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2067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黄浦区 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高三语文试卷(150 分钟完成,满分 150 分) 2012.1.4温馨提示: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 18 分)竹 刻 艺 术 竹刻 艺术是中国工 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 竹刻艺术家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 诗、印等 艺术样式融 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竹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 给 人清新疏淡的美感,深受国人喜 爱。这也是竹刻艺术给人的第一感受。

2、竹刻 艺术,从古代文献记载和古代留存的文物可证。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已利用竹子来纪事。西周时记载政事,已广泛使用竹简,而大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也用竹子做成,其上刻有文饰。湖南 19 号战国墓出土的春秋 战国时期的盛酒器 “卮”,有用竹子制成的,其三足雕刻成兽蹄状。后在甘肃武威汉墓出土了当 时用的毛笔,在笔杆上阴刻有隶书。而在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制勺,其上刻有浮雕,线条流畅,令人惊奇。文献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笔筒名“裘钟”,乃用斑竹制成。唐代时传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现藏正仓院的乐管“人物花鸟纹尺八”。管上分布仕女, 树木,花草,禽蝶等形象, 纯是唐风 ,与同时期之金银器镂錾及石刻线

3、雕,同一意趣。保留青筠(竹子的青皮)作物象,再施阴纹浅刻。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他 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 为明清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 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明 清 时 期 ,竹 刻 名 家 辈 出 ,涌 现 了 许 多 流 派 。著 名 的 有 嘉 定 派 与 金 陵 派 。嘉 定 派 由 明 代 正德 、嘉 靖 年 间 的 朱 鹤 开 创 ,雕 法 以 深 刻 为 主 。他 善 书 画 ,通 古 篆 ,在 竹 雕 设 计 和 制 作 中 ,经 常 以 笔法 运 用 于 刀 法 之 中 。他 将 南 宗 画 派 揉 合 在 北 宗 的 雕

4、 刻 之 中 ,创 造 出 深 刻 法 ,为 唐 代 以 来 发 展 的 竹刻 艺 术 开 辟 了 新 的 途 径 。清 乾 隆 帝 看 了 他 刻 制 的 竹 器 ,也 题 有 “高 枝 必 应 托 高 士 ,传 神 莫 若 善 传神 ”加 以 赞 扬 。嘉 定 竹 人 ,前 赴 后 继 ,各 显 神 通 ,赢 得 竹 刻 之 乡 的 美 名 。金 陵 派 名 家 ,明 代 有 李 耀 、濮 澄 ,后 者 被 认 为 是 金 陵 派 的 创 始 人 ,他 最 喜 欢 的 是 用 盘 根 错 节 的 竹 根 ,根 据 竹 材 的 自 然 形 状 和特 征 ,用 简 洁 的 刀 法 ,略 施 雕

5、 凿 ,随 形 施 刻 ,自 然 成 器 。由 于 他 常 常 用 刀 很 浅 的 浮 雕 技 法 为 主 ,有人 称 之 为 “水 磨 器 ”。另 外 还 有 方 洁 ,字 矩 平 ,号 治 庵 ,浙 江 黄 岩 人 。他 工 诗 善 书 画 ,最 擅 长 刻 竹 ,人 称 “方 竹 ”。竹 刻 家 金 西 厓 说 :“纵 观 四 百 余 年 之 竹 刻 ,可 概 括 为 由 明 中 叶 之 质 拙 浑 朴 ,发 展 为 清前 期 之 繁 绮 多 姿 ;又 自 清 前 期 之 繁 绮 多 姿 ,嬗 变 为 清 后 期 之 平 浅 单 一 。以 雕 刻 再 现 书 画 ,实 为 后期 变 化

6、之 主 要 原 因 。”他 的 总 结 简 明 中 肯 ,实 在 是 智 者 之 言 。到了民国 时 期,由于时代的变革与风气的转变,竹刻 艺术 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流风所及,依然有较为精彩的表现 。这一时期重要的竹人,有浙江吴兴的金西厓、江苏嘉定的潘行庸、吴县的支慈庵等。 2 竹子天生 拥 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 历来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 喻为君子。宋代 苏东坡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之句,体现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 一向往与追求,伴随着竹刻 艺术创始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宋 代 以 来 ,文 人 们 颂 竹 、

7、咏 竹 、写 竹 、画 竹 不 断 ,涌 现 了 无 数 的 名 篇 佳 作 。竹 子 成 为 他 们 抒发 心 迹 的 重 要 媒 介 与 载 体 。他 们 对 竹 子 的 关 注 与 借 竹 说 事 ,丰 富 和 发 展 了 中 国 的 竹 文 化 ,使 竹 子在 中 国 文 化 中 拥 有 了 独 特 的 文 化 象 征 。明 清 两 代 竹 刻 艺 术 的 发 展 ,及 其 在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中 产 生的 作 用 与 影 响 ,不 仅 丰 富 了 我 国 工 艺 美 术 的 天 地 ,同 时 也 促 进 了 其 他 工 艺 美 术 的 发 展 。可 以 毫 不夸 张 地 说

8、,竹 刻 艺 术 对 中 国 竹 文 化 内 涵 与 外 延 的 深 入 与 扩 展 ,都 产 生 了 积 极 的 影 响 。一 片 竹 子 ,或 是 一 段 竹 根 ,经 过 了 竹 刻 艺 术 家 们 的 巧 思 与 细 雕 后 ,最 终 成 为 形 态 各 异 、赋有 生 命 的 艺 术 品 。这 一 过 程 ,不 仅 体 现 了 竹 人 们 的 才 情 ,同 时 也 凝 聚 了 竹 人 们 的 心 血 。而 心 血 就是 生 命 。换 言 之 ,竹 人 的 心 血 是 作 品 的 核 心 价 值 所 在 ,而 才 情 只 是 心 血 的 外 在 表 现 而 已 。生命的价 值 在于创造

9、,而创造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体认 。只有不失此 爱心,涵养此体认,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真意。用 积极的态度将此美好与真意作 艺术化的再现,就是 创造。一件竹刻艺术品的诞生,与其它 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一样,同样符合这一规律。竹刻艺术的价值本此。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丰富的国家。竹子以其环保、清洁与可再生的特性,尽显材料优势。 这无疑成为当代竹刻艺术发 展的重要保证。 2005 年文化部启 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嘉定竹刻、邵阳竹刻、常州竹刻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刻这一古老而现代、高雅而通俗的文化艺术 奇葩,又将迎来一个 崭新的春天。1第段列举“人物花鸟纹尺八”乐管的用意是

10、 。(2 分)2第 段画线句中 “淡雅”在文中体现为 。(3 分)3简析第段至第段介绍竹刻艺术时采用的说明顺序。(3 分)4概括第段明清嘉定派和金陵派的异同。(3 分)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竹刻艺术是书、画、诗、印等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载体。B文物可证西周大臣朝会时手持的“笏”是用竹子做成的。C赋有生命意义的竹刻艺术品特别突显的是竹人们的才情。D我国是环保、清洁与可再生的竹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6根 据 第 段 画 线 句 作 者 的 观 点 , 对 “这 一 规 律 ”举 一 例 “其 它 优 秀 艺 术 作 品 ”加 以 阐 述 。 ( 80字 左 右 ) ( 4 分 )(

11、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0 分)油 菜 花我从来不会留意哪儿开什么花。虽 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 动涌起一股爱怜;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光淘刷遗忘干净,而绝不会总惦记 着它。 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又突兀地枯败殆尽,让我这样的人,不仅没养成对花的癖好,甚至缺乏花的常识。然而莫名地,我这花盲,却与一种花暗中有了什么关系。不分冬夏无论南北,我与它到处相遇。后来不由我不想:怎么到处总碰上它呢? 3 它就是油菜花。一那 年 在 河 州 ,算 来 该 是 六 月 的 日 子 。只 记 得 积 石 山 一 面 拖 拽 的 坡 麓 上 ,鲜 黄 的 油 菜 花 一

12、 片接 一 片 。这 里 是 河 州 城 的 西 南 乡 ,保 安 人 的 聚 居 地 ,保 安 人 是 另 一 支 比 较 小 的 古 代 蒙 古 遗 民 。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 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那是我留意这花的头一次。在 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出来,给大地涂满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被抛撒了满山遍野。山脉横亘在青藏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在遮断眺望的大山上。无论谁都禁不住油然浮起的快意:一 块块的黄色,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再吃清油的锅盔、炒成的洋芋菜滋味不一样了。味重色浓的清油,在盘底积了薄薄一层油菜黄。它确实香,

13、嘴里知道,但说不出来。我猜,哪怕你洋包装色拉油流行超市,某一天,若是锅里换了别的油,西北五省的 汉子会齐齐地放下碗, “嗯 ?”一声,大惑不解。我一直没造访过油坊和水磨。虽然我模糊知道,满山的油菜地都是为了食用油。我对油菜花的好感,只为它带来的明亮 视野。早忘了广东湖南是否也种油菜花,估计答案大概是肯定的,只是没人留意,没有把它们与西北联系。二既不留心,也就说不出湖广的花期、更不知它们与百姓的纠葛,与生计风景的关系了。知道的只是:四川的油菜花在二月就满开了。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在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 觉有一点诧异。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

14、总把这倔强的花,与悲剧的红军联想一起。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他们几步就走进了松潘草地,走进了一部悲剧。确切地说,在四川,我 为二月的油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因 为远在青海的祁连,花的满开,要待到七月上旬。全国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那里有一望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山,浩荡金波一望无 际。 门源创建了“油菜花 节”,把日子定在了七月十号。这日子与四川的二月实在相隔太远了!我认识到,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我更从花期的剧烈跌宕,感到了世间的峻险 无常。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 缝隙,在高高山 顶,那一块块鲜黄简直不合时宜。它开在更贫瘠的土壤,宣布着更异端

15、的思想。我忽然想,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我意识到一股瞬间的冲动。也许 就是在那一瞬,我与 这种花结 成了某种关系三这一次到汉中,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这儿可是南方北方的分界;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下落。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 问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 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 锅台的未来。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坡地上染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籽

16、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关于油菜的知识。我喜欢油菜花,不单因 为它是最适中国农民的油料;也因 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 饰了2021121517181911161314 4 一路旱渴的风景。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花,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 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充盈着震撼。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缤纷,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场。7第 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 分)8第 段中对油菜花的描写有何作用?(3 分)9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