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305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九)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 、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

2、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他们纵情山水、远

3、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 “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 “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

4、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 “心空” “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 “柔” “忠” “义” “谦” “贤” “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 “亲慈子孝” “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

5、慈竹(子母竹) 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 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D魏晋南北朝时期

6、,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 ”“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该资料由【语文公社】。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 、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 “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 “亲慈子孝” “尊敬长者 ”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

8、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贾生传 清 侯方域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诮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陈腾凤来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

9、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素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 君德 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

10、伸,亦焉能知之哉?”注释:羊质:典出扬雄法言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 ,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师以弗类己,诮之 诮:担忧 B陈腾凤来校士 校:考评C欲贾生充饩县官 充饩:供职 D卒轨于正 轨:遵循,依照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贾生所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 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 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 /所称大人先生者欤/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 /

11、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D 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 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C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D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

12、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3 分)(2 )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3 分)(3 )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咏笼莺 (清) 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莺”这一事物形象的刻画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 分)(三)名篇名

13、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 6 分)(1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感伤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2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描写沙漠冰封,愁云万里的景象的诗句是:, 。(3 ) 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艰苦的诗句是:, 。成(1)4)题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

14、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 ,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

15、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祁茂顺只好改行。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祁茂顺人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