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36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1城乡规划课时冲关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45 分钟,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 1、2 题。、B 处聚落密度和形态叙述正确的是()聚落密度大,聚落密度大,聚落密度大,聚落密度大,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运方便 析】1 选 D,2 选 D。第 1 题,聚落的密度、形态受地形及经济条件影响。B 处地形平坦开阔,农耕条件较 A 处优越,故聚落密度大,呈团块状。第 2 题,城市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A、B、C 聚落相比,运方便,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煤炭资源丰富,最有可能形成城市。【知识拓展】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乡村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

2、其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都明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见下表:类型 分散型乡村聚落半聚集型乡村聚落密集型乡村聚落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村落格局一般大而紧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典型分布水稻生产区 山区小村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区区位因素地形的制约、生产活动的需要道路、河流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植被条件良好;邻近集市、宗教活动地等(2014潮州二模)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 1)与该城市某季节近地面二氧化硫浓度分布图(图 2),读图回答 35 题。该资料由 友情

3、提供,Q 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游度假区 么该城市的风频图是甲、乙、丙、丁四图中的()城市近地面大气二氧化硫浓度较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产开采带来的废气 析】3 选 B,4 选 A,5 选 D。第 3 题,从图中可知,Q 地靠近大学城,位于城市外围,环境好,适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区。第 4 题,结合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可找出工业区的分布区域,根据指向标可知,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北部和南部,故这两个方位应该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只有甲图符合。第 5 题,二氧化硫浓度较大的区域与居住区分布一致,说明可能是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较多。【加固训练】下面是广东增城城市发展规划示意图,该

4、市辖区内地形北部为山区,中部有丘陵分布,南部以平原为主。根据辖区内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情况,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发展区。回答(1)、(2)题。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北部规划为限制开发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其主要原因是()中部规划为都市生活圈,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离工业污染【解析】(1)选 B,(2)选 A。第(1)题,城市北部为丘陵地区,树木茂密,是城市的绿色屏障,规划为限制开发的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第(2)题,中部靠近增城市原市区,规划为都市生活圈,可充分利用原有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的工作和生活。(2014湛江二模)广州到珠海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由北面的广州市广州南

5、站途经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南至珠海市拱北口岸的珠海站(又称珠海拱北站),整条线路总长 米。下图是该城轨经过某城市时的照片,据此完成 6、7 题。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可以()用高架桥的目的是()析】6 选 B,7 选 A。第 6 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速度快,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输时间,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第 7 题,城轨运输速度快,城市交通繁忙,人流物流大,高架桥可以与途经地区的其他物体分割开来,利于保持高速,安全性高。二、非选择题(共 58 分)答问题。(16 分)材料一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线 ,可以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

6、、快速、安全。城市不同道路类型及特点、布局原则主要道路类型 功能及特点 布局原则交通性道路快速通道和主干道。满足车辆快速通行,联系城市各部分、集散点、对外交通节点等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服务性设施)生活性道路城市次干道和支路,辅助干道疏导交通,直接为各区域和居民提供生活服务沿线可大量布置住宅及公共建筑、停车场、公共站点等服务设施(1)请分析图甲该城市交通干道及公共设施布置的合理性与不足。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郊区是与城市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流最密切的区域,一部分可作为城市的拓展区,对优良耕地一般应有强制性的保护措施。从经济效益最优考虑,近郊和近郊外围农业用地应如何安排生产对象?

7、(3)图乙中的城市 80%以上被道路、建筑等硬质地面占据,改变了城市的自然状态。请说明城市硬质地面面积过大会对自然环境 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4)图乙的道路网常见于平原地区,指出道路网的特点并说明其优缺点。【解析】本题通过某城市土地利用考查城市规划中的道路和农业布局及城市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第(1)题,结合材料二和图甲右侧的图例,分析道 路的性质,根据表格中的布局原则即可作答。第(2)题,抓住题干中的“经济效益最优”,结合土地租金,在近郊应布局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而在外围可种植大田作物。第(3)题,分析自然要素应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方面入手。第(4)题,据图可知,图乙为方格状道路

8、,交通灵活,但对角线方向运输不便。答案:(1)合理性:市内生活干道将公共设施 16 串联起来;与 城市对外交通线连接;交通干道位于城市东部,便于过境车辆通行(不 经过大量公共建筑区 )。不足:7 银行位置不妥,它位于交通干道会合处,会吸引大量人流,影响交通干道车辆快速通行。(2)近郊区以生产时令蔬菜、牛奶、鲜花为主,因其不易运输,属易腐产品;外围多以精耕细作的谷物种植和牲畜饲养为主,还可保留绿地,建立观光生态农业园区。(3)气温:硬 质地面热容量小 ,不透水,吸热快,蒸发耗热少,造成气温上升较快,气温较高。生物:绿地少,水面少,生物种类较少。地下水位:地表水下渗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径流增

9、大,雨季易出现内涝。(4)方格状(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为主)。优点:平行方向上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不足:对角线方向上的交通联系不便,增加了部分车辆的绕行。【讲评建议】在讲解本题时,请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本题所给材料较多,在审题时应加强对材料的整合与信息的提取。特别是材料二的表格,内容都是学生平时没有接触到的,属于新情景材料,应认真阅读,这个对答题有很强的指向性。(2)第(1)题,要细心审题,学生可能只从交通干道与公共设施布置的关系角度来回答,而没有对公共设施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这是审题失误。公共设施的评价还是来自于对表格中“布局原则”的深刻理解,再结合甲图进行分析。(3)第(4)

10、题,应该认真审设问,答题的关键词是“常见于平原地区”,再结合乙图,明确图示道路的形状,调动城市交通道路网的类型进行分析即可。城市略图”,其中城市北面多为盐碱地,西面为丘陵,东面和南面以高产田为主。读图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以下问题。(14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较合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里的盛行风不可能是风。河流流向是向(东北或东南)流动。(2)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式,这种地域形态的优点是 。(3)该城市有三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因是 。(4)该城市道路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这个不合理之处是 ,原因是

11、 。(5)该城市计划进一步扩大城区面积,现有向东和向北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更合理。请至少列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比较项目 向东发展方案 向北发展方案占用农田 占用高产田多 占用土地为盐碱地【解析】第(1)题,若工业布局合理,从工业分布上可知该地盛行风不可能是偏北风,从水厂布局可知河流流向是向东北流。第(2)题,城市分布成片,为集中式布局。第(3)题,C 地环境较好,宜布局高新技术工业。第(4)题,过境高速公路不应穿过城区。第(5)题,比较项目可以从与重工业区的关系、铁路对城市的分隔、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生活用地的组织、原有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偏北东北(2)集中方便居民生

12、活,便于行政管理,节省基础设施投资(3)C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求现代化高速交通(4)高速公路穿越城区高速公路以直达为目的, 应与城区道路相分离,减少相互干扰,提高运输效率(5)向东比较项目 向东发展方案 向北发展方案占用农田 占用高产田多 占用土地为盐碱地城市空间形态 向东延伸呈东西长带状 向北延伸呈南北长带 状铁路对城市分隔 不分隔 被分隔生活用地组织与原城区连为一体,可适当利用被重工业区隔开需重建原有基础设施 有公路、街道有铁路、高速公路、公路、街道与重工业区关系 联系不密切 联系密切城市环境未向下风向发展,大气污染较少向下风向发展,区建设只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才能创设出最适宜人居的

13、美好家园。 “月牙湖小区”位于济南()附近,某房地产开发商对此小区提出了三套规划方案:(15 分)(1)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比较三套方案的优劣:方案 优势 不足一二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若选择“方案一”,每幢楼楼高 18 米,为保证每幢房屋都有良好日照,则前后楼楼间距至少应该有 米,若该小区位于北京,楼高不变,则楼间距应(加大或减小)。【解析】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光照、风、地形、水文等,尤其以风向、光照影响最为显著。没有良好的光照,直接影响房屋的居 住质量。在考虑光照条件时,要注意与其他建筑的位置关系,不要产生相互影响。北方地区由于太阳高度小,南北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加大。考虑建筑物之间距离时,参考值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纬度取值为 )。答案:(1)方案 优势 不足一 小区布局比较整齐 北向房间光照不好,前后楼楼距要求较高二 各朝向房间光照都很好布局略显凌乱,正面迎着季风来向,受风力影响较大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