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8223 上传时间:2016-11-1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二O 一一年五月1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背景.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重大机遇. 3第三节面临挑战. 4第二章总体要求. 4第一节指导思想. 4第二节战略定位. 5第三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总体布局. 7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 7第二节推动重点地区发展. 10第四章统筹城乡发展. 11第一节提升城市功能. 11第二节推进农村发展. 15第三节加快城乡一体化. 17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82第二节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20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5第六章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8第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0第三节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31第四节推进信息

2、基础设施建设. 33第七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34第二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35第三节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36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7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40第二节加快建设污染防治体系. 43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 44第九章深化改革开放. 46第二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48第三节加强区域合作. 49第十章保障措施. 50前言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 镇、 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进一步

3、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 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 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 贡 、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 个市,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1 至2015 年,展望到2020 年。本规划是成渝经济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规划的依据。第一章发展背景

4、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第一节发展基础自然禀赋优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好,适宜人类居住。天然气、水能、 铝土、煤炭、磷、 盐卤等资源富集,且开发潜力巨大。拥有4000 多种野生植物,50 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6 处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产业基础较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蚕桑、道地药材、经济 林竹等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

5、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辐射力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镇分布密集。拥有2 个特大城市、6 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 万,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交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3936 和3353 公里,民用机场9 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 万吨。人力资源丰富。人口

6、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 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 万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 所,职业技术学校789 所,在校学生280 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 万人。第二节重大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南亚、东南亚与我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成渝经济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

7、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深入推进,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各地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成渝经济区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第三节面临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发展难度加大。区域内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生态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拓展对外开放难度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区域内公共服务差距较大。这些都给成渝经济区

8、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第二节战略定位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坚持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

9、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要素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形成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先进制造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功能完善、体系健全、6辐射西部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改善内陆开放环境,构建内陆开放平台,畅通南向、东向、西北向 对外大通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路子。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深入推进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示范。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生态网络建设力度,加强重点流域和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屏障,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15 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建成高效安全、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