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47785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长沙高新博才寄宿学校唐菊花摘要: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一、问题的提出 1999 年 11 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发布了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 ,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以教学目的、目标、观念、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拉开了我国语言基础教育改革的帷幕;其中,在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时,除了语言知识、语言技

2、能外,把情感教育和文化也列于其中。这是我国英语教育课程发展史上的创新和解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相统一;使我国的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能适应入世后的多元化的国际环境, 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二、 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1、 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语言的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文化与语言

3、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又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2、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 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学生才能更得体地学以致用。3、 所学目的与文化意识的增强,促进小学生对本国

4、文化的了解。作为中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应该把自己的祖国放在心中的。只有学好了自己本国的语言,了解了本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外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运用外语。因此,在进行外语文化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自觉的将我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了解两中西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逐步地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4、 开放的信息社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要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三、文化意识所涉及的内容1、 打招呼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 (Have you had

5、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心中就会“暗自窃喜”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2、 称呼语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 “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Aunt Lucy”等。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 、 “阿姨” ;对平辈称“大哥” 、 “大姐” 。由于这种文化上

6、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而英语中teacher 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 “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 、 “张护士”称为 Secretary W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 MrMiss, Mrs等。 3、介绍 我们都知道“Whats your name?”是问别人的姓名,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

7、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 ,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 (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赞美 在英语国

8、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

9、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 ”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 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 等;英语国家有 Valentines Day(情人节) ,Easter(复活节) ,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 ,Mothers Day(母亲节) ,Thanks Giving D

10、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 JEFC 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 JEFCBook2 Unit3 MidAutumn Day 和 Book3 Unitl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

11、对英语词汇的文 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又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 、 “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 lucky dog”(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四、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一)充分运用教材,在日常语言教授过程中适当渗透外国文化的学习。好的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排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对日常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导向和限制作用。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适当的外国文化。1、 在语言知

12、识的传授中,渗透外国文化。如:我在教授 Relationships 一课中的 uncle, aunt & cousin 时,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英语单词 uncle 就包括了汉语的叔伯,舅舅,姑(姨)父等,一个 cousin 就囊括了汉语的堂兄弟(姐妹) ,表兄弟(姐妹)等,总结出英语在称呼习惯上的简洁明了。2、 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中,渗透外国文化。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是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目标做了九级分阶段要求,并对各级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的形式进行了具体描述。教师可以在具体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时适当渗透外国文化。如:在演唱时,了解常见的

13、英语儿歌。在进行模拟表演时,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见面是的招呼语是: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等;英国人见面常见的话题是天气,而不是像国人那样见面时喜欢问:“Have you eaten?(你吃了吗?)?” 。同时也了解在英语国家,年龄、婚姻状况等是隐私,特别对女士是不能随便问及这些问题的,否则会被视为没礼貌的表现,甚至是冒犯的行为。在商店,邮局,餐厅等服务场所,服务人员对顾客的招呼是:Can I help you? 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了解外国人在称呼与日期的不同表达方法等。(二)利用重要的节假日,及其特殊的情景,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Lear

14、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 (1904 Jespersen). 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种节日和庆典;由此英语国家的节日是口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世界开放,国门大开,国外的商品随处可见,国外的节日同样热门。人们除了欢度自己的本国节假日,对外国的节日,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也热情欢迎。特别是在圣诞节这样特殊的日子,节前一个月内各大小商店餐厅等都已经开始布置环境,宣扬气氛了,人们也互相之间开始赠送礼物

15、了,小学生也受其感染,也开始互送卡片了。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特殊的情景氛围,介绍外国文化,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在这些特殊的节日,笔者是这样做的:在愚人节,先对学生撒个慌(一般学生都想不到老师也会说慌的) ,等他们都对老师的谎话信以为真的时候,才说出真话,然后在学生的欢笑声中给他们介绍这愚人节的玩法和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大家增进感情开心开心而不是恶作剧。在感恩节,引导学生将之与中秋节对比理解,虽然我们国家没有感恩节,可是我们只要对父母心存一份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在不断的激励自己前进。圣诞节,是英语国家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就像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一样。而且两者有着许多

16、的共通之处,如:圣诞大餐和除夕团圆饭,接送圣诞礼物和收授利是钱等。老师可在圣诞节那天,给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历,特殊地位,然后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春节对比,在师生的热烈交流中,学生也兴致勃勃的学了相应的一些单词,词组:Merry Christmas, Santa, Christmas tree, Jingle bells, make cards, wrap presents, get presents, give presents, eat turkey, see Grandma and Grandpa.(三)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学习外国的文化,不是完全的照搬、全盘的肯定异国文化,从而摈弃自己国家的文化;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妄自尊大而排斥外国的文化。它强调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