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306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语文作业(9)(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九)一、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蕈菌( 罪愆 砥砺 桂棹( 訾詈 猗郁 椽子( 肄业 袅娜 啮噬( 勖勉 贻误 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维 戍守/壬戌 倚靠/ 觊觎 聘请/驰骋 荆棘/ 衣冠 虚诞/垂涎 稔熟/ 冀 狼藉/蕴藉 管弦/ 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教养”的追求(即精神和心灵完善) ,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B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

2、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D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人画的。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空间。打开身边珍藏着的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由得泪下如珠。D. 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许多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尽管这个制度有多么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腐败问题。B善于写作的人,不

3、仅仅是生活的观察者、记录者,他必须对所获取的信息予以辨识、思考,以期有所发现。C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D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二、(任选 3 个小题)(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非兵不利,战不善,_。 (苏洵六国论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鹰击长空

4、,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4)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成后面的题目。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草平仲 绿,清夜子规 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注:平仲:银杏的别称;子规:传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1)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请用诗歌中的句子回答,作者是如何描写“高卧”的情形的?(2) “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运用了什么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情怀?四、成后面的题。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

5、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自称碣石山人。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 ”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 ”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 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遂并辔归,共论诗道。

6、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自此名著。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

7、,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贾岛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囊箧空甚,遂为浮屠浮屠:指出家之人,僧人 B攘臂睨而夺之 睨:斜着眼睛看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所交悉尘外之人 悉:熟悉D来东都,旋往京 旋:不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于岛案上取卷览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岛一开始因

8、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B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度。C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韩愈心胸豁达,爱才惜才,相比之下,刘栖楚心胸狭窄。D贾岛以苦吟著称,冥思苦想之际,前站王公贵人视而不见,甚至因苦吟而冲撞官员车队而被关押,边走边作“推” “敲”之状以斟酌吟诗选词,这些都表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之至。(5)翻译下面的句子。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

9、 ”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译文:_岛具实对,未定“推” “敲” ,神游象外,不知回避。译文:_五、成(1) (4)题。阿庆基“造反”芬兰 本蒂韩佩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

10、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 有的是理由 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

11、“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 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 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你放什么哨?” 警察大喝一声。托

12、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 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 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 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

13、,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 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又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B “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表明了作者批判警察欺软怕硬、玩忽职守、能力低下的情感态度。D这篇小说刻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