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42854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初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乐中学初二级语文备课组 1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班别 姓名 学号第一题、基础与积累(29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哭声中,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B、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 ,不管穿什么服饰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的宇宙。D、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

2、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3、下面句子中的“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无从致书以观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A、而; 因为,拿; 拿; 因为B、来; 因为,把; 用; 因为C、而; 而,用; 把; 因此D、来; 而,把; 而,把; 因此4、根据例句,仿写两句。 (6 分)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 , , ; 母爱就是 , , 。5、根据读音写出汉字。(4 分 )A、我懂得了鸟儿如何

3、筑巢,如何 fnyn(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B、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 xl( )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C、妈妈在朋友面前说我小时候的丑事,我只能 gng( )的待在一边。D、我 chuch( )了半天,还是决定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6、默写填空(10 分)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强调友人间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会象相邻一样的意思的一联是 , 。B、 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_ ,_ _。 C、 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D、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第二题 阅读与理解(

4、38 分)文言文阅读 (一) 与朱元思书 (14 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礼乐中学初二级语文备课组 2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加点的词语。 (2 分)从流飘荡( ) 猛浪若奔( ) 8、翻译下列句子。 (3 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作者描绘富春

5、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之美,概括为“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和“_ ”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之美。 (6 分)10、下列对文章的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山,这样写的好处在于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于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B、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善于抓住景物的各种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种角度、极有层次地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6、。C、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直接抒发了作者沉湎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二)阅读与顾章书 (南朝 吴均) (10 分)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集,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薜萝:薜,薜荔。萝,女萝。两者都是植物名,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梅溪:在今浙江安吉境内。幽岫:幽深的山洞。英英:悠闲

7、和谐的样子。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菊花:与后文的“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仁智所乐:语出论语雍也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分)仆去月谢病 孤峰限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 分)仁智所乐,岂徒语哉!13、作者选择在石门山幽居的原因是什么?(2 分)14、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自由灵活。B、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礼乐中学初二级语文备课组 3C、从修辞手法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比喻,手法多样

8、。D、从语言方面看,文章语言精练,极具表现力。课内阅读(14 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9、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

10、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15、第段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2 分)答: 16、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 “标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 分)17、语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 分)答:18、请将语段划分为两层,并各用一句话概括层意。 (4 分)19、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第三大题 作文(50 分)20、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礼乐中学初二级语文备课组 4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请以“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 字,诗歌不少于 20 行;(4)不得抄袭。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礼乐中学初二级语文备课组 5480880第四大题 附加题(10 分)A(1)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正如他们中最伟大的

12、一个,亦即我们将叙述其生平的那个人所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只有一些为群氓而立的腹中空空的偶像,时间会将它们统统摧毁。成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2)我们试图在此为之立传的这些人,他们的人生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剧性的命运使他们的灵魂在肉体和精神、贫困和疾病的磨难中经受锤炼;或是目击同胞遭受不可名状的苦难和羞辱的折磨,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受到摧残,心灵为之撕裂,使他们每日都在痛苦中受煎熬。他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不幸的人们啊,切勿过分怨天尤人!人类中最优秀的人物

13、与你们同在。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如果我们太虚弱,就把头枕在他们膝上稍事休息。他们会抚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礼乐中学初二级语文备课组 6心灵中,涌流着公正之边和强大之善的激流。甚至无须询问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声音,仅从他们的眼睛、从有关他们生活的记述中,我们就能读懂:生活从来不曾像在患难中那样伟大、丰盈和幸福。B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2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A(2 )段、B 段的内容。 (4 分) 答: 22.A(1)段关于伟大论述,出现了两个概念: “伟大” 、 “显得伟大” ,你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为什么?请在 B 段中选取内容具体分析。 ( 3 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