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488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人教版《文章的写作与修改》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卷阅读题(共 70 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三重文化的形成及其张力结构修建军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 这种政治文化的基本框架 实则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周礼可以说是殷周社会秩序思想的一个 总结 ,核心是 设定了以家庭血缘关系与社会等级关系之间的同一秩序。礼易僵化,乐以辅之,目标是把行礼者带入审美境界,更肃穆、更动情。对于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西周时“礼不下庶人” ,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 “齐之以礼” 。礼本身不是目的,礼是为了维护井然的社会秩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

2、子 ”各安其位,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差序结构。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 仪背后的道德之心,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于是,孔子又 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 “仁者,爱人” ,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 于“泛爱众” ,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仁政” 。当代一般把孔子的思想支点归结为“仁” ,突出他思想的人道主 义的一面;但从文化渊源上看,他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 ”为

3、国之四维;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就得推行“与俗同好恶”的政策, “案田而税” “相地而衰征” ,惠民以利;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 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其一是执“法” 的严厉。管仲是礼法并 举,德法并用。为了把法贯彻到底,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 贵贱。其二是推行“作内政而寄军令” ,以乡建制,推行全民皆兵的政策,强化了 军队的战斗力。至此,中国三代以来的礼乐政治展示了自己的 边界,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那里,发展出了“王道” ;而在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政治家那里,膨 胀为 “霸道” ;二者之间

4、巨大的张力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质,那就是王霸互用,霸王道兼之。但另外的执政卿大夫则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从而采取了逃避策略,这个人就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 。在老子看来,整个春秋时代是历史的倒退,文明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因为社会的退步,所有的政治策略都导 致社会危害,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他希望“无为而治” ,弃圣绝智,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无知无欲,才能获得幸福。至此,春秋时期的主要文化流派都已生成。 这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 张力结构,首先在政治文化内部,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彼此对应,由此 导致的王道和霸道相互制衡,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在张力。而道家文化

5、作 为政治文化的 对立面出现了,它把人 们的目光由现实世界引向对个体生命的自觉和感悟,又和政治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中国 传统文化就在这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相克相生,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长、繁衍。摘自光明日报(2014 年 12 月 30 日)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下列有关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继承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为基本框架的春秋主导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化。B孔子全面而深入地继承了周礼,他主张“礼不下庶人” ,并扩大了礼的范围。C在孔子看来,真正的礼不单单是一种日常礼仪,更应该是一种道德之心。D管仲主张

6、礼法并举,德法并用,较之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有时效性。解析:题干要求是第一、二段,所以要认真阅读这两个段落,然后把四个被选项依次代入原文,与原文进行对照。B 项, “他主张礼不下庶人 ”,错,文章第一自然段第四行 说的“西周时礼不下庶人 ,孔子 扩大了礼的范围,主 张对所有人都 齐之以礼 ”可以看出。 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别体现在第一、二自然段。所以正确答案是 B。答案: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礼能够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差序结构,所以维护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变成了礼的主要目的。B以“王道”为主,付之以 “霸道”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质。C管仲既讲究德的重要性,又接受民本思想;既讲究

7、礼,又不放弃强权政治,所以管仲的思想充满了复杂性。D老子看到了政治背后的虚无,以 “无为而治”的“道”的思想应对社会的政治政策带来的社会危害。解析:B 项,根据选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那就是王霸互用,霸王道兼之” ,可以判断该项是错误的。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 别体现在第一段、第二段、第四段。所以正确答案是 B。答案: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孔子所倡导的“仁” 的政治文化思想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但是历来把孔子的思想支点归结为“仁” 。B管仲所提倡的“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管仲真正要干的是要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 。C儒家、法家尽管文化走向不同,但是

8、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目标是安抚民众,改造社会,稳固统治,伸张王权,而老子的道家文化,则对龌龊功利的政治文化深恶痛绝。D儒家、法家、道家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张力结构,他们相互制约,相克相生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生命活力。解析:A 项, “孔子所倡导的仁的政治文化思想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涉及, “但是历来把孔子的思想支点 归结为仁 ”,限制成分 错误,原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当代一般把” 。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 别体 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所以正确答案是 A。答案: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赵豫,字定素,

9、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 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 辖华 亭、上海二 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

10、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 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 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 平,或被 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 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 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

11、 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 饥,被劾 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 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 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B.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 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C.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 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

12、/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D.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 /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解析:根据文意,结合“之” “亦” “被诬当罢”等重要提示 词语断句即可。 标点为“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 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答案: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内艰” ,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 “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

13、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答案:情提供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

14、。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 ,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 ,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解析:“在他的影响下”为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依据。答案: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 _(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_参考答案:(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

15、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恣横” ,恣意横行;“执” ,逮捕;“尤” ,最突出,最恶劣;“杖” ,施以杖刑;“帖然” ,服服帖帖。)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补出全句主语;“去 ”,离开;“攀” ,挽住,拉住;“识” ,记住;“配享” ,共享。)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 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