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43080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周 第 1 课时第一课远近的奥秘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教学过程:第 1 节课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一、引导阶段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二、发展阶段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3

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三、 课后整理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黄榆九年制学校 第二周 第 1 课时 教师:蒋薇第 2 节课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一、引导阶段1、检查课前准备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二、发展阶段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2

3、、讲评作业(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2)、老师统一点评。三、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风景写生课时: 3-4 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黄榆九年制学校 第三周 第 1 课时 教师:蒋薇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第 1 课时)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

4、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欣赏课本第 2 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

5、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 视平线 ”和“ 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 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第 2-4 课时)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第四周 第 1 课时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 课时:3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

6、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 1-2 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

7、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 8 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黄榆九年制学校 第五周 第 1 课时 教师:蒋薇(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 8 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

8、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黄榆九年制学校 第六周 第 1 课时 教师:蒋薇水墨画动物(第 1-2 课时)目标: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教学过程: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9、。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讲述调墨、调色。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修改调整完成。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三)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黄榆九年制学校 第七周 第 1 课时 教师:蒋薇水墨画动物)目标: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画的小动物。学习螃蟹和松鼠的画法。重难点:笔墨的掌握和使用小动物的造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

10、松鼠和螃蟹的图片。准备作画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师准备好范图以及工具材料。课堂教学:请两位学生上台画麻雀和虾,老师进行讲解,指出优缺点及应改正的地方。老师现场示范讲解松鼠及螃蟹的画法,并归纳出作画的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布置作业,画松鼠和螃蟹。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动物的造型及笔墨的处理。征集作品并讲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后拓展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水墨画。黄榆九年制学校 第八周 第 1 课时 教师:蒋薇形体切挖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日常

11、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具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

12、,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2、发展阶段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3、本课练习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5、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6、拓展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第九周 第 1 课时我们做乐器教学

13、目的:1、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乐器难点:设计乐器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 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 。 教学过程:第 1-2 课时(一)、引导阶段1、 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2、 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3、 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4、 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

14、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 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 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 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 :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二)、 发展阶段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

15、导。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交流与评价:1、 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2、 师生交流评价。3、 布置下节课工具。第十周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1、 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和声方面继续加工乐器,让自己的乐器更好。2、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3、 学生展示乐器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教师评价,小结。4、 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黄榆九年制学校 第十一周 第 1 课时 教师:蒋薇宇宙之旅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教学用具:“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相关载人飞船与宇航员的知识。2同时并准备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组织教学。2欣赏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