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022623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实施方案为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大连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探索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 6 项重点工程和 12 个重点领域,分步开展创新中心建设试点,依据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制订本方案。一、创新中心建设背景制造业历来是大连的支柱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程度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水平。近年来,全市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体系,在高端轴承、制冷设备、储能技术、集成电路等方面取得了重

2、要突破,初步具备了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基础和条件。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差距较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2的主体,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或投入不高,无法进行系统的技术创新工作,难以产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专利或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企业技术创新各自为战,重复引进,重复开发,造成技术资源的极大浪费,无法形成技术创新的整体合力。再有,产学研用结合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商品化低,无法形成一个从研究到开发再到商品化的完整产业链。因

3、此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产学研用之间的壁垒,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构建新型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创新中心定位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 6 项重点工程和 12 个重点领域,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以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以多种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平台。具有如下特征:(一)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

4、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共同组建的新型创新平台。集聚整合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工程数据、知识3产权、科技文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形成合力。(二)创新中心主要任务是研究重点领域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并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通过创新中心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共同研发项目,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三)创新中心要成为重点行业内的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行业提供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三、创

5、新中心建设形式创新中心是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单位发起,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有关创新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形式组建的新型创新平台。原则上,一个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一个创新中心。(一)联盟型创新中心。由行业领域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发起,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创新资源,结合成紧密型产业技术联盟。可以依托现有的产业联盟、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建立。(二)公司型创新中心。由行业领域骨干企业发起,联合4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户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创新资源,共同出资注册公司;科研院所、高校也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成为创新中心成员单位。

6、四、创新中心建设条件1.创新中心成员单位可以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其他组织机构及团体。2.创新中心有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经营机制、协同模式等。3.创新中心应制定发展规划,包括近两年及中长期研发项目计划、产业化目标、经费筹措计划、研发投入等。4.创新中心有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研发项目,有一项或多项有待突破、可形成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技术,并能实现产业化。5.创新中心应有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6.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与发起单位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紧密合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进行。 五、创新中心发起单位条件1.发起单位在大

7、连辖区注册,管理规范。发起单位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和技术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发起单位在本领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或产业竞争优势,5具备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及必要设备。3.发起单位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保障能力,承接重大项目时,能筹措匹配自有资金。4.发起单位拥有具备一定学术地位或行业知名度的业务带头人,具有稳定的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5.发起单位在本领域中有较高或持续的研发投入,有较强的创新优势和信誉,能够开展对外技术服务。6.发起单位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有一定的技术扩散、辐射和转移能力。六、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程序市经信委负责组织实施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试点),制定和完善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

8、施方案,推进创新中心试点。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分申报、初审、现场审核、专家评审、授牌、评估等程序。(一)申报。创新中心由发起单位组织申报。申报创新中心需提交大连市 XXXX 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提纲见附件)等申报材料至市经信委相关行业处室。(二)初审。市经信委各相关行业处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初审,依据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出初审意见。(三)现场审核。市经信委相关行业处室组织专家,对创新中心进行现场审核,主要审核创新中心设备、人员、资金以及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情况,提出现场审核意见。6(四)专家评审。市经信委科技处会同相关行业处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试点建设意见和发展指导建议等。(五)授牌。

9、市经信委依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行动计划,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授予“大连市 XXXX 创新中心”牌匾。七、创新中心管理(一)市经信委对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情况进行指导,每年由科技处会同相关行业处室,组织专家对创新中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是否给予政策支持的主要依据。(二)创新中心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调整成员单位,调整名单须于调整后一个月内报市经信委科技处。八、政策支持授牌的创新中心,由发起单位依据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组织申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课题)。市经信委组织项目(课题)初审、实地审查、专家评审等。市政府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创新中心建设。附件:大连市 XXXX 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