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3624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七)古代诗歌阅读( “情感”强化练)(时间:40 分钟 满分:88 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 分)秋望(明) 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 “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 (5 分)答: (2)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6 分)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念奴娇登建康 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 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

2、 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 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 怒,朝来波浪翻屋。注 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 “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 (5 分)答: (2)这首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 分)答: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题。(11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清)赵翼 注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注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其

3、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即便是一景一咏也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颇有新颖思想。(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5 分)答: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6 分)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忆 秦 娥刘辰翁中斋 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 见属, 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 ,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 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 时月。当 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 。注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梅髮:白发。(1)“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

4、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答: (2)“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 分)龙潭夜坐(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 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 此诗作于王守仁由 贬 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 到隐谷之中,香 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

5、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答: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浪 淘 沙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 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 本词是 词人春日与友人旧地重游而作的游宴 诗歌。从容:悠闲舒缓。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阕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 分 )答: (2)结合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分析作者所表达的

6、情感。(6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空囊杜 甫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 ,吾道属艰难。不爨 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注 卤莽:通 “鲁莽” ,苟且偷安。爨( 烧火做饭。(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句诗有何深层含意?(5 分)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6 分)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 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 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1)颈联描绘

7、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雁”字在诗中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结构上说 ,照 应题目;二是从内容上说 ,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流露感情,而是用“总是秋” 说自己看到的都是秋,并没有明说“秋”是什么,而“秋”这一具体意象使诗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参考答案:(1)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雁远离家乡南徙,既切诗题 “秋”字,又自然引出了远

8、离家乡的游子登楼时的怀乡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基调。(2)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 “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 “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应该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内容上看 “虎踞龙盘”说明地 势之险要,通 过设问的方式,暗含对统治者的谴责、质问,表现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 和文

9、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通过注释可以看出作者暗含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词中“ 赢得闲愁千斛” “东山岁晚” “长日惟消棋局”可以看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参考答案:(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2)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成就伟业的渴望;对报国无门的苦闷; 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结构的能力。分析诗人的写作思路,可以在概括诗歌各诗句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10、点态度的能力。尾联阐述了离家仅有廿里的马迹山,直到自己老了才开始攀登。其中的关键词“才” “始” “廿里” “垂老” ,表现了作者没有及早去攀登的遗憾之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首联写渡湖登山;中间两联写登山所见,写景由远而近;尾联含蓄地抒发了意味深长的感叹。(2)尾联写马迹山离家很近,但作者直到老了才来攀登,流露出未能及早攀登的遗憾之情。启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贵远贱近,有可能会错过周围值得珍惜的东西。人生如怪圈,年轻时苦苦追求,远走高飞,到老又回到起点。4(1)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画面,(1 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 分) 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

11、对比,(1 分) 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1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1 分)(2)“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2 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2 分) 词人借“ 梅髮”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2 分)5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列举本诗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然后分条讲述,要结合诗句的内容,点出这一手法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等。参考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