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19703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必修一一二专题复习(一)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抹煞(sh) 遒劲(jng) 脊骨(j) 妄自菲薄(fi)B.犄角(j) 倔强(ju) 给予(gi) 引吭高歌(hng)C.啮噬(ni) 怪癖(p) 干瘪(bi) 汗流浃背(ji)D.爪牙(zhu)甄别(zhn) 纤巧(xin) 四肢百骸(hi)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上升下降) 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B摭拾(拾,捡) 不啻(如同)C粪土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 驽马十驾(快马)D峥嵘岁月稠(粘稠) 翅膀甫健(刚刚)3、对下面“之”按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 句读之不知 古之学者必有师 辍耕之垄上曾子之妻之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郯子之徒A. / B. /C. / D. / 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或句读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

3、的壮志豪情。 B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194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为其所著。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集 。7、下列对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选取化为深秋的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别人怀中的鲜花等意象,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含蓄地表达了失恋的痛苦。B、美丽的雪花” ,那是“严冬”的亮色,纯洁美丽;“孩子的笔体” ,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这些意象都给人以希望。C、第三节诗人摆脱前两节的灰色、冷峻的一面,色彩明亮,气象壮阔,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

4、磨灭的理想。2D、反复咏唱 “相信未来” ,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8、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你站在 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 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二、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 912 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5、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远矣,而耻学于 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 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6、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 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9、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可怪也与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

7、耻学于师 11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3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例证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

8、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三、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 1314 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3、对词的上阕中有关词语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万山红遍”的“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写出了红之广。B “层林尽染”的“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C “漫江碧透”的“透”字表现出江水的透

9、明度很好,像天空那样明亮。D “百舸争流”的“争”字写活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14、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两句是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B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七句写出了同学们少年得志,目空一切,蔑视权贵的精神风貌。C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D回忆青年时代的战斗岁月,表现了诗

10、人和战友们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无所谓惧的斗争精神。上下阕各以问句作结,前后呼应,发人深省。四、默写15、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1)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4(4)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6)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7)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9),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恰同学少年,; ,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 (徐志摩再别康桥 )(12)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北岛回答 )(1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 (唐无名氏金缕衣 )五、语言表达题16、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理想”的感悟。(4 分)时间 _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 会染白我们的青春的额头;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 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