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325502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秦葆探究性试题是在考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表达特色拟定的探究文本意蕴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在文本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或形成答案所需要的直接材料,而要求考生依据对文本有深度的解读做出分析判断,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等。题面可以标示“探究”二字,也可以不明确标出。 考试大纲对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的规定的: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时代背

2、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1【 :2009 年福建卷乙 14 题:文章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寞?”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寂静钱钟书 )本题要求探究大师的产生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属于对问题的探究。原文最后的议论性文字: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静寂”之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

3、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 ,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 10 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 ”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参考答案】 (探究要点):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响。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

4、寂静,恪守完整人格。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要有观点、阐述,要结合文本。【例 2】:2008 年全国卷 3 第 14 题小说记述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很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 欧亨利 二十年以后 )这道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首先从规定的角度中选择你认同的观点;其次要扣住“情与法”作深度阅读和思考,再用“我认为”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

5、是通缉犯;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吉米背叛了友情,因为他抓捕了朋友。【例 3】:2007 年广东卷第 18 题 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 ,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你是如何理解的? (迟子健泥泞 )【相关原文】: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

6、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这种精神。我们不会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它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参考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不是人为

7、制造的;而且泥泞象征苦难和屈辱,没有必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会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从以上可容易看出,探究题的基本特点是:1.探究题是以高中毕业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为基础的。2.目前的探究题基本上是常规题,只是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探究题是对文本的探究,是以对文本的深度阅读为基础的。4.探究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是一定的,不会有“一千个” 。5.探究虽是 F 级,但是并不都是难题,会有难易不同的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探究性试题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第一类:理解

8、性探究这类试题一般是就文本的关键处设题,要求结合文本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理解,作出一定的解释。【例 1】:2009 年辽宁卷第 12(4)题: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 ”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原文最后一段】: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意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特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

9、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达尔文的拖延 )【简析】:从最后一段看, “疑惑和坚持都应该坚持”显然是就阿瑟柯依斯勒反对达尔文的观点来展开论述的,围绕反对的原因去分析阐发,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参考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 “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 “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

10、的。 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 “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人需要坚持。(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例】:2007 年重庆卷第 18 题: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 、临行前“磕头拜祭” ,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赵本夫告别三峡相关原文】:第三段: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

11、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第四段: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着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

12、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参考答案】:不矛盾。前者是从感情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长江、故土磕头祭拜,表明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情怀;“搬走”“临行”正说明他们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移民

13、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变化,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第二类 分析性探究这类探究题是围绕问题,对作品作不同角度的阅读和挖掘,以求得作品的丰富意蕴。【例】:2009 江苏第 14 题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 ,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探究的过程】:首先要理解上善若水的“水” ,它滋润万物,有不与万物争高下、论长短,顺其自然的特点。这接近于老子至高至圣的“道”,最高的

14、善是“上善” 。再看文章思路有三个层次:由都江堰而及与之相关的人,进而到一种文化精神。围绕着三个层次,首先指出都江堰顺应自然,符合生态,故能长久,是上善之作;其次由物及人,进一步指出都江堰修建者李冰及其后任维护者“与都江堰同辉” ,是上善之人;最后是由物、人而产生的感悟,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学生 1】: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折射老子心中的道;表现都江堰既能灌溉,又能防洪,滋养天府之国的子民;体现修建都江堰的人李冰及其他人的智慧和科学方法;呼吁我们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分)【学生 2】: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折射老子心中

15、的道;都江堰滋养天府之国的子民;修建都江堰的人李冰及其他人的智慧; 赞扬了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官员的政绩辉煌。 (得 4 分)【学生 3】:都江堰的水如“上善若水”般清爽;都江堰孕育很多人如“上善若水”般无私;都江堰体现中华民族伟大智慧;都江堰一直沿用至今,如 “上善若水”般永存。(得 2 分)判分:上善之作 2 分,上善之人 2 分,由此生发的启示 2 分。学生 2:只答到都江堰的水和修建都江堰的人,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没有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学生 3:只答到都江堰的水,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虽说写了 4 点,实质只有 1 点。【例 4】:2007 年全国卷 3 第 18 题: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 襟怀。请简要论述。探究“孺子牛”的襟怀,切入点小,但“探究”却要依据“传记内容” ,关注全文;还要懂得这里的“孺子”不仅有他的儿女,还有刊物的作者、读者,以及年轻的编辑,当他们的“牛” 。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