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753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解析)(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地图与理论模型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

2、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是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3、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该资料由【语文公社】第一,地图与它

4、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

5、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要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的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物、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置,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的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

6、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1如果要替换第段中的“毕竟”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因为 B况且 C因此 D也许2作者在文中设计的练习为什么只是一个把戏?请联系第段加以分析。(3 分)3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 。(2 分)4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段中用汽车模型的例子是为了通过类比引出宴会模型。B第段画线部分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把街道放入口袋绝无可能。C第段写到了“植物”“自行车”,不属于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D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5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 分)6综览

7、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 分)【答案】1案示例: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大家默认的社会约定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3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4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该资料由【语文公社】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解析】【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

8、层级为理解 B。2试题分析:该题要求考生分析文中的练习是把戏的原因,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第九段加以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考生的答题可能就没有头绪,但要求结合第九段分析,实际上就给考生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明确的是文中说到的把戏到底是什么,那就是人们看到地图上箭头指向的矩形图就认为那是建筑物,但作者从图纸本身出发,指出箭头指向的只是矩形图。第九段说人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把地图上的矩形图说成是建筑物就是因为人们用了特定的社会约定来阅读地图,但作者故意不用大家默认的社会约定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个小把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

9、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考生筛选的对象,此题要求考生筛选出练习是把戏的原因。其次,考生要明确筛选的范围区间,题干对此已有提示,它要求考生根据文本第九段对把戏加以分析。考生若能逐步分析,自然可以理清当中的头绪。【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把握,考生要读准题干,题干要求考生选出的是正该资料由【语文公社】。A 项用汽车模型的例子的目的为了与宴会模型进行对比,而不是类比。B 项并未采用夸张的手法,原文的意思就是人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D 项举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只是为了说明,没有一张地图能够做到完

10、全的精确,而不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求考生把握说明文写作的各类方法,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将选项放到原文当中加以对照,不被文本的细枝末节所干扰,要从章节和全文出发。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题干已经提示筛选区间,“综览全文”,考生要从全文去综合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通过一个小把戏,作者在第六段的最后说明,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容易被人忽略,或表述为“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差别),但两者容易混淆(差别容易被人忽略)”。文本的最后一段表明“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

11、模型也同样具有”,那么考生把上述地图的特点归纳出来,置换成理论模型的特点即可。其中包括三点:一、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二、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三、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加上前面第六段得出的一点,理论模型的特点一共有四点。【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19 分)雪天 张抗抗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

12、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该资料由【语文公社】,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

13、,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泻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

14、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 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地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

15、声咕。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上,大娘一把将我拽往,“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咽了。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