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303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师大附中 2013 高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 时量:120 分钟 满分:150 分命题人:汤正良 郭在时 陈琳 李显亮 审题人:杨茜 厉行威一、选择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垂涎 联袂 复辟 穷兵黩武 悍 叱咤 膝盖 卷帙浩繁 伤 聒噪 作揖 怵目惊心 持 贿赂 修葺 苦心孤诣 垂涎 辟 叱咤 盖 贿赂 心孤诣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凋蔽 良莠 惮精竭虑 痴心妄想B披蘼 通缉 却之不恭 精神焕散C真谛 松驰 暴戾恣睢 矫柔造作D厮杀 顷刻 嘉宾满座 两全其美2. D /A凋敝 殚精竭虑 B披靡 精神涣散 C松

2、弛 矫揉造作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 ,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 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C“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方,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3. B / B妄自菲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这里不合语意。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C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D视而不见: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D在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

4、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句式杂糅,应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C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D成分赘余,“几乎”与“殆”重复。搭配不当,“的”与“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搭配不当。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

5、的复杂。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A BC D出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答题时需注意关键词。第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语段之首,可排除 B、D 两项。第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句中的“丰富的单纯”,故紧随后,可排除 A。第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紧随。第句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和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 贫乏的复杂”这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句中的“丰富的复杂”。二、

6、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8 分)6.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1)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2)千岩万转路不定,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4)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5)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6)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贺李凭箜篌引)(7)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8)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 (杜牧阿房宫赋)17.(1)岩扉松径长寂寥 (2)迷花倚石忽已暝(3)乾坤日夜浮 (4)皓腕凝霜雪(5)水面清圆 (6)芙蓉泣露香兰笑(7)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8)矗不知其几千万

7、落三、阅读题(共 4 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7 分)(一)阅读下面的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8 分)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7.“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 的诗句“ ” 。(2 分)面桃花相映红。”的妙处。 (3 分) 过,纷披,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2 分)化静为动,富于联想与想象。(1 分)9. 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3 分)1 分)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美妇的孤独和寂寞。(2 分)(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 6。(选择题每小题

8、 3 分,共 18 分)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9、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里泛指绳索。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长桥卧

10、波,未云何龙C.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均作介词,表被动,被。A 乃:上句,代词,你的;下句,连词,才。B 何:均为语素。上句,何其,语气副词,多么;下句,疑问代词,怎么。C 其:均作代词,上句,代庄宗,作主语;下句,代百姓,作定语。正确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B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天气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智力:挥:辉映。如大王言。” 盖至此乎? 皆自于人欤?”。”。”。例句中的词在用法上最为相似的一项是例

11、句: 海一 (使来),其用法与例句中的“亡”(使灭亡)相似,都是“使动用法”。A 壁:名词用作状语,像墙壁一样。C 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D 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15.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

12、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三、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 12。(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共 19 分)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 四 品 卿 衔 军 机 章 京 , 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