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54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21】古诗文阅读(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文言文考点研读考点要求 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括中心意思。(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 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 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 ”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

2、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 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 其书嵩山下,出游颍 州,客州人刘翁廷 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 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 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而甫 为京营副总

3、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 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 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 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 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

4、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 媐(嬉戏。瘗(埋藏。窭(贫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C遽薄京师 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权贵人俱不习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诸路援兵不至A B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

5、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译文:_(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译文:_(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

6、公、金公不知人。译文:_(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 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 也。 ”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 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信? ”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 则

7、不失天时 ,百姓不逾;信 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 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 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 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 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8、。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 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 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 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 非子 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 虞人:古代掌管山 泽苑囿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

9、十日 期:约定B会天疾风 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遂罢兵而去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故人来,方与之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欲捕彘杀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 B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 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C楚厉

10、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译文:_(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译文:_(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译文:_(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11、。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 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 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 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嘱曰: “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 恶能多樵! ”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

12、何作?”答曰: “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 ”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 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 ”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 楚之。 ”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一日,与数人

13、樵山中,欻 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 “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 骂曰:“汝杀吾儿,欲劙 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 张诚,有改 动)注 劬(劳苦。夏:亦作 “榎” ,木名。 欻(忽然。劙(割。正确的一项是()A隐蓄甘脆饵诚 饵:给 吃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