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49852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自然环境的物质与能量联系课标要点 举例与补充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太阳辐射能、化石型太阳能、转化型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如水循 环、大气运 动、生活活动),其纬度差异导致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造成磁暴;导致极地地区出现极光;与许多自然灾害有关。 (指出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太阳活动标志:黑子、耀斑。太阳活动周期:约 11 年。(1)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几乎不吸收太阳辐射,让其透过, 到达地面,即“太阳暖大地” ;而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

2、射,即“大地暖大气” , 这两个过程使热量保存在大气中,构成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红外辐射后,逐渐增温,释放大气 辐射(红外线辐射),其中部分指向地面,成 为大气逆辐射 C,即“大气还大地” 。 大气受热的 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所以近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 6。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的云层、尘埃反射着太阳辐射 B,臭氧和二氧化碳等分别吸收着伴随可见光而来的太阳紫外线和红外线 A,这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见图中下段较上段细。大气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有利生命的形成和发展。(2)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

3、主要是太阳辐射、大气状况和地面状况。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受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降低的影响,等温线呈纬线延伸、由高纬向低纬降低的一般规律。大气上升运动旺盛(常形成低压) 、盛行海洋水汽以及多锋面的地区或季节,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相对较低;等温线呈封闭的低值区或向低纬突出。相反,情况反之。海陆交界地区(或水陆交界地区、裸地与绿地交界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等温线沿海岸线(或交界线)延伸,且相对密集(表示温差较大) ;1 月大陆一侧等温线向南突,7 月向北突,海洋情况相反。地势高的地区(高原、山地) ,大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等温线常为封闭的低

4、值区或向低纬突出。寒流或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或较高,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2大气运动(3)气温分布与热力环流: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是热力环流。地面状况不同,热力环流有不同表现:地势起伏山谷风地势起伏导致大气厚薄不均, 从而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抓住 白天或黑夜山顶和山谷孰先热或先 冷即可判断。海(水)陆差异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陆地与海洋(或水面)在白天与黑夜冷热形势相反,形成近地面白天吹海风,黑夜吹陆风。这个原理亦可解释沙漠和森林之间形成的昼夜相反的环流形势。城郊差异城市风城市相对郊区形成“热岛” ,从而形成近

5、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的城市风。(4)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根据冷热关系,在 A、B 处标示其气压高低。根据气压带相间分布的特点,标示 C、D 气压带的高低。根据四个气压带高低情况,在 E、F、G 处绘制风向。根据各气压带气流升降情况和各风带风带纬向情况在图右侧注明其成雨的难易状况。根据相对位置,为各气压带和风带命名,并标注在图中的相应位置上。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指出 A-G、F-D 交界处冬夏降水情况。(5)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指出穿过亚欧大陆主体部分的气压带名称(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据图,完成下表。冬季 夏季亚欧大陆气温较海洋气温 低 高亚欧大陆

6、形成的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大陆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北半球大陆东岸冬、夏气压形势相反,形成季风环流。东亚,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6)常见天气系统低压、高压系统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俯视图绘制风向。水平气流方向 辐合 辐散立体剖面图标示中心垂直气流方向天气状况阴雨。台风为典型的低压天气系统,常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少雨。冬季亚洲高压带来寒流干燥的天气,夏季副热带高压常导致湿热少雨的天气甚至伏旱。暖、冷锋面系统暖锋 冷锋图示锋面坡度- 雨带宽度

7、 缓-宽 陡- 窄立体剖面图降水强度 较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多暴雨,如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春季沙尘暴。俯视图用 或 标示锋线,注明冷、暖气团和雨区的位置。另外,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锋面受地形阻挡可形成准静止锋,常带来连续阴雨天气;前者如我国 6、7 月江淮地区的梅雨锋面、后者如冬半年云贵高原的多雨锋面。中国东部锋面过程4-5 月夏季风登陆,形成华南雨带 E;6-7 月锋面北达江淮地区,与北方冷空气相持一月,形成江淮雨带D;7-8 月锋面到达华北,形成华北雨带 C,而华北以南地区多为副热带高压(脊)气流控制,虽湿热但因为气流下沉,不降雨,形成伏旱。此时,北方能较多受到冷锋暴雨影响,而华南也多

8、台风降雨,江淮地区较少受到冷锋和台风降水影响,伏旱最重。8 月底锋面到达东北地区,之后锋面较快地撤离大陆。南方比北方夏季风登陆早,撤离迟,雨季长。夏季风过早推移到北方,会造成北方洪涝,南方旱灾。简易天气图的判读读我国 12 月某日天气形势图。此季节,A 地天气特征是低温、晴朗干燥,A 处气流迅猛南下可带来灾害性天气寒潮;a、b、c、d 四线条中属于高压脊的是 c。B 天气系统中心天气状况为低温、阴雨;B 天气系统在北京附近形成冷锋,天气状况为降温、雨雪;、两地风力较大的是,原因是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绘出 e 点的风向。在 a、b、c、d 四线条中,选择并用 M 表示暖锋宽阔连续性降水

9、云系所在的位置,用N 表示冷锋狭窄云系所在位置,其中能带来北方夏季暴雨或春季沙尘暴天气所在位置的是c。 (7)有利降水的情况气流上升的情况下容易降水,如低压和锋面天气系统、低压带和低压槽、山地迎风坡、城市上升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气流容易降水,如西风(带) 。由沿海吹向陆地的海风容易降水,如亚洲东部夏季风降水、西风带大陆西岸。暖流流经地区容易降水。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且以东南季风为主,所以我国东部地区等年降水量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降水量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受山脉影响,等降水量线相对密集并与随山脉走凸出,其迎风坡一侧一定高度上为高值线。受暖流影响,等降水量线随暖流流向凸出。山

10、峰或盆地常造成等降水量线封闭成圈状,但山峰等降水量线为高值区,而盆地内等降水量线为低值区。(8)气候模式与气候判断气候的形成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气候的特征因素:光照与热量(气温) 、降水、水热组合。太阳辐射决定气候热型,即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类型。大气环流(包括大陆东岸季风环流、西岸气压带与风带等)决定气候的雨型,即季风环流下、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间下的夏雨型,副热带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间的冬雨型,中纬西风带、赤道低压带下的年雨型、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内陆的少雨型。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确定全球气候的基本格局。气候模式:在图中标示相应的气压带、风带名称,指出

11、受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解释这些气候的形成原因。指出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解释其形成原因。根据所处气压带、风带、季风的成雨特性和热量带情况,描述以上各种气候的特点。指出数码 9 标示的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和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模式法:适用于只知道某地经纬度的情况下进行气候类型的判断。据纬度定热量带据经度判环流(参照经度 120E、90E、0)数据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定气候类型。据气温定半球:7 月凸(高)为北半球,7 月为夏季;7 月凹(低)为南半球,7 月为冬季。据 0/15 定热型:最冷月气温:寒带、温带-0-亚热带-15-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可

12、以在 0以上。据降水分配定雨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三种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面状况与气候的复杂性(高频案例)地面状况(下垫面状况)包括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势、地形) 、洋流性质、植被状况等方面,地面状况影响大气水热状况,叠加在气候模式上,使气候分布格局更加复杂。海陆分布状况使得某些地区气候类型缺失,如 非洲南北两端气候只延伸到地中海气候,缺失温带、寒带气候;欧洲在南部气候止于地中海气候, 缺失热带气候。地中海沿岸的海陆分布状况使得地中海气候不只限于大陆西岸,而延伸到较东的地区;澳大利亚东南端向南突出

13、,在这个突出部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符合气候模式原理,尽管在描述上说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西风带、赤道低压带和季风区沿岸、岛屿(吹迎岸风)气候海洋性较强,表现为气温年、日温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布均匀,分布较同类气候其他地区分布纬度较高。冬季风经过海洋,往往有增湿效益,使得相 应岛屿冬季出 现较多降水,如 日本、山东半岛(烟台等地)冬季降雪多(不能描述这些季风气候区冬季少雨或干燥),南亚斯里兰卡到东北侧形成冬季降雨。大面积、高峻高原、山地往往形成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如在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区。一些高原虽然未形成高原山地气候,但因为它们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减弱的空气上升冷凝效果,减少了降水量,改变了

14、气候状况,如 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变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低的盆地、谷地保温、保湿效果好,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太阳辐射量较低,如四川盆地、藏南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地形格局对气候分布影响很大。欧洲南、北部为近东西向山地,中部为平原,这种东西向的槽型地形格局以及深入陆地的海区,有利西风进入,欧洲气候的海洋性较强,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的经度延伸较大。北美洲东、西部为南北向山地或高原,中部地势低,这种南北向的槽型地形格局阻挡西风进入,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于西海岸,经度延伸小;而南北向的槽型地形有利冬季寒潮南下和夏季热浪北上,加剧北美洲气候的大陆性。山地不同坡向气候差异大。我国

15、东部山脉的东南一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如台湾山脉等;在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山脉西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如海南岛;西北非季风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其山脉北坡和西坡降水条件好,如天山、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西缘开口,有利水汽 进入,形成降雪。冰雪融水汇集形成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河流)。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阻挡西风进入,山地西侧为温带海洋气候,而东侧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另外由于陆地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大,海风登陆机会较少,不能形成季风气候) 。对气候,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多为暖流,西岸多为寒流,东、西

16、岸洋流性质差异对加大了气候的降水差异,如澳大利亚东岸为暖流,气候较湿润,而西岸为寒流,气候干燥(注意: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信风对东岸为迎岸风,能带来海洋水汽,而对西岸为离岸风,不能带来水汽,西岸沙漠直濒大海)。洋流强度影响气候延伸纬度,如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其增温增湿作用不仅大大增加了沿岸气候的海洋性,还使得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气候延伸纬度更高;秘鲁寒流为强大的寒流,其不仅降低了沿岸气候的海洋性,还使得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纬度范围缩小,而热带沙漠气候纬度延伸范围扩大。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澳大利亚东北地区、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巴拿马运河北侧东岸,远离赤道,本应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有三,且都属于地面状况。其一是这些地区盛行来自海洋的湿润性东南(东北)信风;其二是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大,为山地或高原,形成迎风坡降水;其三是沿岸暖流增湿作用。(1)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