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华瓷纹饰—— 枝纹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7.50KB
约20页
文档ID:2824638
中华瓷纹饰—— 枝纹_第1页
1/20

1中华瓷纹饰——枝纹清雍正·粉彩八桃过枝纹盘枝纹简介: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 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清代细路连枝纹小盘一对2青花出戟花觚青花出戟花觚款识3青花出戟花觚,高 31.8cm,口径 10.3cm,足径 10.2cm觚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 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隐制” 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 4 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盖面4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元,通高 6.5cm,口径 5.5cm,足径6cm罐直口,直壁,平底,附嵌入式盖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装饰,主题图案为缠枝卷草纹,盖面饰一折枝花卉纹此罐形体较小,应为蟋蟀罐图案简捷流畅,自然大方这种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缘于北方磁州窑,但又具有吉州窑自身的特色其白地泛黄,黑花发褐,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没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那样强烈。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高 19cm,口径 5cm,足径 6.8cm5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果极强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面6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宋,高 12cm,枕面长 32cm,宽23cm;底长 31cm,宽 21.5cm枕八方形,面、底出沿,枕壁棱角处有八条竹节状突起,背面有一通气孔,素底无釉枕面白地上以黑彩描绘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叶上刻划出筋脉枕面周边描绘黑彩边框此枕采用的竹节出筋装饰是宋代磁州窑的典型风格,枕面画面精细生动,为磁州窑的高档产品八方形枕是磁州窑常见的枕式,在窑址调查中发现有专门烧这种枕的窑传世八方形枕的装饰纹样多为折枝花鸟、莲池游鸭、鸡、兔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7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枕面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宋,高 12cm,长 25.8cm,宽18.4cm枕呈腰圆形,素底,后部开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戳印的细密珍珠状小圆圈为地,主题纹饰为划花折枝牡丹,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各居一侧,卷曲的枝叶充溢其间枕四侧面开光内均刻划卷草纹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目前已知的有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宜阳窑,山西介休窑、河津窑、交城窑等 8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明洪武,高 53cm,口径 26.5cm,足径 23.2cm罐通体起瓜棱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外壁釉里红纹饰共 10 层,近口沿外绘回纹,其下绘连续如意云头纹肩部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变形莲瓣含折枝莲纹、朵云纹,连续如意云头含折枝莲纹腹部绘四季花卉 12 组,均配以湖石腹下绘变形莲瓣纹,其内绘朵菊纹胫(jìng 音敬)部绘回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其内绘折枝莲纹足边绘卷草纹外底无釉9此罐形体高大,釉里红发色虽略显灰暗,但主题纹饰四季花卉的描绘却细腻生动纹饰布局繁密,层次清晰,体现了元末明初瓷器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 8.5cm,口径 45.7cm,足径 26.9cm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样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共 18 朵内腹绘缠枝石榴、菊花及牡丹纹盘心绘折枝莲花一枝,周围绘 4 组如意头云纹,云纹内各绘一折枝菊花纹,云纹间由缠枝纹相连。

盘外腹绘缠枝菊花 8 朵及莲瓣纹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畅,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10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碗心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 10cm,口径 20.6cm,足径 9.1cm11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釉里红装饰内外口沿均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纹,内底双线圈内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圈足内施白釉此碗的造型和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洪武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其釉里红纹饰的发色,在传世或出土的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称得上较为纯正 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12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盘面13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盘底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 8.6cm,口径 45cm,足径22.1cm盘菱花形口折沿,瓣形的弧壁与花口对应,圈足呈梯形,细砂底,泛火石红色盘胎体厚重图案采用釉里红线绘装饰技法,颜色鲜亮盘心为主题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盘心与内壁转折处绘两两对称的花卉图案,装饰繁缛,勾绘娴熟明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植物题材为主,其植物种类之繁多,内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这件洪武釉里红大盘纹饰富丽多彩,釉面发色纯正鲜艳,较好地体现了明初釉里红的烧制成就,在品种、数量都不甚多的明初釉里红器中堪称珍品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14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盘心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高 9.2cm,口径 51.2cm,足径34.5cm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 16 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 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15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高 28.5cm,口径 4.8cm,足径 11.3cm。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 3 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16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 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青花缠枝花纹背壶,通高 54cm,口径 6.5cm壶小口,两环耳,器身圆形如龟状壶背面素胎,中心凹入一圈壶正面隆起釉色青白光洁,青花浓翠,深入胎骨,有铁锈斑点正面中心隆起部绘八角锦纹,以海水江崖为地,中心四周为缠枝莲,外环以海水江崖壶颈凸起弦纹一道,上下绘缠枝花及海水17江崖一周壶盖圆顶盖面绘四株折枝花,叶蔓清秀,运笔流畅,花大而叶小,叶纹为纤细齿状此壶纹饰精美,式样别致,是当时受西亚金属器皿的影响而烧制的新器型。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18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瓶与盖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盖19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纹饰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 41cm,底径 12.2cm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20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 24.3cm,口径 3.5cm,足径 7.4cm瓶蒜头口,束颈,圆形扁腹口肩连以对称的如意耳,腹两侧正中各凸饰一乳钉纹,璧形底足,无款识瓶口边绘如意纹,腹部纹饰以六角星开光向四周伸展构成六边形锦式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缠枝花、朵花、团花、江崖海水等纹饰,足边绘朵梅纹一周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铜器,纹饰的题材与布局都具有西亚风格。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