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500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 传记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 ”遂以单车归家。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 。又陈蕃 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 ”其多所裁量若此。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

2、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 ”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 ”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取材于后汉书卷九十八)【注

3、】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人,桓帝时曾任太丘县令,以平正闻名乡里。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卑辞厚礼辞:言辞。B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C故不造也 造:拜访。D征,皆不就 就:任职。答案B任。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好人伦,多所赏识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初善之,而后为隙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B C D答案C从侧面说明许劭对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现” 。许劭与耿介刚直的李逵产生矛盾,不能说明他善于知人。而是有引人非

4、议之处。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劭认为即便是名垂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各有其缺点,所以不去主动探望。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品行高洁,而是因为害怕舆论监督。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D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 ,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 。答案D舆渊有二龙”的是许劭与许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译文:_(2)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译文:_答案(1)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做了官,没有人不改变自己的操守,掩饰自己的行为。(2)喜好共同审核评论乡里

5、的人事,每月总是更换他们品评的话题(对象)。【参考译文】许劭字子将,是汝南(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郡平舆(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东北)人。年轻时严守名誉节操,喜好研究传统礼教所规定的人际关系(品评人物),(对当时的人物)作过许多赞赏的评定。许劭最初担任汝南郡的功曹,太守徐璆很敬重他。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做了官,没有人不改变自己的操守,掩饰自己的行为。汝南郡的袁绍,是豪门贵族中任侠的人,他从濮阳令卸任回家的时候,车队当道,随从众多,将进入汝南郡的时候,竟然辞谢宾客,遣散随从,说:“我这样的车队和服饰(排场)怎么能让许子将见到?”于是轻车简从地回到家乡。许劭曾去颍川(颍川郡,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

6、),与很多有德行的人结交,唯独不去造访陈寔。另外陈蕃丧妻后回乡归葬故里,乡人全来(吊丧),却只有许劭不去。有人问许劭这样做的缘故,许劭说:“陈太丘交游太广,难以周全;陈仲举生性太严厉,少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所以我不去拜访他们。 ”许劭(对时人)所作的多数判断衡量便是如此。曹操尚未出名的时候,常常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地(见许劭),求许劭为自己品评。许劭鄙视他的为人,因而不愿意为他品评,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机,胁迫许劭,许劭无可奈何,只得说:“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贼,动乱之世的英雄。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地走了。许劭父亲的伯父是许敬,许敬的儿子是许训,许训的儿子是许相,这三个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太尉、司徒、司

7、空)。许相靠着善于谄媚侍奉宦官,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他数次派人请许劭。许劭憎恶他品行不端,始终没有去看他。许劭的邑人李逵,豪迈刚直气节高尚,许劭开始对他亲善,但后来因为与他有了隔阂(结下了仇怨),加上与堂兄许靖不和睦,当时的议论因为这两件事有些看不起他(许劭)。当初,许劭与许靖都有很高的名望,喜好共同审核评论乡里的人事,每月总是更换品评的话题(对象),所以汝南地区民间有“月旦评”的说法。司空杨彪征召他(为属官),地方按照方正、敦朴的科目荐举他,朝廷直接征召他,许劭都不就任。有人劝说许劭做官,许劭回答说:“现今小人道路深长,朝廷将要动乱,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保全我的一家老幼。 ”于是南行至

8、广陵(广陵郡,辖境在今江苏安徽交界处)。徐州刺史陶谦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许劭感到自己不安全,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外在的表现是仰慕有名声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待我虽然优厚,将来势必会变得虚假刻薄。我不如离开他。 ”于是去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此后陶谦果然把众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来。到了孙策平定东吴的时候,许劭与刘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辖境在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带),接着死在那里。时年 46 岁。许劭的哥哥许虔也很出名,汝南人称平舆的深潭里出了两条龙。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

9、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

10、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

11、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楮(: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 纳:昏即不用 昏:灯窃读 窃:盗窃答案D窃:盗窃,后加“读”译不通,应为偷偷地,史记孙膑传中有“窃载(孙膑)与之齐”。注意,“窃”还有“私下”之意,“窃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之妻。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

12、追而还之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A. B. C. D.答案B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

13、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答案A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译文:_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译文:_答案B(1)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2)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