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05648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关键词】黄斑变性/中医病机;, 黄斑变性/中药疗法;,唐由之 摘要 :结合临床典型病例,从老年性黄斑病变的中医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方法和具体的临床应用 3 个方面,介绍了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的经验。认为老年性黄斑病变是一种虚实夹杂之症,气血失和、精血亏损和痰瘀互阻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治疗上应重视气血的调和和精血的滋养,以及注意化痰散瘀明目,不可一味攻伐。 关键词: 黄斑变性/中医病机;黄斑变性/中药疗法;唐由之 老年性黄斑病变多见于 45 岁以上患者,是以黄斑部色素紊乱,或渗出、出血为特征的眼病,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较好的

2、疗法,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效果。唐由之教授从事本病的研究多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深有体会,现简述于下。 1 中医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理论基础 1.1 目得血而能视,而血赖气以存唐由之教授十分重视气血在黄斑病变治疗中的作用,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 ,必然与气血关系紧密。 古今医统大全眼科 1指出:“ 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之主,血病则目病” 。 内经 2指出:“阳化气,阴成形”;“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血乃阴液,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难经二2十二难 3指出“血主濡之 ”。 素问五脏生成篇2说:“肝受血而能视” 。眼科专著审视瑶函

3、 4 25 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则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 。血为养目之源,但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内经 2指出:“气脱者,目不明” ,唐容川在 血症论 5 中提出:“ 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母,气得血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 。故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因此,目之视物有赖于气血的充养,气血失和,是导致黄斑渗出和出血的重要原因。治疗上应重视气血的调节,令气血充和。唐由之教授对气的调节从两方面着手,即针对气虚和气滞,重视益气和行气。盖“血随气行,气行则行,气止则止,气温则滑,气寒则凝”(医学

4、入门 ) 6 ,若 “气伤则血无以存 ”7 514 。 1.2 精血同源,血赖于津精而化生目之视物,有赖于血的充养,精血同源,血有赖于津精而化生。肾主藏精,乃先天之本。 素问金匮真言论 2曰:“夫精者,身之本也” 。 素问上古天真论 2指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精血不足,不能上濡于目,目失所养,发为视瞻昏渺。证治准绳 七窍门 8指出:“玄府幽邃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 。 内经 2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痿眩冒,目无所见” 。 审视瑶函 436 指出:“血少视劳精气弱,则视瞻昏渺” 。另外,肾主水,水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肾的温煦和气化3功能。黄斑部的渗出,也是肾主水功

5、能失常的表现。因此,肾是眼目赖以充养和视物的关键。 景岳全书 新方八略引 7974 指出:“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 。故治疗上应益气填精并举。益气方面,唐由之教授擅长用生黄芪;填精血常用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等。 1.3 痰瘀互阻,用血药还应化痰相佐唐由之教授认为,瘀和痰皆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眼部而引起疾患。故凡黄斑病变经久不愈,其内之瘀血斑不易消散吸收者,常出现渗出、结缔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等。此乃痰瘀互阻的结果,是标症。所谓“津凝血败,皆化为痰” (景岳全书 ) 7190;“痰挟瘀血,遂成窠囊” 9 。治疗上应化痰活血并

6、举, “滞血不消,新血无以养之” 10 。 明医杂著 11提出:“用血药而无行痰、开经络、达肌表之药佐之” , “焉能流通经络,驱除病邪以成功也。 ” 2 辨治方法 唐由之教授从以下几方面对黄斑病进行辨治。2.1 肝肾不足,瘀热内阻眼部见症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暗影。眼底检查见黄斑部渗出、出血,视野呈中央或旁中央暗影,眼底荧光造影见黄斑部出现渗漏和遮蔽荧光。舌红苔黄,脉数或弦细涩。治法:补益肝肾,益气活血,清热散结。方药:川芎 5g,三棱 10g,白及 12g,法半夏 12g,枸杞子 15g,菟丝子 12g,黄芪 15g,牛膝 12g,连翘412g 等。 2.2 肝肾不足,脾气虚弱症状:

7、眼部见症,大便溏,舌淡红或淡白,脉细弱。治法:补益肝肾,益气活血,健脾渗湿。方药:川芎 5g,三棱 10g,法半夏 12g,车前子 12g,泽泻 12g,枸杞子 12g,菟丝子 12g,黄芪 15g,牛膝 12g,白术 15g,茯苓 15g 等。 2.3 肝肾阴虚症状 :眼部见症,大便干,夜尿频多,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散结明目。方药: 赤芍 15g,三棱 10g,白及12g,法半夏 12g,枸杞子 12g,菟丝子 12g,黄芪 15g,牛膝12g,熟地 15g,桑椹子 15g,楮实子 15g,太子参 30g,水牛角12g 等。 3 病案举例 患者杨某,女,56 岁,珠海市人,于

8、2005 年 3 月 23 日 11 时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东区六楼眼科门诊。就诊号:600001026465。 患者自诉左眼前暗影遮挡半年,曾于当地多间医院治疗,效不佳。症见耳鸣、夜尿频多,大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检查:双眼视力右 1.0 左 0.1,左黄斑部渗出、出血,中心光不清,眼底荧光造影提示:左眼老年性黄斑病变(湿性) 。西医诊断:左黄斑病变(湿性) 。中医诊断:左眼视瞻昏渺(气血失和,肝肾不足,痰瘀互阻) 。治法: 益气补肾,化痰活血。方药: 桑椹子 15g,太子参 30g,葛根30g,炒山楂 15g,何首乌 20g,北芪(黄芪)15g,白术 15g,茯苓(云苓)15g,昆布

9、 15g,川芎 5g,田七胶囊 3g,大、小蓟各 15g,枸杞子 15g。处方 14 剂,水煎服。 5二诊于 2005 年 4 月 6 日 10 时。自诉左眼前暗影稍变淡,口干,大便干。舌尖红,苔黄,脉细。检查:双眼视力右 1.0 左 0.2,左黄斑部渗出、出血好转,中心光不清。治疗:患者有化热之象,上方加连翘 12g,水牛角 12g。处方 7 剂,水煎服。三诊于 2005 年 4 月20 日 10 时。患者自诉左眼前暗影稍好转,视力模糊好转,大便正常,小便仍多。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检查:双眼视力右 1.0 左0.4,左黄斑部渗出、出血好转,中心光不清。治疗:热象已减,肾虚明显,上方去连翘,

10、加杜仲 10g,牛膝 10g。处方 14 剂,水煎服。四诊于 2005 年 5 月 10 日 11 时。自诉左眼前暗影好转,视力模糊好转,大便正常,小便仍多。检查:双眼视力右 1.0 左 0.5,左黄斑部出血吸收,少许硬性渗出,中心光隐约可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治疗:患者症状好转,效不更方,以巩固疗效。守上方,处方14 剂,水煎服。 4 结语 唐由之教授认为,老年性黄斑病变是一种虚实夹杂之症,气血失和、精血亏损和痰瘀互阻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故治疗上应重视气血的调和和精血的滋养,以及化痰散瘀明目等。切不可一味攻伐,只注意到眼底出血、渗出的改变,而忽略了气血津精的调养,否则“血少视劳精气弱” ,

11、眼病难于向愈。 参考文献: 1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 北京:人民卫生出6版社,1991:166. 2唐王冰.黄帝内经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9, 43,585,15. 3清叶霖.难经正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7. 4明傅仁宇.审视瑶函M. 北京:科技卫生出版社,1959. 5王咪咪,李林. 唐容川医学全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1. 6明李挺.医学入门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39. 7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8明王肯堂.证治准绳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29. 9元朱震亨.丹溪医籍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77. 10陈熠.医学全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333. 11明王伦. 明医杂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