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文献综述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2849193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水土保持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水土保持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水土保持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水土保持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水土保持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水土保持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坡面水土摘要:河田水土保持坡面工程主要有水平沟、水平梯田、水平台地、水平阶、条沟、全垦、鱼鳞坑等形式,将来能否推广台湾的“廖氏山边沟” ,有待以后试验。四十年代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的坡面工程有水平沟、梯田;五十年代群众性造林运动时以鱼鳞坑为主;六十年代有水平沟、梯田、水平阶、鱼鳞坑;七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主要以 lm宽、lm 深的大水平沟(撩壕)为主;八十年代以来,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根据不同的坡形、地貌进行不同的坡面工程。因此,上述的七种坡面工程皆有。坡面工程的实施,再配合植物、肥料等措施能获得较大的蓄水保土效益。本文欲从实际工程来评价河田水土保持的各种坡面工程的作用。关键词:水土保

2、持,效益分析,治理措施。1. 坡面治理体系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和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针对流域的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和特点,结合国家水保重点治理工程,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构建立体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坡面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措施技术体系。选用的坡面治理措施主要有梯田工程、坡面配套水系工程、田间作业道路、水保生态林、经果林、等高植物篱、封禁治理和能源替代等。根据小流域产生水土流失的地类分布特征及其立地条件,坡面治理总体布局如下:对坡度在

3、 515的集中连片、交通方便、土层较厚的部分坡耕地,实行坡改果梯,做好坡面水系配套和田间道路。对 515水土流失较轻微的部分坡耕地,实行等高耕作,通过布设等高植物篱和截水沟来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对 1525的坡耕地退耕营造经济林,以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同时在经济林间种植等高植物篱并布设坡面截排水沟,拦截地表径流,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对荒山荒坡和 25以上坡耕地全部绿化营造生态林。对疏幼林地全部实行封禁治理,提高林草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庄推广沼气池、节柴灶等节能生态工程,逐步减少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现有植被的破坏。2. 坡面治理措施2.1工程措施2.1.1 梯田工程梯田是基本的

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坡改梯工程是将现有 515的部分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在治理过程中,与灌溉渠道、截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田间作业便道、植物护坎等工程配套,并同步施工,达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要求,使梯田耕作区能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2.1.1坡面配套水系工程坡面水系工程主要布设在坡改梯和经果林示范工程地块中。截、排水沟截水沟沿等高线布设,一般修建在梯田的坡面上方,主要起到拦截坡顶及相邻两条截水沟之间坡面径流的作用。在梯田内和坡耕地造经济林的地块中修建排水沟,以排导坡面径流,减轻坡面冲刷,巩固和保护治坡成果

5、。排水沟应按坡面地势布置,一般与等高线正交,也可斜交;其上端与截水沟相连,下端连接天然沟道。局部地方裁弯取直, 其断面计算方法同截水沟。为防冲刷,材料选用浆砌片石, 梯形断面, 断面选择时, 要求其过流能力满足排导洪水要求。截流沟的作用: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山坡截流沟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温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蓄水池蓄水池主要用于储存从截水沟、排水沟疏导而来的坡面径流以及从上游坡面汇集而来的汇水, 作为

6、该区块缺水期补水灌溉的水源。蓄水池的功能是拦蓄地表径流,充分和合理利用自然降雨或泉水,就近供耕地、经果林的浇灌,同时尽可能解决部分人畜饮水问题,减轻水土流失。蓄水池一般布设在梯田或经果林地中上部,与排水沟的终端相连,以容蓄坡面排水。蓄水池开挖的土石方结合蓄水池周围的地面进行平整压实,一方面可防止土石方散落,也可以保护蓄水池池身砌筑材料,提高蓄水池的耐久性。沉沙池沉沙池主要用于沉淀排水沟内汇集的泥沙,以免对附近区域产生影响。沉砂池布设于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及截水沟与排水沟的连接处。沉沙池尺寸依集水面积、降雨特征(按一年一遇 1h 最大降雨强度)、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小于 30s 等因素确定。2.1

7、.3田间作业道路为了便于农作、运输和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及维修,需在坡改梯区和坡耕地造经济林中修建生产道路。主要有碎石道路和人行踏步。田间作业道配置必须与坡面水系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防止冲刷,保证道路完整和畅通。22 林草措施2.2.1水土保持生态林生态林主要布置在 25以上的坡耕地及荒山荒坡上,采用混交林模式,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壤侵蚀。本流域的水保生态林选择杉树、马尾松,采取行间混交方式,混交比例为 1:1。2.2.2经果林在 525退耕的坡耕地上营造经果林,以提高坡耕地的经济收入,同时辅助在经果林间种植等高植物篱并布设坡面截水沟、排水沟,减少坡面径流产生的土壤侵蚀。经果

8、林应选择在当地或相似自然条件地区已有栽植经验的经果林树种,以提高造林成活率。2.2.3等高植物篱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经济林在栽植初期,林下依然耕种,且经济林密度相对较小,坡面水土流失依然较重,需布设等高植物篱,逐步形成一条生物坎,来拦截坡面径流和泥沙下泄。一般在地面坡度 515的坡地中,当植物篱间距在 1520m 时可有效控制坡面侵蚀;在地面坡度 1525的坡地中,当植物篱间距在 1015m 时可有效控制坡面侵蚀。植物篱应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种应选择株高较矮,不影响农作物和果树的正常生长,根系发达的灌木。2.3封育治理措施当项目区的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繁衍。在实施人工治理的同时,

9、可采取封禁的方法,并辅以农村替代能源建设等相关措施,发挥气候条件优势和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进程。3. 坡面工程对植被的影响植物在满足水、肥、气、热的需求后才能正常生长,不同的坡面工程主要对水、肥有不同的影响。蓄水功能强的坡面工程,土壤含水量高,供给植物的水分也多;保土功能强的坡面工程,能保持土壤养分,同时能截留植物的枯枝落叶,分解后能提高土壤肥力。坡面工程的蓄水保土保肥功能的强弱可以反映在植被的生长情况。表 1 为长汀县水八十里河地区 1993 年 7 月 11 日至 14 日调查情况。表 1 不同坡面工程的植被情况坡面工程 主要植物种类 松树高(m) 林相层次 覆盖率(%)总的

10、乔 灌 草水平沟 松胡芒菌藻 8。0 乔灌草菌藻四层次 98 78 65 35梯田 板栗 乔一层次 85 85水平台地 松黄胡芒菌藻 8。1 乔灌草菌藻四层次 96 90 25 12全垦 松草 4。7 乔草两层次 65 65 21鱼鳞坑 松胡芒 2。5 乔灌草三层次 45 22 15 9自然坡面 松芒 0。8 乔草两层次 16 16 9注:主要植物种类的“松”为马尾松, “胡”为胡枝子, “黄”为南岭黄植, “芒”为芒其, “草”指人工播种的马唐、狗尾草、雀稗、鸡眼草等, “菌藻”指地衣等低等植物。该地区的树木的树龄相近,但是由于实施不同坡面工程,它们之间的水分和养分有所不同,则造成不同地块马

11、尾松生长有很大的差异,治理区的马尾松树高比未治理区增长了2 一 9 倍;水平沟、水平台地的马尾松树高比全垦、鱼鳞坑的增加了 70%以上。林相层次的多少和覆盖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侵蚀区通过治理后,地力有否提高、生态环境是否改善和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的程度。从表 l 的资料来看,未治理区林相简单,且地表覆盖度仅 16%,说明 84%的地表直接被雨滴打击;一采取水平沟、水平台地并配合草、灌、乔相结合治理措施的治理区,植被不仅有乔灌草三个层次,且活地被物层中出现了地衣等低等植物,说明该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空气湿润,土壤含水量大,雨滴经过这四层次的截留,缓慢落到地面,基本上能被土壤吸收: 因此很少产生

12、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采用全垦和鱼鳞坑整地的治理区,林草生长较差,地表的裸露面较大,因此水土流失并未得到很好控制。4. 效益分析4.1经济效益小流域坡面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实施后,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土地生产力大大提高,同时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起到了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2生态效益项目坡面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实施,通过大面积营造水保林和封禁治理,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明显治理后高于治理前。经过各项水保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形成了立体的坡面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使小流域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水土流失危害和自然灾害得以减轻。并有效地涵养了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生育、栖息场所,改善整个项目区

13、的生态环境。4.3社会效益通过小流域坡面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小康。同时随着项目区林果业和水保林的发展,果品贮运与加工、木材生产与加工等将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 不能互相代替。另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参考文献1 潘庆海水土流失导致的非安全问题与防治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

14、09,12(20)。2 郭廷辅,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3 叶碎高,赵聚国,应聪慧,等, 河道植物护坡及水土流失观测 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4(4) :- 12。4 薛萍, 霍尹才,安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效益J, 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34( 2) : 54- 55。5 马晓晶,陈国,北安垦区水土流失分区治理模式研究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 13( 2): 130- 131。6 郑铁军,黄信川,张忠军,北安垦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3(6) : 432 -4337 王礼先,土保持工程学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