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435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仿真灵活拆组卷Ⅱ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说明:若时间不允许进行一次完整的套题检测,则分别将 阅读题甲必考题,阅读题乙选考题和表达题分别拆成 3 套卷使用;若 时间允许,则将 3 套卷组合使用。拆组随心所欲,使用方便灵活。拆组卷1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 庙 、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 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 现实 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 给人 强

2、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 ,而是能 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 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 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 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与环境的和谐。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 严肃 ,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

3、组成了复杂的群体 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 风貌。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 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 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棁” “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 “金铺玉 户” “重轩镂槛” ,是 对它们 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 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

4、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 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 为的布局中,山光云 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 ”了。它 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 现实的宗教神秘。实

5、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 罢了。(选自 美的历程 ,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国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上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

6、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与环境的和谐。B 论语中的“山节藻棁” ,汉赋中的“金铺玉户” “重轩镂槛” ,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 “疑无路” “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

7、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C西方哥特式教堂高大空阔,凸显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严肃,方正,井井有条。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

8、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张觷(,字柔直,福州人。举进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时蔡京当国,求善 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觷严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诸生已不能堪,忽谓之曰:“汝曹曾学走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走也。 ”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尔。 ”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 ”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 ”即见觷深语,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 ”京敛容问计, 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 罗天下忠义

9、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 ”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觷后守南剑州,迁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彻中流矢死,众败走。 觷知士安惧无功,即函彻首与之,州兵皆愤,觷曰:“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 ”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未几, 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于是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再知 处州,尝欲造大舟,幕僚不能

10、计其直, 觷教以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算之。又有欲筑绍兴园神庙垣,召匠计之,云费八万缗, 觷教之自筑一丈长,约算之可直二万,即以二万与匠者。董役内官无所得,乃奏绍兴空乏难济,太后遂自出钱, 费三十二万缗。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后庙食邵武。(节选自宋史张觷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 /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 /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B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 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 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

11、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C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 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 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 /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 /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 仍多具饭/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 “缟素”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白色丧服,用白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C “缗”指的是古代穿钱用的绳子,文中指代银两,八万缗,即八万两银子。D

12、 “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官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觷严厉孤傲,虽有才,却不被世人所容,被聘为老师,蔡京不接待他,学生也不能忍受他。B张觷敢说真话,即便在权贵子弟面前,他也敢说他们家长的不是,让这些学生非常惊讶。C张觷关心社稷安危,向朝廷推荐人才,认为网罗天下忠义之士,把他们安排到朝廷内外是第一要义。D张觷指挥打仗有勇有谋,既能独自率兵与敌寇周旋,又能团结其他将领合力打败敌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5 分)译文: (2)

13、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韩元吉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 声断,似知人呜咽。注 宋乾道九年 (1173 年),词人出使贺金主世宗生辰,途经故都汴京,金人赐宴,宴后作此作。凝碧池:在洛阳,借指汴京故宫。安禄山陷洛阳,在此大宴部属。梨园子弟唏嘘泣下,其中乐工雷海青掷乐器西向大 恸。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8词的上片写凝碧池宴乐的情景,有什么用意

14、?请简要分析。(5 分)答:9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杜甫在望岳中表明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是 “,。 ”(2)屈原的离骚中表达宁愿立即死去或流亡也不愿苟合阿谀的两句是 “ ,。 ”(3)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是有局限的两句是 “ ,。 ”拆组卷2阅读题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 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佝偻的背影白小良天刚透亮,老奶奶起身坐炕上很久了,对着窗户。霜花斑斓,凑近哈出口气,就融出了小洞。可是望不远,外头雪花弥漫, 连屋旁的树都朦胧了。不消说,镇上通往这里的那条小路,也会被大雪封闭了。想到这儿,老奶奶反倒有了些轻松。她不愿见生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一挪腿,瞧见了墙根的那袋大米。政府的人昨个送来的。送粮好哇,可干嘛要领记者来呢?又拍照,又问话的。老奶奶,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呀?老奶奶,你老家在哪?真想不起来了吗?说出来,可以送你回去呵。可是,老奶奶不愿意回老家。一起出来了那么多姐妹,还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