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4078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项羽 前 206年 前 202年 楚汉争霸 刘邦 刘邦胜出 ,公元前 202年 ,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 . 大一统的汉朝 第 14课 文景之治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东汉的兴衰 大一统 : 就是中央加强对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 ,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荒凉、萧条 贫困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造成的。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汉初统治者是为扭转萧条的经济状况,采取什么 措施 ? 一、文景之治 1、吸取秦亡的教训 ;

2、2、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 赋税负担 (轻徭薄赋 ); 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4、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5、重视“以德化民”。 轻徭薄赋 徭役:一年服役一个月 三年服役一个月 赋税:十五税一(汉高祖) 全免田租(汉文帝) 三十税一(汉景帝) 提倡节俭“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司马迁 史记 “以德化民 ” 不株连九族, 不诛罚无罪之人; 废除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 赏赐老人,收恤孤独之人; (文帝景帝)这些措施实施后,西汉出现了怎样的新局面?被称为什么? 汉景帝 汉文帝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海内安宁,家给( 足。 ” 司马光 资治通鉴 “都鄙(

3、庾 (满,而府库余财。 ” 班固 汉书 注: 都鄙:城市和农村。 廪庾:粮仓 。 结果: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想一想 :有什么启示 ? 结论 :成由俭 败由奢 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 刘彻 (公元前 156年 公元前 87年) 材料二:汉初,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央。结果他死后不过 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汉武帝的

4、烦恼 :王国问题 西汉的诸侯国势力很大,汉武帝为什么会烦恼 西汉的诸侯国势力强大 ,威胁中央政权,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想一想 政治上 :接受 主父偃 建议,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 中央统辖 中央统辖 皇帝 诸侯王 “ 推恩令 ” 妙在哪儿 ?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王国问题 诸侯王 诸侯王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百家争鸣)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 汉武帝的烦恼 :诸子百家、说三道四 我用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最好呢? 法家

5、儒家 道家 韩非子 思想上: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 指的是哪家的学说? 儒术 :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 思想问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有何意义? 提示: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实现 思想上的大一统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统治长达 2000多年 ! 思想问题 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 通晓儒学成为 选拔官吏 的主要条件 ;设 太学 ,大力推行 儒学教育 。

6、 思想问题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和秦始皇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 相同: 都与儒家学派有关,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 手段不同。 秦 坑儒 汉 尊儒 军事上: 汉武帝派大将远征匈奴 边疆问题 匈奴南犯骚扰边疆 霍去病墓 经济和军事方面( 13 经济方面:收归铸币权,实现盐铁国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经济大一统。 军事方面: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派遣为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国家的统一。 武帝时期 ,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都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 鼎盛时期 。 西汉疆域图 汉武帝的一系列统治措施是大一统的鼎盛局面能

7、够出现的关键 还有什么因素呢 ? 物质基础 : 主观条件 :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 ,善于用人 三、东汉的兴衰 西汉后期 土地兼并 日益严重,阶级矛盾 也不断激化,公元 9年外戚 王莽 夺取政权建立 新朝 ,西汉灭亡。但王莽政权很快又被 农民起义军 推翻。 王莽画像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刘秀 (公元前 6年 公元 57年)南阳蔡阳人,西汉宗室后代。王莽篡汉后,刘秀兄弟在家乡组织民众发动起义,在战斗中刘秀的势力逐步壮大,并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于公元 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 东汉 。刘秀称 光武帝 ,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 光武中兴 ” 。 东汉末

8、年,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推翻东汉的残暴统治,河北巨鹿人 张角 领导发动了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 黄巾起义 。 东汉末年的 黄巾大起义 构建体系 文景之治 汉朝的 大一统 物 质 基 础 (政治、军事、思想) 汉武帝 巩固统一 西汉鼎盛 西汉建立(刘邦、定都长安) 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刘秀、洛阳) 措施 推恩令 远征匈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顶点 强盛时期 意义 条件 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条件对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课堂小结 提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更能促进国家统一。 汉武帝实

9、现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 军事 : 思想 : 颁布“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卫青、霍去病 北伐匈奴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开拓了西北边疆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 前 202年 公元 9年 公元 25年 公元220年 西汉 (长安) 王莽 建 新 东汉 (洛阳) 汉高祖 刘邦 汉武帝 刘彻 历史长河 建立统一王朝 文景之治 大一统 汉文帝 刘桓 汉景帝 刘启 课堂练习 1 汉朝 , 颁布 “ 推恩令 ” 的帝王是 ( )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高

10、祖 2 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 开始于 ( ) A 春秋后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初年 D 西汉盛期 ( ) A 剥夺王国的封地 巩固封建统治 C 分割王国的封地 C D B 4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 ) A 大学 B 太学 C 中学 D 国子监 5 提出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是 ( ) A 贾谊 B 东方朔 C 董仲舒 D 主父偃 汉朝帝王传记 , 以下几个皇帝的先后顺序应该如何排列 ? 汉景帝 汉武帝 汉高祖 汉文帝 B C 评价秦始皇 功: 过: 伟大的贡献); 币、度量衡; 灵渠。 焚书坑儒;制定残酷的刑法。 修建宫殿陵墓,滥用民力; 总之,他一生有功又有

11、过,但仍不失为一名“千古一帝”。 功 : 政治上 :削弱诸侯势力 ,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 :兴修水利 文化上 :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 :打败匈奴 ,开辟丝绸之路 ,扩大疆域 过 : 大肆征兵征税 ,加重人民负担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钳制人民思想 汉武帝 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为什么人们 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答: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