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22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五)(建议用时:45 分钟)1(2015宁夏四校第二次联考)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接受抗原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解析:选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A、B、D 都属于正常的调节,未失常。而 C 血钙不足,不能恢复正常,所以引起肌肉抽搐。2(2015甘肃兰州市高三实战)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

2、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 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B用于突触后膜,促进 内流C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 于反馈调节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解析:选 D。一种激素,可参与体液调节;是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可参与神经调节,A 正确。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后膜兴奋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B 正确;由突触前膜释放,又可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 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C 正确;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错误。3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 )表示

3、神经元的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C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解析:选 A。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单向的,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而不是;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表明该过程不经过大脑皮层,是由脊髓参与的非条件反射,其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和之间有突触,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4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

4、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 的环境中,产热为 热为 于 30 的环境中,产热为 热为 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 30 环境相比,人处于 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 a1a2,b 1 错误。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C 正确。从 30 的环境进入 0 的环境中,皮肤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

5、 正确。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 A 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影响胰岛 A 细胞分泌的刺激 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由刺激 X胰岛 A 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位于下丘脑C图中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D图中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解析:选 D。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下丘脑,由下丘脑这一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 A 细胞。胰岛 A 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无导管,其分

6、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到达全身,传递信息。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升高血糖,主要作用于肝脏。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6(原创题)下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是促甲状腺激素B图中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起着协同作用C体温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D分析图可以得出: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解析:选 B。结合题图分析,图中反映了在寒冷环境下,人体内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其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在反馈调节中,过多的甲状腺激

7、素可以抑制垂体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与激素的作用相反;在反馈调节中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7(原创题)假若下丘脑、垂体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细胞 Y 是效应 T 细胞B该图示中有细胞免疫过程C细胞 X 与 Y 的 完全相同D物质甲为生长激素解析:选 C。细胞 Y 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图中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对抗抗原,没有细胞免疫过程;由图示判断物质甲是促甲状腺激素。8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

8、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 的斜率大于 的斜率D图乙中 m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 B 细胞解析:选 A。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分析题图可知,属于二次免疫过程,属于初次免疫过程;二次免疫较初次免疫反应快且强烈,故 的斜率小于 的斜率;图乙中 m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9(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适应性检测)对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A图一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B图二中生长素含量 DC,B三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方向生长D图一、

9、二结构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而图三未发生解析:选 D。图一中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向左侧运输,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图二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生长素含量 DC,BA;图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生长素向离心侧运输,根对生长素很敏感,因此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与圆心相反方向生长;三个图均体现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10下表表示黄化的大豆幼苗中生长素的分布情况,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已知甲、乙和丙属于茎,丁和戊属于根尖)()检测点 甲 乙 丙 丁 戊距芽尖端距离(2 12 22 32 42生长素相对含量 乙处相比,甲处侧芽的生长速率快B甲处对应细胞的体积比丙

10、处对应细胞的体积小C若将甲处所含全部生长素涂抹于戊处,则可能会抑制戊处细胞的生长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甲、戊等处解析:选 A。相较于乙处的侧芽,甲处的侧芽离顶芽距离最短,受顶芽的抑制作用最大,所以甲处侧芽的生长速率最慢,A 错误;相比较而言,甲处细胞处于分裂生长阶段,丙处细胞处于成熟阶段,因此丙处细胞的体积大于甲处的,B 正确;戊(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甲(茎),将甲处所含的全部生长素涂抹于戊处,相对于根尖而言甲处生长素浓度较高,因此可能会抑制戊(根尖)处细胞的生长,C 正确;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

11、、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D 正确。11(2015云南昆明高三质检)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 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 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 B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

12、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 A 神经元,原因是_。解析:(1)根据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可知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2)若神经元产生兴奋说明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如果乙酰胆碱抑制神经元兴奋,说明乙酰胆碱促进氯离子内流,从而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变得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电表指针仍向左偏转,只是由于电位差增大,会使指针向左偏转的幅度更大。刺激 A 神经元会使 A 神经元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该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对实验产生干扰。答案:(1)静息内负外正(2)向右偏转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刺激 A 神经

13、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12(2015黑龙江大庆质检)如图 1 是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1图 2(1)图 1 中甲为_,乙产生的部位为_。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正常情况下,发生图中 b 过程的主要原因是_;发生 a 过程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化吸收。图 2 是人体饭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曲线 A 表示_,曲线 C 表示_。从图中曲线的特点可知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_作用。(3)图 1 显示,下丘脑参与了血糖的调节过程,说明血糖调节过程属于_调节。此外,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还能合成促进肾小管和

14、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的激素是_激素。解析:(1)分析图 1 可知,甲为胰岛素、乙为胰高血糖素,甲、乙的产生部位分别是胰岛 B 细胞、胰岛 A 细胞。(2)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氧化分解供能,而血糖浓度超出正常值上限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从图 2 的三条曲线的特点可判断:A 表示血糖浓度,B 表示胰岛素浓度,C 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因为血糖浓度先变化,胰岛素浓度随之变化,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与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正好相反,故二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3)血糖的调节过程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合成的。答案:(1)胰岛素胰岛 A 细胞(2)血糖氧化分解供能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拮抗(3)神经体液抗利尿13(2015湖北汉口调研)下丘脑和垂体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