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496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764723079现 代文 阅读 第一 讲 散文的 结 构、思路及其作用1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重点提示理清散文的思路,借助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理解段落、线索等在文中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指导分析作品结构的题目属于考试说明中分析综合 C 级能力。答对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命题类型:(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2)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3)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作品结构相关的一些术语: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2、总领下文;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抒发情感,引起共鸣)。分析散文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析段内的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

3、表达方式划分层次。2根据句意归纳。一个语段有多个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几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聚集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3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1)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作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作段末总结。(2)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 、“又” 、 “并且” 、 “第一” 、 “一方面” 、 “原因之一” 、 “进一步说” 、 “总之” 、 “因此” 、 “所以”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把握段意,从而明确

4、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帮助。(3)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的概括。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现 代文 阅读 第一 讲【语文公社】:764723079现 代文 阅读 第一 讲 散文的 结 构、思路及其作用2(4)分析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等。如莫泊桑的项链以事物“项链”为线索,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谈项链”来组成情节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线索的分析,有助于把握文学作品的脉络。典型题目告别三峡赵本夫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

5、情去三峡的。 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 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 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 终被锁住时,人 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 。但老 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

6、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 杂,即使面 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 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 怅是多么的空洞。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

7、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做出的巨大 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 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 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 让我 动容, 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 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 长江的地方,我同 样也看到了一座座 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 设新的家园

8、。其 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 为新移民走了 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 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 时 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 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答下列问题:【语文公社】:764723079现 代文 阅读 第一 讲 散文的 结 构、思路及其作用3(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

9、特点?(4 分)(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 分)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 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 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我们一车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扬州在江南,知道到了 扬州才知道不需 过长

10、江,回来后 查的资料,才知以上。历史上的 扬 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 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记载扬 州古 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 这本书。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 处。其繁华、其 绮丽、其风流、其温婉, 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 。西湖之名借

11、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 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 小” 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 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 他 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 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

12、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如是,话题就回到“ 烟花三月下 扬州” 上头,知道 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 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 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 秋尽江南草未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语文公社】:764723079现 代文 阅读 第一 讲 散文的 结 构、思路及其作用4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

13、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为了 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 2007 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 诗作画,听琴吹 箫到扬 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 了踪迹。由此我想

14、到,坐一条船于烟雨蒙蒙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 流不再。若有意去欣 赏今日生机勃勃的 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陈俊峰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 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 为 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 还在,也就是 说它们原来的家 还在。而且看上去好像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依然完好无 损。那么猜想他 们去年果然是 为之下了工夫的,从设计到施工

15、,从材料到工艺,细致周到不遗 余力。因此你不 论是饶有兴味 驻足端详,还是换个角度短暂一瞥,就一只鸟巢而言,及其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那只去年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 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 这一排杉树,找到它 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是要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 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地震、飓风、雷 电和大雨。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 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和修筑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是在第三棵水杉,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 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 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屑子 孙,好吃 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