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余明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05715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余明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余明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余明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余明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余明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余明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信阳茶文化的认识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

2、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 10 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 10 天之内若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此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

3、山。 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使茶叶很早就成为勤劳朴实的信阳茶区人民的生活支柱,且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信阳毛尖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外形细直圆光而多毫;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欲得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全年共采九十天,分二十到二十五批次,每隔两三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初展的一芽二叶制特级和一级毛

4、尖,一芽二三叶制二三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级炒制。摊放的地方,要通风干净,摊叶厚度不超过五寸,摊放时间不超过十小时,要当天炒制完毕。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无与伦比。 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无论男女老幼,朝野雅俗,各色人等皆有嗜茶之好。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信阳人喝茶也十分讲究,极儒雅,贵族气十足。首先是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滚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叶,注入浅水,但并不饮,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这叫“洗茶” 。经过了这番洗,茶方可饮

5、。送给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满杯,而是八成满,俗称“酒七茶八” 。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一一放茶叶,又一一注浅水洗茶,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做客,饮茶应漫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在信阳,不仅客人登门要以茶敬客,真诚恭谨,而且亲朋好友之间的往来,也多以茶为礼,绝不疏忽。这是信阳流传了千百年的纯朴习俗。信阳民间,逢年过节或日常拜亲访友,都有馈赠茶叶的习惯,虽然包装简陋,却是他

6、们亲情和友情的真诚传递。友人,特别是来自远方的好友,短暂的欢聚之后,临别之时意犹未尽,以自产的茶叶为赠,不仅是友情的展现,也是对友人深深的祝福。赴外地看望多年未见的好友同窗,战友同事,一包信阳毛尖必不可少。送茶表达的不仅仅是浓浓的故乡情和同窗情,还有互相的思念和永不褪色的情义。简单而质朴的信阳茶,成为友谊的厚重载体。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茶承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评语:茶虽是一种植物,但她却又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因为茶也是一些地方特有的产品,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会产茶, “信阳毛尖”却只有产于信阳地区并经过信阳劳动人民辛勤制作之后才能称得上是完全意义上的“信阳毛尖茶” 。对于

7、她的来历,也许是觉得太神奇了,所以当地老百姓要用神话般的经历来诠释信阳毛尖的由来,无论真假,都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信阳茶由来已久的崇敬和敬仰。信阳茶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茶叶很早就成为勤劳朴实的信阳茶区人民的生活支柱,信阳人能够巧妙的利用地方气候和地理环境优势,将种茶、制茶大业传承并发扬光大,不仅当地的群众百姓种茶、饮茶,而且在历经千百年后,信阳人民坚守着传统制茶工艺,发现信阳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特色,并利用自身的与众不同将其发扬光大,传承和发扬着茶和茶文化的价值和功效,让全国甚至海内外都知晓“信阳毛尖” 。今天,提到信阳毛尖人们也许不再仅仅认为那是茶叶那么简单,或者人们首先想到的那是勤劳、淳朴的信阳人民,她已然生成的是一种独特的符号。因为通过信阳毛尖这个茶文化不断的传播和弘扬,人们早已知晓信阳茶如信阳人一样热情、率真,价值永恒。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本文作者:邹丽(马畈高中)指导老师: 余明志(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马畈高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