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220144 上传时间:2018-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校企合作考察报告报告一:新世纪10年,广东职业教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两个主题做大做强,从一个职业教育滞后的省份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结构趋向合理的职业教育大省。但客观地看,广东职业教育离 世界水平 还有大距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而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校企合作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就难以科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难以构建。因此,如何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是我们当前应当下大功夫去探索和研究解决的难点。一、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省职业教育

2、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按照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层次,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实习基地模式。 在该模式中,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或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培养和培训,企业不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仅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 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模式,基本上每所职业院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合作企业。部分职业院校大胆创新,做出了亮点,如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承接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把企业车间引进学校,在企业设立 企业课堂 等。 但大多数职业院校还是短期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接受学

3、生的数量和实习时间受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影响,学校较为被动,存在 校热企冷 问题。 (二)订单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按学校教学要求、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校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缩短了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订单培养模式多以 冠名班 的形式存在。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 宝马班 博世班 丰田班 利泰班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 通用班 雪铁龙班 奔驰班 等。 (三)企业办校模式。 该模式是指企业主动投资办校,成为校

4、企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包括制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供专业师资等,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招工招生一体,招生即招工。对企业来说,此举可获得专业对口的人才储备;对学校来说,只需负责招生、文化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不用投入资金,不用负责学生的就业等;对学生来说,既能学到行业最新技术,又不愁就业。但由于企业需投入大规模资金和人力资本,该模式只适用于用工量大的企业。此外,开设的专业种类由企业主营业务决定,类型单一。 目前,我省较为典型的案例是江门市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投资上亿元,与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合作兴办的江门雅图仕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开设印刷类专业。 (

5、四)政府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指政府行政部门发挥组织优势、资源调节优势和统筹规划优势,合理统筹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财政投入、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调动学校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推进了校企深度、紧密合作。 值得借鉴的有深圳市宝安区的做法。宝安区政府出台了扶持校企合作的一揽子政策,如按每生1万元的标准核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对参加实习的中职生,提供每人每月650元的生活补贴;对接纳中职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实训补贴。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区的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德昌机电、中海物流等知名企业共建了10个 企业校区 ,基本形成了 政府出资金,企业出场地

6、,学校出师资并负责管理 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另有阳江市政府在产业转移园新办阳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免费入学,在校学习理论课程,在园区企业实习,毕业后直接为园区服务,实现了 招工即招生 。 (五)职教集团模式。 这是一种以教育行政部门或职业院校为主导,基于相同区域或同一行业,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其主要功能就是校企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仅形成多企多校的合作平台,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 目前,我省区域性职教集团有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佛山市南海职业教育集团、惠州商业学校教育集团、深圳市第一职业教育集团、韶关市职业教育集团

7、等;行业性职教集团有广东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其中,较为典型的是2017年11月成立的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具有法人资格,配有编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 (六)校办企业模式。 该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专业师资,与企业合作兴办新企业。校办企业既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又能对外承接生产经营任务,获得利润,还能转化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是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但校办企业存在创办和管理的难度大、职业院校要单独承担风险的问题。 该模式的案例主要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培训服务机构等;广州市旅游

8、商贸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汇美国际商厦,大厦内经营商户无条件接受学校学生实习;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开办骏亚汽车维修厂、骏美佳汽车维修厂和华南锻造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设立了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二、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本课题组认为,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可归纳如下:一是从发展的轨迹来看,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紧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方向,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大致相符,先后经历了推荐就业、见习观摩、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到校企双方参与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这样一个由疏到亲、

9、从浅到深的演变过程。 二是从合作双方的关系来看,存在 校热企冷 现象。广东职业院校均已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清楚单靠学校自身培养不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很愿意借助企业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很多时候这只是 一厢情愿 的想法,因为企业积极性不高。 三是从合作的程度来看,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一体型的更少。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虽然 百舸争流 ,亮点突出,不少模式在全国具有借鉴意义,但多限于个案运作,尚未形成机制和制度。主要表现在合作的程度参差不齐,自发的多、整体规划的少,个体联系的多、统筹推进的少,远没能达到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发展职业教育的深度。 四是地区的分布来看,校企合作成熟程度与地区经济发

10、达程度成正比。越是经济发达、产业发达的地区,校企合作开展得越好、越成熟。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大多数出自珠三角地区,珠三角校企合作的理念与实践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但粤东西北地区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开展较为困难,层次较低。 三、制约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判断: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应该充分肯定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但仍存在 校热企冷 、合作层次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院校自身的原因。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未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 二是地方经

11、济发展的原因。地方产业不发达,企业规模不大,没有足够的需求和岗位支撑职业教育。 三是企业方面的原因。相当部分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员工招聘短期行为多, 只想用人而不愿意培养人 ,没有参与人才培养的意识和责任;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对员工技能要求不高,对技能人才的缺失没有切肤之痛;部分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讲只有责任和义务,没有权利和利润,采取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消极态度;部分企业就算开展校企合作,也多是自发的联姻,远没达到自觉行为,合作层次也浅,多局限于学生见习、实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很少上升到共同发展、规划职业教育的高度。 四是政策方面的原因。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一

12、些法律规定的政策不完善,如校企合作宏观政策层面的提倡多,具体政策层面的推进少;国家对企业支撑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国家政策规定可以给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但实际上,各地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未落实。四、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的对策建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中关于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的要求,结合广东职业教育的现状,就如何突破校企合作瓶颈,激发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三方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动力,构建校企双方 一举多得、互利共赢 的利益驱动机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13、发展专项资金。 (二)尽快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进一步明确有关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权利、社会责任与法律义务。 (三)各级政府要建立由有关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引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和课程,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企业的能力;联席会议下设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四)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经济和信息、国资委等部门要积极吸纳职业院校参与各类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会议,及时知会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动态;各级税务部门要落实并切实执行鼓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

14、展的税收和收费优惠政策,补偿企业在承担校企合作责任过程中的增加成本;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校企合作促进的有关工作。 (五)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创新探索车间进校、企业校区、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一体化等办学模式改革,定期组织开展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评估督导,对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进行总结推广,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给予表彰。 报告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中关于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的要求,结合广东职业教育的现状,就如何突破校企合作瓶颈,激发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三方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

15、需求与动力,构建校企双方 一举多得、互利共赢 的利益驱动机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 (二)尽快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进一步明确有关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权利、社会责任与法律义务。 (三)各级政府要建立由有关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引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和课程,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企业的能力;联席会议下设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四)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

16、经济和信息、国资委等部门要积极吸纳职业院校参与各类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会议,及时知会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动态;各级税务部门要落实并切实执行鼓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税收和收费优惠政策,补偿企业在承担校企合作责任过程中的增加成本;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校企合作促进的有关工作。 (五)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创新探索车间进校、企业校区、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一体化等办学模式改革,定期组织开展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评估督导,对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进行总结推广,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给予表彰。 报告二,在2017年上半年,对全所专业进行初步考核,只是收集了状态信息,没有对表现突出院部进行表彰。 (六)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备 目前二级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一是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二是没有专门协调机构,三是没有明确的部门人员职责。工作目标性不强。二级学院希望能有一个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点对面的合作。二产企业的实习方式和时间与三产企业都不一样,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