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32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课文背景知识】本文是 1982 年 9 月 24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字词综合运用】回旋:可进退,可商量。届时:到时。管辖:管理,统辖。含有行使主权的意思。磋(:反复商量;仔细讨论。磋,商量讨论。【重点难点讲解】如何领会本文举重若轻,刚柔相济的语言技巧是本文的难点。本文在谈到原则问题时,态度坚决毫不妥协退让,体现了“刚”的一面,但用语委婉,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又体现了“柔”的一面;例如,在谈到香港的主权问题时,作者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态度之坚决,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但用语

2、很客气委婉。在谈到重大问题时,往往讲清双方的利害关系,和最终的解决办法,例如,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的问题,作者先讲清我们的原则立场,然后,摆明双方的利害关系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举重若轻,从容镇定,体现了我们解决香港问题的宏大气魄。【课文阅读指导】会谈发生在 1982 年,正当改革开放初蓬勃生机之时,作为解决香港问题的纲领性文件,邓小平以坚定有力的原则立场,举重若轻、明白晓畅、严谨周密而又刚柔相济,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语言,向世界人民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完整、妥善解决香港问题的坚强信念。作为一篇谈话,要体会谈话中三个环环相扣的中心,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通

3、过关键语句的揣摩、挖掘,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绪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智慧。课后还应了解关于香港回归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体会本篇作为纲领性文件的历史指导意义。【课文结构分析】 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开篇第 1 段,作者开门见山,概括本次谈话的内容要点,语言简洁、态度鲜明。第二部分中间 5 段,分别阐明我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看法,这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23)阐明收回香港是个中国主权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并明确表示“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而后,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指出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中国人

4、民不能再忍受殖民主义的侵略。最后邓小平同志用委婉的语气,奉劝英国政府同意中国的决策,在世界舆论面前留个好印象。第二层(45),阐述一九九七年后中国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所采取的政策与方式。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的管辖之下,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要保留,有些要加以改革,以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层,强调两国政府要磋商合作,防止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十五年的过渡时期,香港发生大的波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第三部分对英国政府提出希望和要求,并再次申明中国政府的原则和立

5、场。情提供【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 1982 年 9 月 24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英香港问题是一个很尖锐的话题,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谈话,实质上是一次激烈的交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利益和香港的稳定、繁荣,因而,邓小平在谈话中旗帜鲜明地明确了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明确指出主要有三个问题。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举重若轻、刚柔相济,充分发挥了语言在外交谈话中的作用。【课文写作特色】本文语言既明白晓畅,又富于技巧,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有相当的灵活性,举重若轻,刚柔相济,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课本难题解答】一、本题旨在揣摩语言的严密性。切波动都不出现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希望

6、是不出现大的波动。收回香港”的概念就明确了,范围就明确了。3.“繁荣”前面用了“是否”二字,因为前面说的是“四化建设能否实现”,“能”与“否”包括两个方面,后半句说“是否”,两个方面才相对应。二、本题旨在辨析近义词,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治理,指工作的性质和过程;管辖,是管理统辖,含有行使主权的意思。头商量。商讨,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三者都有商量的意思。商谈,指交谈这种方式。商讨,除商量这层意思外,还有讨论的意思。磋商跟商讨相比,更强调过程的反复性。里指决定的策略和办法。政策,是指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同步达纲

7、练习】 )A.磋( 裨( 摈(豁( 喟(挟( 掮(濒( 鞭笞( )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执政的人或政府被迫下台)。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统辖管理)之下才能实现。能避免大的波动(起伏不定)。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1)香港继续保持 ,根本上 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 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 。( )取决 管辖 决定 管辖 取决 管理 决定 管理 决策(2) 说一旦中国宣布 1997 要收回香港,香港 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 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能避免大的波动。( )就 只要 就 只要 就 如果 就

8、要是 )1984 年 9 月 26 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在北京草签。联合声明确认: 1984 年 12 月 19 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997 年 7 月 1 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阐述了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些基本方针政策五十年不变。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阐述了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些基本方针政策五十年不变。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政

9、府在联合声明中阐述了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些基本方针政策五十年内不变。 )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下决心收回香港,绝不做晚清政府,绝不做李鸿章。)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好评。(中国宣布这个政策是为了使英国结束殖民统治时代。)能避免大的波动。(希望英国与中国政府合作共同解决香港问题,以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10、。(我们不愿意对收回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又富于语言技术,举重若轻,刚柔相济。邓小平的这篇谈话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灵活性。邃的政治洞察力。是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二是九七年后要保持香港繁荣,希望取得英国支持;三是中英两国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十五年内不出现大的波动。【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谁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大师?现有的文学史已经为他们排定了座次,然而,这是一种非文学的序列排定。现在,我们决定用审美标准重新阐释文学史,在 20 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广阔背景上排定大师序列。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文学影响,即一部作品向读者提供了

11、什么样的审美体验、享受和升华,而不是它获取了政治宣传册、经济学例证之类的辉煌与成功。关于大师级的文本确认,我们认为至少它应具备下述四种品质。首先,语言上的独特创造。作为以现代汉语为基本写作工具的作者,他应当在现代汉语的创造性运用上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贡献。其次,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这里的文体是广义上的,主要指文本的形式因素。包括(1)体载,如、和等;(2)叙事,如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等;(3)抒情,如抒情内容、抒情方式或情感形式等;(4)风格,即作品的文本个性相融合而形成的独特风貌,等等,那些在上述文体的创造上作出各自的卓越建树的人,才可能称为大师。再次,表现上的杰出成就。一位大师不仅应在语

12、言和文体方面作出独特建树,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应当使这种建树服从于表现深广而独特的精神含蕴。精神含蕴,或称人文内涵,通常包括如下方面:(1)人生体验,即对自然、社会、自我或终极本体的深沉、活跃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直觉;(2)历史意识,即关于人生变化的更根本而实在的缘由的深入思考;(3)人伦关怀,即对于现实社会道德、信仰危机及其重建等问题的悉心关切;(4)理性洞悉,即在具体人生问题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理性洞察力。大师,正是那种在精神含蕴的表现上作出杰出成就的人。最后,如果可能的话,形而上意味的独特建树。形而上意味指具体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仿佛难以言说又有无限生成可能性的意义或价值,如通常所谓“意在言外”而

13、可以“延留”的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等。真正的大师之作,应当向读者或多或少的提供这种可以让想象无限畅游的形而上空间。以这样的尺度去衡量,不少曾煊赫一时的人物便失去了入选资格。他们之中不少人曾对 20 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发生过异常大的影响,如胡适,这位新文学的开山之祖,新诗与话剧的第一位作者,现代短篇小说的理论倡导人与首批翻译者,以他的影响应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师,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大师级的文本,正如他自己所说:“但开风气不为师”,除了史的敬意之外,我们只有表示抱歉。再有叶圣陶,这位在新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非凡贡献的人,却没有大师级的文本,我们也只能割爱。也有一些当时声名远播,事后风流云散,早已为时间洗掉,如张资平、章衣萍等畅销作家,虽然曾经有很大影响,也不具有入选的资格。自然,这类人物落选并不遗憾,即使不单纯从文本衡量,他们依旧不具备资格。至于那些仅仅因为政治缘故而不是文本价值被拔高的人,自然在淘汰之列。师”的含义是: . 的敬意之外,我们只有表示抱歉”的理解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不少曾煊赫一时的人物”包括的人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