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73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57】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传记( 二)高频题型突破传记文本的高频问题及其做题方法人物传记类文本考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把 传记当作一般的 阅读材料考查: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的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考点和答题方法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基本相同。二是 结合传记的特点 进行能力考查: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 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 传记的 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 作者的观点、 态度等。(一)问题一:除了传主,为什么用不少篇幅写其他人?阅读下文,

2、完成文后题目。居里夫人自传(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 X 射线治疗仪 器,也没有技师)我决心自己来解决设备和技师这两大难题。我四 处奔走,把所有的 实验 室 X 射线设备集中在一起,1914 年 8 月 9 月两个月里,建成了几个 X 射线医疗站,由我培训的志愿者在医疗站里负责具体操作。在马恩战役中,这几个 X 射线医疗站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这种设备和人员太少,无法满足整个巴黎地区所有医院的需要。我向红十字会请求帮助,他们给 了我一辆普通的敞篷汽车 ,经过我的设计和改装,这辆车变成了流动 X 射线医疗车 。车上有一台设备齐全的 X 射线放射设备,一台发电机固定在车厢里,

3、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 带动发电机以供应 X 射线设备所需的电力,只要有医院需要,我们便迅速开车赶到。医生们尝到了流动医疗车的好处,这种车的需求量在短时间 内急剧增加。我向政府提出了增加流动医疗车的计划,很快得到 “全国伤员救护会” 的大力帮助,他 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在法国与比利 时之 间的作战区以及法国其他地区, 总共创建和改造了 200 多处 X 射线医疗站,还为军队装备了 20 辆流动 X 射线医疗车。这些车都是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的,还 有些人捐赠了整套的 X 射线放射设备。这些私人捐赠对救助战地受伤士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称职的司机很少,没办法我自己

4、学会了开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亲自开车前往。那些医院和救护站的医生、护 士们大公无私、勇于 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心生钦佩之情,并常以她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难。那些被抬到救 护车 上的伤员们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令人不忍目睹。在作 X 光检查时,他 们咬紧牙关强忍着搬 动身体所带来的剧痛,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在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 时所表现出的 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经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 对人类生命的摧残,永远忘不了那血腥恐怖的场面,我坚决反 对一切战争。当时我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没有得力的助手,帮助我进行 X 光检测。因为 X 射线技术在医学领域

5、使用不久,掌握这 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人几乎是 凤毛麟角。 战争时期,符合条件的人大多数都去服兵役了,我决定培养妇女做我的助手。于是,我向卫生部建议,在伊迪斯卡维尔医院下属的护士学校里,增加一个 X 射线照相科。我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 1916 年,镭研究所开始组建这个科并培训学员,在整个 战争期间共培 训了 150 名妇女。所学 习的课程有基础理论和解剖学,此外还要接受一般的 实习和训练。她 们 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只要肯努力学习,便能够以优异的成 绩毕业。在 这里毕业的学员后来都成了 优秀的 X 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卫生部的赞赏。其实,按她们所学的课程只能成为医士的助手,但是她们当中却有很多

6、人能够独立操作这项技术,真是非常的 难能可贵。(选自相伴一生的伟大传记 ,有删节)1 “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在居里夫人自传中,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为什么?答:该资料由【语文公社】:(1)从侧面表现传主。表面上看似写的不是传主本人,但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从侧面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品质 等等。之所以不从传主的角度直接写,主要是不容易写,或者写出来不形象生动;而从侧面来写, 则表达效果更好,更形象有力, 让人在思考回味中体会到相关的意蕴,更富于文学的魅力。(2)内容与情节的需要。不交代其他的相关人,内容与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更好地来表

7、现传主。只有把传主放在一定的 环境中,他的行 为、性格才显现其合理性,为了交代必要的环境,自然要写一些看似与传 主无关的人。(3)由点及面,揭示除传主个人之外更深的主题。作者要揭示某种社会道理或者一个大的群体比如整个民族的某种品质,光凭借 传主一人无法全面地表 现,就必 须做拓展,除了写传主之外,还得写其他人。这样传主再加上其他人,点面结合,就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二)问题二:写大人物,为什么写其普通小事(或细节)?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李岚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 年 6 月 13 日出生于澳门。 1925 年他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

8、28 年到上海国立音 乐院学习,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他于 1930 年春到达法国巴黎学 习音乐,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失过十几次业,挨饿,找不到住处,甚至只得提着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坚持学 习,并成功地 创作了风扎得到老 师们的赞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并 获得了荣誉 奖。学校要 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 ”1935 年秋,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五年学 习生活,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 华北,中 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 严峻关头。冼

9、星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我们要抵抗救国 军歌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救亡歌曲,在群众中广 为歌唱。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 ,便定期去该团 做辅导,教孩子 们唱救亡歌曲。他还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正当他注意“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 ”延安情况时,延安 鲁 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又给他来了两次 电报。 这样,他于 1938 年 11 月到达延安,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 1939 年 6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当 时延安的音乐教学设施和条件很差,但

10、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却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教学和创作热情。他十分重 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 和研究, 热心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延安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奔走的足迹。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一次晚间上课,讲到深夜,本该休息了,但学员们听得很入神,毫无倦意,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一直讲到天亮。在这里,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 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 1939 年春诗人光未然 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 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

11、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拿到歌词后,他收集创作素材,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 细节都再三追问, 还去学唱船工号子。3 月 31 日, 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完成了。冼星海 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 练, 1939 年 5 月 11 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 挥 100 多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 烈鼓掌,感动地连声说好。 黄河大合唱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融声 乐、器 乐、文学于一体,雄壮而激奋,成 为时代的强音、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震撼着神州大地,是一部高度概括抗

12、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 赞扬和欢迎,而且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 进而蜚声海外,逐 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苏联等地广泛演唱,成 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 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1945 年 10 月 30 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当年 11 月 14 日在延安 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幛: “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2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加以赏析评价。答:_有以下作答角度:(1

13、)让人物性格更加全面完整,更加立体化。人物性格是由多个 侧面组成的,只表 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表现其普通的一面,这样人物性格是不完整的。只有写其普通的一面,他的人物形象才是完整的、全面的、立体的。(2)让人物显得真实可亲。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的公民,他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 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 得真实, 亲切,易于接受。(3)符合读者的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 艺术家、电影明星、科学家, 读者已经从大众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其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比如,对周杰伦 而言,读者并不想了解他在唱歌上的作品成就,因为这

14、些已为其所知,读者更想了解他在歌唱之外的一些信息。因此,传记作品写大人物的一些普通事,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三)问题三:如何分析传记的表达特色?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梁衡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 则 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 发往新疆接受朝廷 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被朝廷早点召回。特别是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 这时内地林则徐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的法律 为他赎罪。林 则徐却断然拒 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 20 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自己的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 123 年,直到 1967 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