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4993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大作文(1)【附例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考情分析话题作文已经“死”了,不能复生;命题作文垂垂老矣,风光不再;材料作文葳蕤生猛,雄姿英发。纯正的命题作文不断出现各地考卷,但也还是附有材料加以限制。二、考点点睛各地高考,材料作文将仍唱主角,命题应该还是配角,但二者有逐渐融合的趋势。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将可能得到进一步推广。就选择文体来说,侧重于议论文,据统计,每年相似,仍然是议论文“一统天下”,达 86%左右,散文占 9%左右,记叙文仅占 5%左右。标题制作:切合题目,不偏不倚,尽量嵌入题中关键词,使标题形成一个鲜明的意向,使人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扬己之长,选定文体,注意标题的文体特征,使标题突出文体本身的鲜明个性,不至

2、于“四不象”; 酝酿意象,妙用修辞,给人以诗意盎然、文采斐然的审美快感。议论文出彩的“重型武器”: 用综合修辞开头,立论先声夺人,题旨鲜明;用综合辞论证,论据无庸置疑,雄辩有力,大量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长短句、骈散句交相映照,音节铿锵,气象开阔,令人激情飞扬,就这么“一点浩然气” ,却能使人享受到“快哉千里风” ; 结束语以一组含有反复的排比句再次重申观点,旗帜鲜明,思想冷静,目光敏锐,见解独到,成熟的论辩之中可品味到一丝丝纯正的讽喻 。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在凝炼叙例中融入丰厚底蕴,在理性思辩中高扬人文精神,在遣词造句中加大修辞力度,在行文布局中构建逻辑别墅

3、,在借用名著中散发经典醇香,在引用名句中闪耀哲理光华。应试作文就是“拼盘” ,全在于记忆、联想、粘贴和转化(为我所用) 。材料是寓言类、箴言类的应试作文最宜用“拼盘” ,多背高考满分作文能取得成效。但是,如果是时事类、感悟类的材料就很难拼盘,必须要靠真才实学,切不能以“拼盘”打天下。作文题如果不能与自己的背诵积累近似,切不可拼盘,还不如“我手写我心” ,按自己的路子去写,即使文采不够,能做到言从字顺、逻辑清晰,就可以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审题立意时 ,侧重于其中之一: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科技观、世界观。来源:、应考策略读散文选刊获纯正优美的文体写作风格。读杂文选刊知当代的百态世相和人文情怀,

4、掌握正确抨击时弊的技法。读创新作文 作文通讯 ,看老师的评述,看同辈的作文,了解当下命题的趋向和应试技艺。从以上提到的杂志中找出你最为欣赏的二十篇文章熟读,烂熟于心就能下笔如有神,笔落惊风雨。着重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在训练时,多用这两种文体写同一个题目,尤其注重议论文的训练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作文能力差的考生,可背诵一些“万能开头、结尾” ,论据可以记忆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与颁奖词,相机依题旨拼盘。当然,这种技法不能“通吃”天下,因此平时不可轻视作文,切不可孤注一掷) 。四、文体导写1、“时评”写作指导及示例【考题】:故里,即“旧时 的门巷故居”,亦作 “故乡、老家 ”解。我国 历 史

5、悠久,名人辈出,若干年后,斯人已去,有些史实模糊不清。但因其故里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自然就引起了后人的纷争。 目前,“曹雪芹故里 ”被四地争夺,分 别是:河北唐山丰润、 辽宁辽阳、辽宁铁岭解和江西南昌武阳。因各地资源投入和声势都很浩大,堪称中国名人故里争夺“ 第一战”。 所谓“曹雪芹故里” 之战,并非是在争夺曹雪芹本人的出生地,而是曹雪芹五辈先祖宋代人曹世远(据说为宋代名门望族)的祖籍地。众所周知,曹雪芹的出生地就是清代的江宁现在的南京。对此,社会舆论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归纳起来有这么三种 态度:褒扬、贬抑、折中。 ,你的态度是哪一种?请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文章。1、必

6、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4 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5、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仍然需要考生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关注 现实社会。当然不会是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热点,而是那些所谓的“ 软文化” 即那些能体现精神、心灵层面的内容,或那些能体现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能具有“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的言说功能的事件。 “曹雪芹故里之争”,这是高中生有能力言说的新闻事件。名人故里之争由来已久。湖北襄樊与河南南阳争过诸葛亮躬耕之地,宁夏和甘肃争过中华针灸鼻祖皇甫谧的归属地,辽阳和铁岭争过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河南卢邑和安徽涡阳争过老子故里,还有“七仙女下凡地之争

7、”、 “愚公移山地之争”,西施、花木 兰故里之争,甚至金瓶梅、花果山、 孙悟空的归属也争得不亦乐乎。江苏赣榆和山东龙口两地 为争徐福故里尚没偃旗息鼓,山西长子县和临汾两地又为尧帝故里争得不可开交对此,我提供这么六种写作角度以供大家参考:一、褒扬的观点。1、 “曹雪芹故里之争 ”会加快对关于曹雪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挖掘速度,更好传承红楼梦文化,弘扬中国文化。2、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辨明出处,积极开发此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历史文明,对振奋民众精神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贬抑的观点。1、“ 曹雪芹故里之争 ”是“红学”之耻。 2、此类为了地方利益诉求,而不惜一切精神与经济

8、代价争贴名人标签,不 仅是对学术研究的庸俗化,更是 对历史的亵渎与伤害。三、折中的观点。1、文化遗产都应由整个中华民族全体共享、共同呵护。因此,相比“口舌之争”,我们更应该去做的是继承和发扬历史名人思想的精髓。 2、历史名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适当打打“名人牌”,发挥一下“名人效应”,无可厚非。然而,历史名人不是“摇钱树”,更不是“救命稻草”。等等。 来源:数理化网当然,你也可以不同的观点。观点本身并没有对任何一方特 别有利或者有弊,因考题在文字呈现上是非常平衡的,可以称得上是“零度叙述 ”。因此,你不必花大力气去猜测命题人的观点,只要勇于写出自己的观点并将之周全就行了。要知道:

9、“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 亲士)一篇好的 时评一定是有欣赏价值、能 给人以启迪的佳作,故一定具有 缜 密的逻辑设计、较高的 书面表达能力。我觉得要真正写好时评,还得到古代政 论文名家那里去获 取智慧,比如,课文里苏洵的六国论。 六国论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堪称典范。第一段的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 赂秦。 ”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然后,作者解释论点:“赂秦而力 亏,破灭之道也。 ”这就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再后,作者设问:“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答曰:“ 不

10、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强援,不能独完。 ”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 击。最后一句总结全段:“故曰弊在 赂秦也。 ”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二、三两段实际上是围绕第一段展开的。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 动感人。比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这些叙述 语言本身 带有主观感情, 还有描述的特点。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本文的句式也整 饬有度,特别是四字句占了一定比例,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11、富有节奏感。“苏文熟,吃羊肉; 苏文生,吃菜羹。 ”宋代的士子们只要按照苏文体例、文风,往往功名顺畅,自有羊肉可吃;反之,只有“吃菜羹 ”的份了。这 一句古语, 对我们的应试作文仍然具有启迪意义。佳作选辑 1莫为经济遮望眼红楼梦经典中的经典,曹雪芹名人中的名人,然而现在却被贴上了商业的标签。惜耶?叹耶?悲耶?愤耶?来源:年来,神州大地争夺“名人故里”的“战争”烽火连天,狼烟弥漫。不久,河北唐山丰润、辽宁辽阳、辽宁铁岭解和江西南昌武阳又爆发了一场“曹雪芹五辈先祖宋代人曹世远故里”争夺战,让人跌破眼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曹世远是谁?恐怕曹雪芹也不知他是自己的先祖,如今却被红学家“挖掘”出来了,并随

12、之给他披上了贴着“红楼梦”品牌的经济外衣。想必曹世远地下有知,都会觉得滑天下之大稽,进而嗤之以鼻。想当年,曹雪芹举家食粥,寂寞凄凉,而现在,“故里”四起,红楼何在?魂归何处?鸿文何其深也,历史何其长也。一城,一梦,一记,闪耀永恒光芒。一人,一忧,一悲,流尽无限辛酸。国人无不味其隽永,无不伤其情怀。但诸君试看今朝:仿造红楼纷起,砌的是民脂民膏,此楼能固乎?斥之,无语;痛之,无言。怎可为一锱一铢之利,亵渎经典?怎可为一时一地之经济,沾染名人 ?恨哪,痛啊,中国“名人故里第一战”,损毁的是文学的丰碑,玷污的是女娲的“石头”。我们该拿什么来拯 救经济涡流中的文化?放眼当下,争夺“名人”的热潮是一浪高于

13、一浪,安陆与江油争夺李白,河南永城与安徽毫州拉扯华佗,江苏盱眙与安徽凤阳疯抢“明太祖”,儒雅的孔子则走上了彩票刹那间,好像古代的名人都成了无价之宝。各地为了争夺市场,乱打文化牌,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于是,一位古人就有了多处“诞生地”,且皆为“正宗”。这些,早就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无论怎么看,看到的都是一场场闹剧。战火蔓延之处,文化百花凋落;口舌讨伐之地,文化成为焦土。耻辱啊,莫大的耻辱!让我们再一次审视“曹雪芹故里之争”,此纷争,实际上充斥着太浓的物质铜臭,与“红楼梦”何干?如此争夺“文化”, 是文化的堕落,表面上是“弘扬”,实际上是折腾与糟蹋。西谚云:“凯撒的归凯撒,耶稣的归

14、耶稣。”让经济繁荣经济,让名人回归经典吧!如果把名人的头像都贴上经济的商标,那么文化之鹏鸟就像戴上了黄金脚链,必然不能高翔,最终必将坠落在滚滚红尘之中!佳作选辑 2还“红学”一方明丽的天空当汽笛声轻易地盖过鸟雀的吟唱,当桌上翻飞的报纸里仍喧腾着昨日的硝烟,当电脑的荧光闪烁成客厅的第一抹阳光;当追名逐利成为今日的主修课程当这一切都成为平常的生活,我们渴求一方古韵轻该资料由【语文公社】。21 世纪,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古典文化的那种情韵却涂抹上了金钱的色彩。现在,我们常常在人造的假古董“名人故里”中看不到我们的古韵中国:血液里那一种温暖,情怀中那一分清幽,笑靥里那一春秀色,回眸处那一派风

15、景 。河北唐山丰润、辽宁辽阳、辽宁铁岭解和江西南昌武都没有留下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一印屐痕, 红楼梦里也没有一字提及这么四个突然冒出的“故里” ,但是这四个“故里”却如此亢奋抢夺“游子”曹雪芹,仿佛是找到了失散多年且发了大财的父亲。穷儿子可孝顺啦,为曹雪芹辟“红楼梦广场” ,酿“曹雪芹家酒” ,建“雪芹商业街” ,开“红楼主题酒店” ,修“红楼休闲山庄”真可谓“如火如荼、可歌可泣”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 “红学”研究骤然升温,声势浩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这是一种好现象吗?今天争“曹雪芹宋代先祖故里” ,明天争“曹雪芹唐代先祖故里” ,后天争“曹雪芹汉代先祖故里” ,后后天争“曹雪芹周朝先祖故里”如此闹下去,有“曹”的地方都会有曹雪芹的“故里” ,这不纯粹是出演闹剧吗?我想,曹雪芹地下有 知,也会叹息一声:“呜呼哀哉!”来源:红学” ,是多么纯 粹的一门学术。林妹妹、贾宝玉、薛宝钗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让人惊叹不已,所以“红学”研究者是应该倍感自豪的,因为他们在悄然引渡着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让人们知道“红学” ,了解“红学” 。但现在,有些文人或学者竟然超越学术范畴,为地方也为自己谋 取私利,这是“红学”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