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070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材料探究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专题探究考查要求同学们能获取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并且能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专题材料探究题往往以课程整合为基点,强调学科渗透,强调文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强调生活体验,强调自主表达、创新思维,强调对材料的分析整理等实践能力。题型分析:专题探究题一般以一个材料或一则新闻事件作为题材,或者提供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专题材料(专题材料呈现方式有文字、表格、漫画、徽标等),通过问题带动探究。专题探究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同或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提炼

2、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类题目考查范围较广,包含信息量大,侧重于探究,考生须熟悉探究的每个过程和环节,最后把探究的观点或规律等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专题探究题内容涉及社会热点、人物、成长体验、传统文化、节日、读书等。解题思路点示:在解题的过程中,专题探究题一般遵循下面的步骤。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读题时,一定要仔细,弄清楚题干要求的内容,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表达方式的要求,修辞手法的要求以及字数的限制等。第二步:阅读材料,捕捉信息。首先要整体感知有关材料,把握住一个大的主题和方向。然后按照题干的内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信息筛选标准,淘汰非相关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即根据题目

3、要求,区分信息的有用无用、主要次要,把针对专题的信息筛选出来。第三步:比较归类,整合信息。根据试题要求,比较辨别,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显性信息,可直接摘录;隐性信息,则要思考提炼。整合信息往往和对材料理解的正确性、全面性紧密结合。对材料的思考理解愈到位,探究也愈深刻。尤其要注意找准概括的角度,要点提炼的切入点和归纳点要与试题要求一致。第四步:依据题干,规范表达。首先表达的语言要准确,不能出现语病;其次,要用合乎试题风格的语言重新组织探究结果,保证所答语句合乎题目要求,简明、通顺、全面。温馨提示:专题探究题的解答能力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一是要多参与各类活动,培养应对各种活动的能力;二是要多

4、读书,善思考,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尤其要注重联想能力的培养;三是平时要注重思维的训练,培养提炼概括等能力。在临场作答时:一是要了解题干,读懂材料,审题时要明确任务,抓住要点;二是表达要简洁明了、得体恰当。典型例题透视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随着“ 家电下 乡” 活动的不断推广与深入,我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材料二:2008 年民众对各种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表(%)材料三:据教育时报5 月 4 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了面向全国数字电视用户的“ 中学生频道”。 该频道发挥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 围绕教学难点解疑释惑, 辅助教师课堂

5、教学。此外,该频道还开设了供家长观看的栏目,意在引导家长关注素质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不超过 16 个字。(3 分) (2009 年河南省中考试题)答案:电视是民众使用率最高的媒体。透视:这道探究题分别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为考生提供了三则材料,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筛选提炼与归纳概括能力。作答时我们需要按照解题的步骤进行: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问题要求如下:(1)筛选出三则材料共有的话题;(2)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3)书写正确、规范。然后阅读这三则材料,整体感知信息。三则材料共有的话

6、题是电视的普及率、使用率高。接下来我 们就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信息,材料二表述的是各种媒体使用率的问题,与上下材料相关的内容就是“电视 ”的使用率。最后我们把归纳的信息进行梳理,正确地书写出来。常见失误分析例 下表中是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获得的部分数据,请你用文字表述2008 年的变化情况。(不超过 35 字)(3 分)答:调查显示,2008 年(2009 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试题)答案:成人图书阅读率为 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 ,均比上年略有增长。或:成人图书阅读率比上年增长了 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比上年增长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读析图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近几年来,图文转换的考题越来越多,

7、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本题的图表简单明了,只要考生仔细阅读就能捕捉到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考生容易失误的地方在于审题不细,忽视命题要求。题目要求“用文字表述 2008 年的变 化”,如果考生没有认真审题的话,很容易就会把表述停留在图表的表层含义上,隐去了关键的表述“ 比上年”,这样就会造成遗憾的失分情况。另外,表述的字数要求不超过 35 字,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简洁、准确、仔细、全面。中考试题精编1研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材料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特 别是云梦皮影戏曾在国际上获奖,多次出访国外。但是,很少有年 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民间表演艺术,皮影戏面临失传的危险。

8、材料二:善书是湖北汉川独有的民间表演艺术。在汉川,善书仅因少数民间老艺人口耳相传、手抄笔录而幸存。探究结果: (2009 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 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009年湖南株洲市中考试题)3李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图,请你解说。(1)根据组图,简要说明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2)1979 年到 2009 年的变化体现了,对 2019 年的预测表明。(2009 年江苏南京市中考

9、试题)4综合性学习。今年是农历牛年,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贺岁生肖邮票欢奔的火牛。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题目。(1)介绍画面中牛的特征,并写出其寓意。(2)写出含有“牛”字的两个成语。(2009 年山东德州市中考试题)5某同学以“关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变化”为选题,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并回答问题。【甲】2006 年 9 月,某消费者在超市购得一盒月饼,当日拆开食用时, 发现月饼已过期变质,他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这件事,只好自认倒霉。【乙】2009 年 6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消费者如果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

10、要求支付价款 10 倍的赔偿金。【丙】2009 年 6 月 5 日,某消费者从超市买回一袋豆腐干,却吃出一只苍蝇。他立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商家依法按商品价款的 10 倍作了赔偿。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1)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丙】材料中的消费者维权成功与什么因素有着直接关系?(2009 年湖北武汉市中考试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成都市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

11、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 进校园,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是:(2009 年四川成都市中考试题)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

12、题。本报讯 临近开学,为让贫困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安心上学,8 月 22 日下午,三埠边检站政委高洋率官兵在开平市沙塘镇政府与当地学校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沙塘镇塘浪村两名帮扶对象家里,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水果和边防官兵的关心与祝福。据了解,三埠边检站通过走访居委会、 辖区群众、学校老师,对开平各乡镇贫困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详细了解贫困学生的人数和基本情况,将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生活状况、监护人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作了详细登记,逐一建立帮扶档案,并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会,落 实专人跟踪,制定帮扶措施。截至目前,该站已与辖区 10 多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帮扶关系。官兵们逢节假日定期走访贫困学生

13、,并邀请他们参加夏令营体验军营生活,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现在有许多贫困学生需要我们的帮助,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一份倡议书,请在横线上用比喻修辞手法补写句子。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那么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爱能改变一个人,爱更能创造奇迹。 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释放出自己的爱心,温暖我们周围的人,那样,我们也会沐浴在爱 心的阳光中。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关心和帮助献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吧!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009 年 3 月 28 日是“地球一小时” 活动日。 这一活动首次于

14、2007 年 3 月 31日晚间 8 点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 220 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 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 20 万台电视机用 1 小时,5 万辆车跑 1 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全球。2009 年,“ 地球一小时” 来到中国。全球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约 3000 多个城市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 黑暗 时刻” ,共同 为地球的明天作出贡献。(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为了让更多的人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下

15、面是一则活动宣传语,请你补充完整。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某省对 1 万多名儿童视力状况的调查结果。材料二:造成视力近视的原因材料三:孩子回家以后,很多家长出于一种望子成龙心切的心情,不断地给孩子增加课外作业,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辅导班等等,挤占了他们大量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的时间,这也是造成近视的一个重要原因。问题:请综合上面材料,对学生的近视情况及成因进行解说。4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处处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班级准备开展“以居住条件看祖国变化”的专题活动,请你也来参加。【活动一】资料当中看变化材材料一:二三十年以前,我们的居住环境还是比较简陋的。在

16、 80 年代,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 方米,而现在的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达到 21 平方米。乡村的土坯房,已经被别墅式的砖瓦房取代。内蒙古的游牧民族,也已 经在定居的草场盖起了幢幢小楼。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城市规划带来的拆迁, 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断的变化。材料二:每次提到拆迁,张女士总是要对比一番。平房的暖气都是土暖气,赶上煤不好,就得挨冻,楼房的暖气 24 小时常温。平房拆迁搬到楼房后,最让张女士满意的变化,就是他们一家再也不用在下雨、下雪的时候,趟着泥水在房 间、厨房和厕所之间来回跑。居住条件的改善,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变化。请你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两则材料传达出的信息。【活动二】居住选择看变化小王阿姨为我们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