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028510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做好金融服务之我见平凡岗位的坚守 近年来,农信社经营管理体制经过深化改革,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经营规模不断增大,经营效益也不断提高,但是,从金融服务上看,我们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农信社历年来以服务“三农” 为宗旨,是服务“ 三农 ”的主力军 。连续9年的“中央1号” 文件,国家加大对“三农” 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明确了要形成城乡统筹的一体化格局,建立现代农村经济,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信用社的有力支持,同样信用社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支撑。当前,专业银行逐步回归农村市场,邮储银行相继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

2、融机构纷纷设立。在不久的将来,农村金融市场将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然而信用社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用社必须准确把握农村金融要求、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然而,目前信用社金融服务的现状,注重“硬件” 改善,忽 视“ 软件”提升。近年来,信用社加大了自己的服务形象建设,不断对营业网点进行改造升级,服务形象焕然一新。相比以前服务“硬件” 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为树立信用社形象、更好地服务客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优质的服务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面对市场激烈竞争,服务是最便捷、最廉价的取胜武器。作为服务行业,我们要牢固树立“客户 至上” 的理念,不断增 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提供亲情服

3、务,走“感情营销”路线;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个阶段,继续着粮补、农保、低保、养老保险的发放,每天早上的第一批客户必是来取这些补贴的老头,老太太,装修过的营业室里挤满了人。起初的时候,由于是新员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一时间有些吃惊。身旁的老员工解释道:“每年都是这样的情况,一听说可以领补贴钱,他们就急忙跑来,总觉得钱领到手里才安心。每天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忙的时候我们上厕所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现在慢慢融入了这个集体里面,我也 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同样出身农村的我,也多少可以理解农民的辛苦与不易。现在的各种补贴是国家发放的,是惠农政策的一种体现,补贴存

4、入农民信用社的折子,就是农民自己的钱,想什么时候过去取都可以。显然农民并没有这种意识,总是一听到补贴下来就过去取。这样来回路途的不方便同时也给我们柜面带来一定的压力。和主任沟通过之后,我决定把这种情况和客户说清楚,给他们解释有关补贴的政策。不需要他们三天二头的过来询问钱下来了没、能取不。那段时间,我和同事们耐心的给他们解释着,列举了一些其他乡镇客户的例子,还告诉他们,这些钱还可以存起来,时间长了还有一定的利息。虽然很辛苦,有时累的嗓子都有些沙哑,但是忙碌的生活带给我的却是满满的成就感。看到他们领到钱时的喜悦,看到他们渐渐养成排队的习惯,听到他们在办理结束后说的一声谢谢。让我真真正正的领悟到农信

5、社服务为农的宗旨,也让我为自己是农信人而自豪。对我们农信社的全体员工而言,每一个顾客都是一道待解的方程式,只要你带入真诚、真心的条件,心锁的钥匙总能用心去打开理解的大门。作为农信系统的一颗小钉子,我志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诚心服务客户,热情帮助客户。时刻提醒自己:只有持续的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才能赢得长久的客户满意和忠诚度,才能形成客户对农信社的依赖,才能最终达到客户和我们农信社的双赢。刘集信用社 张博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九日贷款难,难贷款,究竟难在哪里?2014-06-18 来源: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 打印 纠错 关闭长期以来, “贷款难”是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不少城乡居民怨

6、叹农信社的“门槛”太高,正常的贷款需求很难如愿以偿,致使“贷款难”的呼声日趋高涨;另一方面,一些农信社也确有不少富余资金,但就是守“葫芦”不开“瓢” 。究其“贷款难”的原因,我们固然可以做出多种解释,但以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体验,“贷款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的、百姓的、农信社的诸多方面的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一、贷款难,难贷款的成因分析(一)社会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导致农信社对贷款发放畏首畏尾,不敢轻举妄动。 “信用”一词几乎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缘何得到关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大行其道非常普遍。首先是政府信用缺失。地方政府作为百姓的“父母官” ,

7、从地方经济的局部利益出发,很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讲话。近年来屡屡出现的企业以改制、兼并、破产等方式逃废农信社债务的现象便是最好的说明。这种形象不能说是地方政府的纵容,但至少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许,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干预司法,造成不利于农信社的判决,即使农信社赢了官司,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其次是企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是拖欠和逃废农信社债务,企业无钱时,总希望农信社能“雪中送炭” ,企业有了钱,不是大兴土木,花天酒地,就是在布置“安乐窝”上胡思乱想,玩潇洒,耍气派,高楼大厦住着,鸡鸭鱼肉吃着,手机商务通用着,豪华轿车坐着,但总不愿或积极偿还贷款,甚至明拖暗赖“变着法儿”玩金蝉脱壳,让农信社束

8、手无策。其三是个人信用缺失。主要表现是靠“耍赖皮”过活,贷款能拖则拖,能赖则赖,甚至有人认为贷款贷得越多越不怕,说不定农信社还得高看咱一眼呢!这正应验了时下“欠债者是爷,讨债者是孙”这句话。社会信用环境的不佳,导致农信社资产质量不断恶化,挫伤了农信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农信社的理性选择只能是“惧贷” 、 “惜贷” 。二是农信社有着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有人片面地认为投放贷款是农信社一家的事儿。时下,尽管金融机构不少,但真正面向城乡居民、个体商户、中小企业等投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却很少,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只瞄准股份制企业和高端客户,且讲究的是规模效应,而对城乡居民、个体商户、中小企业等的资金需求却熟视

9、无睹,大型企业的资金缺口一般通过政府行为能够解决,而众多的居民、商户、中小企业等没“奶”吃,只能“嗷嗷待哺” ,只得把“拐仗”靠在农信社的门口。农信社既得承担政策性支农任务,又得靠经营效益生存发展,颇感左右为难。(二)农信社自身的原因。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使农信社对贷款发放小心翼翼。回首过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放的大量“趴窝”贷款,农信社能惊出一身冷汗,现在面对不良贷款的居高不下,清收盘活的困难重重,农信社发放贷款自然要严格审查、把关、管理,哪敢轻易“出手”?这就使得不少人认为贷款手续繁杂、烦琐,贷款实在是难!二是存贷比例的严格控制,使资金“供求矛盾”非常突出。时下,农信社的

10、贷款发放仍要以新增存款为前提,近年来,面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处在金融机构“夹缝”中的农信社组织资金困难重重,存款增势缓慢、徘徊不前的现象非常突出,即便想方设法组织回的存款活期居多,这就使得投放贷款的后劲严重不足。三是高端客户不愿“屈尊光顾” ,低端客户又潜在着巨大风险,使农信社在选择客户时左右为难。事实上,到农信社申请贷款的客户群体,绝大部分是很难从他行贷不出款的“主儿” ,也绝大部分是喊着“贷款难”的客户,他们的贷款额度不小也不大,他们经营的项目又趋大众化。农信社整日面对这样类群的客户,很难个个都打发得如意。四是农信社的经营观念并没有彻底从“坐等客户”向“大营销”上转变。近年来,尽管农信社

11、积极营销贷款,但大多数的客户仍得托着关系、求着人情到农信社求贷,加之贷款手续繁琐,个别农信社办事效率低,客户跑三趟五趟才能拿到贷款。这样,便导致农信社为他们贷了款,他们仍在喊“贷款难” 。五是信贷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导致信贷员们不愿“自讨苦吃” 。近年来,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各家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但也给信贷人员戴上了“金箍咒”:贷款形成风险,不仅工资、奖金要少拿,而且还要追究行政、法律等责任。于时,信贷人员便认为放款还不如“四平八稳”的好,这样出现“惧贷” 、 “惜贷”现象便不足为怪了。(三)城乡居民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农信社及信贷规

12、章制度了解不够,是“贷款难”呼声高涨的主要原因。不少城乡居民对农信社不甚了解,对有关信贷的一系规章制度一知半解,片面地认为:想贷款必须得有关系,走“后门” ,否则贷不出款。老实说,贷款“有个熟人好办事” ,但并非没有关系,不找熟人就会吃“闭门羹” 。不少金融机构对贷款发放都有明确的“尺度” ,符合政策原则应该不会遭到“冷遇” 。而况,现在金融机构都在转变观念,营销贷款, “贷款难”问题很快便会迎刃而解。二是项目选择不准,预期效益实现困难,是“贷款难”呼声高涨的不容忽视的方面。不可否认,城乡居民对脱贫致富奔小康望眼欲穿,雄心勃勃,但其选择的致富项目颇具“大众化” ,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都

13、去挤千军万马的“独木桥” ,其经营效益不言而喻,如期偿还贷款本息的愿望很难实现。面对这类客户,农信社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满足“胃口” ,这样便造成贷不出款的“嗷嗷待哺” ,贷出款的仍喊着“没吃饱” 。三是城乡居民投资意识虽强,但贷款依赖性过大,是“贷款难”呼声高涨的关键。时下,城乡居民干事创业缺乏资金,首先想到的便是贷款,似乎离开贷款就“寸步难行” 。尽管他们投资致富的主观愿望很好,选择的项目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自己自筹资金过少,把较大的缺口“押”在农信社上,农信社自然顾虑重重。二、解决“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贷款难”问题的基础。一是通过道德劝说,强化城乡居

14、民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讲信用应该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公德,可通过政策制约、宣传引导、道德遣责等,使全社会树立“讲农信社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意识。二是通过制度完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比较系统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来有效解决信用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确保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因此,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信用经济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三是加大对逃废债务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信用。对有意逃废农信社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要重点打击,严厉制裁,列入“黑名单” ,并在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进行约束,认拖欠赖债的“大爷”没脸见人,对行政事业单位赖债的人

15、员实行“停职、停岗、停薪” ,让他们为自己的失信付出代价,迫使其行为趋为守信。(二)金融机构密切配合,统力协作,是解决“贷款难”问题的关健。一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清楚地认识到解决“贷款难”问题并不是农信社一家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大事,各家金融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金融机构要放下架子,不要只对规模贷款、大额贷款情有独钟,对小额贷款、个体贷款、居民贷款等也应大力扶持,积极欢迎。二是各家金融机构都要增设贷款专柜,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贷款专柜在接到居民的贷款申请后,要快速作出反应,对符合政策、原则的抓紧办理,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三)建立贷款“大营销”体系,是解决“贷款难”

16、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是贷款发放应严格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辖区内的居民、个体商户、企业等的贷款需求,辖区金融机构应优先满足。二是要强化贷款宣传。要通过设立咨询台,散发宣传单等形式,深入社区、居民、企业等宣传,使他们对贷款政策有所了解,避免因政策了解不足而导致的“走弯路” ,发牢骚。三是实施信贷员分片包干责任制。为信贷员划分一定的贷款管理责任区域,定期让他们了解区域内居民的贷款需求,并注意搜集建议和呼声及时上报,以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定期组织“流动服务队”现场办公,深入社区、居民家中、企业等受理贷款申请,简化手续、送贷上门。五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拒绝办理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信贷员和办事效率低下的信贷员,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对群众意见大、客户反映强烈的信贷员要下岗培训,及时调离信贷岗位。 (西工联社 山檀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