,将大蒜切片盖穴位,艾绒如绿豆大,每穴灸三壮,每日 1 次,两穴交替,适用于久泻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