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阅读总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 】!7647230791一、基础巩固要善问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 问 。人 们把 有知识说成 有学问,这 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问学 问,学要肯 问。学常有疑; 问则 可解疑。解其一疑,便 长一智。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也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于问,更不因怕失身分而耻于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 要善问。学 习犯难不要急于问人。要先问自己,后问人。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 。问,要问得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1、从论证方式看,本文属于 ,从
2、论证方法上看,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 样分层来论证的?作简要分析: 3、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它应属于( )A、“横式”中的“ 总” 式 B、“横式”中的“总式C、“纵式”中的“层层深入”式 D、“纵式”中的“ 起承转合”式4、第 3 节中“要得 学问,不仅要肯问, 还要善问”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论有恒我国有句古语:“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是说飞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凭着它那 顽强的韧劲,硬把平地冲成了碧绿的深潭。在学 习上也是这样。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攀登科学技 术高峰中必然要遇到 “陡峭的山峰”。我们有些青年认识不到这一点,思想上又没有吃苦的准备
3、,因而往往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易犯冷热病。心血来潮时,连续通宵达旦,恨不得吃成一个“ 胖子”;情 绪低落时,心灰意懒,难得看上几页书。 这样的学习,势必会“虎头蛇尾”,事倍功半。学习需要有恒心,有毅力。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 在我国历史上凡有所长的人,都有 坚持不懈的精神,正因 为 他们常年累月地不断积累、更新、扩展,他们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冲出了知识的“ 深潭 ”。1、“循序渐进”在句中的含义是。2、“这样的学习 ,势必会 虎头蛇尾 ,事倍功半。 ”一句中, “这样” 指代的是(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4、,易犯冷 热病。B、我们 有些青年认识不到这一点,思想上没有吃苦的准备。C、心血来潮 时,连续通宵达旦,恨不得吃成一个“胖子”;情绪低落时,心灰意懒,难得看上几页书。D、我们有些青年认识不到这一点,思想上没有吃苦的准 备,因而往往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易犯冷热病。心血来潮时,连续通宵达旦,恨不得吃成一个“胖子”;情绪低落时,心灰意懒,难得看上几页书。3、本文的论点是( )A、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B、学 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学习 需要有恒心,有毅力。 D、在我国 历史上,凡的所成的人,都有坚持不懈的冲击精神。4、用自己的话解释对联的含义 。二、议论文阅读提升大舞台(一)北京课标
5、阅读创新不言败,完成第 20。(7 分)创新不言败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在创新的过程中,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不能把握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多次试验都没能成功。当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失败与成功,总
6、是相对的、辩证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的失败是常有的,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胜利。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因为创新是艰难的,不可能一疏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创新是创业者的追求,
7、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自信,才能鼓起从头再来的勇气;自强,才能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自信不是自负,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不会一味蛮干;自强不是运强,自强者有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不达目的不罢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呼唤创新。新不言败的?(2 分)答: 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常用语(成语、俗语等均可) 。 (2 分)答: 的论证过程。 (3 分)答: 【语文公社 】!7647230792(二)安徽课改二 (18 分)习惯成自然叶圣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
8、,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
9、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
10、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
11、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9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 分)10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 分)11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 分)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 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
12、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4分)(三)百色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723 题(10 分)有时候,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一味地抱怨,还是努力地去改变呢?有一则古老的寓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突然,面前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 “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地斥责。可是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那是一只空船。在多
13、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如果这位农夫在发现船只向自己驶来的时候,尽快改变航向,而不是一味无效地吼叫,或许能避开船只的碰撞。对于给你制造麻烦的人,不要一味地抱怨,当然也不必转而去讨好他,也没必要和他达成一致意见。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烦恼。要知道,无论你为此多【语文公社 】!7647230793么愤怒,他也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对于给你制造麻烦的事,你也不要一味地抱怨,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努力
14、寻求解决的办法。抱怨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去改变。17请你拟出本文的标题,要求标题就是文章的论点。 (2 分)答: 18本文是怎样论证论点的?(4 分)答: 。19王明快考试了,妈妈整天唠叨个不停,唯恐他因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而耽误学习。他烦透了。读了本文,请你开导开导他吧!(4 分)答: 。(四)河北课改(13 分)谈“忍”不知从何时起, “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 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