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5781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载《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第8 期《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第 8 期美国在心中的三维事实薛玉凤(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北京外国语大学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摘要美国在心中是菲律宾裔美国多产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代表作,也是亚裔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在这部自传中,传记事实与历史事实随处可见,极其丰富具体。它们与自传事实水乳交融,三位一体,构成了美国在心中里事实的三维性。关键词美国在心中 ;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历史事实Three Constituents of Fact in America Is in the HeartXUE Yu-feng(School of Foreign

2、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The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er, BFSU, Beijing, 100089)Abstract: America Is in the Heart: A Personal History is the masterpiece of Carlos Bulosan, a prolific Filipino American author. It is also one of the classics of Asian American

3、 literature. Though an autobiography, there are great amount of bi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facts in the book. Together with the autobiographical facts, they form the three constituents of fact in America Is in the Heart.Key words: America Is in the Heart; autobiographical fact; biographical fact; h

4、istorical fact美国在心中(America Is in the Heart: A Personal History, 1946)是自学成材的菲律宾裔美国多产作家卡洛斯布洛桑(Carlos Bulosan, 1913-1956)的自传及其代表作,亚裔美国文学中的经典,该作品曾被展望杂志称赞为美国最重要的 50 本作品之一。 1(P45)“自传的内核是自传事实” , 2(P32) 但在布洛桑的自传中,传记事实与历史事实随处可见,极其丰富具体。它们与自传事实水乳交融,三位一体,构成了美国在心中事实的三维性。一、自传事实:自我发展的轨迹传记文学建基在事实之上,事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线。对自传

5、来说,最重要的事实是自传事实, 美国在心中也不例外。像大多数自传一样,布洛桑在自传中用第一人称叙事,描述了传主从 5 岁到 29 岁在菲律宾以及在美国西部各州作流动工人,并自学成材逐步成长为一个作家的坎坷经历。贫穷、逃遁、勤奋是布洛桑书中最重要的自传事实。布洛桑出生在菲律宾北部吕宋岛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家里贫困,布洛桑从五岁起便帮助父亲干农活与家务,实际上根本没有童年可言。13 岁时布洛桑就告别父母,独自离家出去闯荡。在一个欧美商人及菲律宾富翁云集的小山城,布洛桑试图找到一份工作,但许多天过去了,他只能偶尔打点零工,经常食不果腹,不得不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吃。后来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布洛桑成了美国白人玛

6、丽小姐的家仆。玛丽在图书馆工作,看到布洛桑喜欢看书,便让他到图书馆帮忙,从此布洛桑与书本结下不解之缘。两年后布洛桑回到家乡,发现老屋卖了,父亲病了,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撑着那个家,一家人住在镇上一间小屋里。布洛桑再次离开家乡,到海上去捕鱼。总之,布洛桑在菲律宾长到 17 岁,干过农活、卖过盐巴、修过公路、做过家仆、当过渔夫,贫穷与艰难伴始终伴随着他。经过四年的准备,布洛桑终于踏上了赴美的轮船。美国并非菲律宾人所想象的那样自由、富裕、宛若天堂。在美国的十二年(1930-1942) ,贫穷与饥饿更是与布洛桑如影随形。洗碗、端盘子、摘水果、收菜、采花、清洁地毯、牛奶厂刷瓶子、罐头厂做苦工,布洛桑什

7、么都干,但大部分时间,他还是处于失业状态。寒冷的冬日,无家可归的布洛桑又冷又饿,教堂的钟声是他唯一的安慰。在美国呆了八年后,布洛桑发现自己只有一套旧西装、三件衬衣和一个廉价的破手提箱(以下引自该书只在文中表明页码) 。 3(P256)由于肺结核住院的两年时间里,布洛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平静:在这里他总有东西吃,总有地方睡觉。逃遁是布洛桑自传中又一个重要的自传事实。布洛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部逃亡史。为了找到一片宁静的生存之地,布洛桑总是试图逃避令人窒息的种族歧视,逃避唐人街的赌场与妓女,逃避菲律宾族人的自相残杀,逃避暴力与恐怖,逃避无所不在的罪恶。他从一个小镇逃到另一个小镇,从

8、一个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州逃到另一个州。所到之处,布洛桑见到了太多在菲律宾从未见过的无情与残暴,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布洛桑变得勇敢,也使他对痛苦与善良无动于衷。布洛桑担心自己会像他的族人一样渐渐地变得残忍,变得没有人性,因此他选择逃避。布洛桑试图逃避暴力与罪恶,但严酷的生存环境却迫使他一步步变得残忍与无情。为了生存,偷盗、抢劫、赌博,温文尔雅的布洛桑都曾做过。为了报复西雅图旅店老板当初对他的欺骗与讹诈,布洛桑后来再到这家旅店,故意把房间的床单偷出去卖掉。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有意欺骗,过后丝毫没有觉得良心不安(152) 。美国社会改变了他,残酷的生活扭曲了他的心灵。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这是在以恶

9、还恶。后来,布洛桑曾经从打工的餐馆偷拿三明治给四哥吃,也曾经参与抢劫,甚至筹划抢银行,然后烧掉整个小城。出院后布洛桑仍然虚弱不堪,无法工作,偏巧供养他的三哥又积劳成疾,卧病不起,走投无路的布洛桑入室偷了人家的钻戒卖了给三哥看病,之后逃离洛杉矶,害怕自己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布洛桑后来还学会了赌博。走投无路之际,他用身上仅剩的 15 美分去赌博,赢了同胞差不多 500 美元(175) 。在圣地亚哥,布洛桑曾把在场的十五六个菲律宾劳工的血汗钱赢个精光,即便听到其中一个同胞的妻子生病住在医院也无动于衷,现实已经把他的心肠变得坚硬(178) 。布洛桑总是在逃亡,他试图告别野蛮与残暴,奔向希望,奔向

10、那种能减轻他的恐惧与孤独,使他不再从早到晚逃亡的东西。但所到之处,除了暴力还是暴力,除了恐惧还是恐惧,除了孤独还是孤独,极力抗拒堕落的布洛桑还是时不时堕落起来。刻苦与勤奋是布洛桑自传中另一个重要的自传事实,也是布洛桑从一个几乎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文盲成长为一个多产作家的根本原因。在洛杉矶医院治疗的两年时间里,布洛桑每天读一本书(245) 。他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在伟人思想的滋养中迅速成长。读书的同时,布洛桑还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并且开始写自传。并没有完全康复的布洛桑 1出院后又回到了三哥他们居住的洛杉矶红灯区,这里到处是妓女、皮条客、赌徒,到处是犯罪。残酷的现实驱使布洛桑在神话世界中

11、寻求安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些童话故事使布洛桑突然意识到家乡的民间传说竟然无人问津,而他必须把家乡的那些文化珍宝融入他们的自由之战(260) 。除此以外,布洛桑大量阅读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学习几种语言。读书与写作成了布洛桑战斗的工具,1 住院期间总共做过四次大手术,右半身的肋骨全部被摘除。出院后布洛桑右边身子几乎还处于瘫痪状态,肺部严重受损,手术后的左腿仍然僵硬。医生直言他最多再活五年。也成了他与疾病和现实斗争的麻醉剂。布洛桑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唤醒族人。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他创办工人学习班,给工人们讲解美国历史,讲述民主发展的历程,培训更多的族人接手这项工作。美国在心中里

12、的自传事实具有高度寓言化的特点。布洛桑通过自己经历的一系列事件来揭示自我发展的轨迹与自我变化的过程,展示传主的心路历程。除了因病住院的两年时间以外,布洛桑作为一个流动工人在美国的遭遇与其他菲律宾劳工相差无几,自传事实与传记事实有时很难区分开来。二、传记事实:“我与别人的关系”自传主要写自己,自传事实是其主干,但事实上真正属于自我的东西是微乎其微的,自我总是在他者的影响中才得以成型,因此自传作家的主要任务是呈现两种关系:我与别人的关系及我与时代的关系。在呈现这两种关系的过程中,作者不断地解释自我。 2(P35)而要描述他者的影响,呈现“我与别人的关系” ,就要增加传记事实的比重。在布洛桑短暂的一

13、生中,影响他的人不计其数,有家人,有同胞,也有白人,关于这些人的描述构成了美国在心中里丰富多彩的传记事实。在所有家庭成员中,对布洛桑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他的三哥与四哥。全家人节衣缩食,竭尽全力供养三哥读完高中的那段经历是布洛桑印象中最温馨难忘的日子,而布洛桑最初对书籍的热爱则来自酷爱读书但不得不辍学的四哥。三哥马卡里奥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希望。为了供他读完高中,全家人省吃俭用,辛苦劳作,视土地如生命的父亲甚至不惜抵押掉最后一公顷养活了布洛桑家几代人的土地。马卡里奥总算毕业了,全家人都松了口气。但不久,他因故不得不辞去教职,土地再也赎不回来了,全家人陷入绝境,失去土地的父亲从此一蹶不振。三哥四哥后来都到

14、了美国,兄弟三人在洛杉矶聚齐。布洛桑住院治疗前后,是三哥支持帮助他抵抗病魔。与布洛桑一样,三哥是菲律宾劳工运动的领袖,他坚信旧世界会灭亡,新世界正在诞生,号召大家为新世界而奋斗。三哥与朋友一起创办了菲律宾移民在美国的第一份刊物新潮 ,旨在唤醒菲律宾移民的社会意识,帮助他们分析残酷的社会现实。由于缺乏资金,刊物很快就停刊了,然而它所代表的那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却并没有随之消失。三哥等创刊人宁愿饿着肚子,风餐露宿也要竭尽全力拯救刊物,那种艰苦奋斗与自我牺牲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布洛桑。自传末尾,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三哥四哥都报名参了军。关于三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传记事实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布洛桑的成长

15、经历,是布洛桑与他人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心中里关于菲律宾劳工的传记事实更是数不胜数。在反映个人生活经历的同时,布洛桑以大量篇幅回顾了 20 世纪 30 年代菲律宾劳工在美国西部各州受歧视、受迫害的集体经历以及他们的英勇斗争史,表达了他们追求自由、民主和种族平等的强烈愿望。 4(4)在经济大萧条,种族主义横行的残酷背景下,为了生存,菲律宾劳工之间也曾互相欺骗,弱肉强食。布洛桑抵达美国的当晚,在西雅图的一家旅馆里,几个船友的所有盘缠都被几个菲律宾老移民所骗。第二天,他们又被旅店老板以每人五美元的价格卖到阿拉斯加一家罐头工厂做苦工,连行李都被店老板扣留。布洛桑在阿拉斯加苦干了一季,重新回到

16、西雅图时只得到了 13 美元工资。这就是布洛桑在美国的第一段经历:接连被族人所骗。布洛桑等菲律宾劳工在一个果园摘苹果的经历也是触目惊心。眼看苹果快摘完了,却想不到工头带着大伙的工资逃跑了,正在大家垂头丧气的时候,又遭到仇视菲律宾人的当地白人突袭。白人放火烧了他们的住地,趁夜色朝着毫无思想准备的菲律宾劳工开枪射击。布洛桑在老练的朱利奥的带领下,总算逃出枪战现场,捡回一条小命。在布洛桑脑海中,朱利奥是友谊、善良、信任的象征,是残酷生存环境中一缕温暖的阳光。在菲律宾劳工中女人非常稀少,再加上当时的美国法律禁止菲律宾人与白人通婚,因此菲律宾劳工大多是单身汉。得不到家庭温暖又经常失业的菲律宾劳工闲来无事,赌博、嫖娼、跳舞就成了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由此引发了诸多罪恶。他们经常为女人大打出手,自相残杀。布洛桑在阿拉斯加罐头厂认识的一个工友回到西雅图当晚就为抢夺一个舞女被打死。在西雅图的一个华人赌场,一个输得精光的老菲律宾人开枪向在场的华人射击,出门后拿着刀在人行道上逢人便捅,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