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8015087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煤矿煤矿紧跟台头煤矿党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部署,把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查找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确保活动收到预期效果。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建设和谐一流现代化文明,为实现建设“文明、和谐、科技、高效” 的矿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进一步搞好矿井建设工作,巩固和发展科技创新、和谐文明的良好纷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下面,结合我矿践行科学

2、发展观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谐一流现代化文明矿井的工作部署,做如下报告: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上四个关键环节都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我们从事的是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工作对象是煤矿,工作任务是监察,工作目标是查隐患、防事故、减伤亡。是在为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是在为实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核心做贡献。因此,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推进安全发展,实现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稳定和根本好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安全生产问题不仅不会自行消亡,反而更加

3、突出。一是安全生产是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前提。二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三是随着生产经营手段、设备的不断复杂,工艺的不断提高,运行或使用条件不断苛刻,更易出现各种重大、特大的灾难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更大。因此,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仍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针对近期发生的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尾矿库溃坝等一些重特大事故, 9月19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

4、指出,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我们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 9月20日 ,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中强调指出,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连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刻。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5、的利益问题,是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甚至牺牲人民群众生命来换取增长,谋求利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起“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把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的日程上来,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煤矿安全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煤矿少死一个人,就保全了一个家庭,就能让一大家子人幸福,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从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首先,从历史上看。纵观建国50多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大体可分为5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初创与“一五”发展期(19491952年和19531957

6、年),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初创期,并为今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阶段:大跃进挫折与之后的调整期(19581965年),大跃进期间对我国安全生产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大跃进之后的调整期出现了相对的稳定局面。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动乱(19661979年),给我国安全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四阶段:拨乱反正、恢复发展和改革开放(19801992年),“六五”、“七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监察管理工作体制得到恢复和加强,“八五”和“九五”前期我国安全生产不断取得进步。 第五阶段:高速发展和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至今),近10年来,尤其是201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

7、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开始趋于好转。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从总体上看接近世界中等水平,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在以上阶段中出现过3个较好时期:19531957年的“一五”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和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其中“一五”是最好的时期。1 2 下一页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矿区安全管理体系调研报告第2页也出现过3次事故高峰期:19581961年、19711979年、19931995年。 对我国安全生产出现的3个较好历史时期,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总结和继承。主要经验有: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取得实效;国家与企业都加大对安

8、全生产的投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机制适时调整,各级政府的管理力度大;处理重特大事故严肃及时。 就事故发生环境和条件而言,3次事故高峰的教训也极为深刻。第一次事故高峰是人为地破坏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即大跃进时代。第二次事故高峰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破坏了经济工作(包括当时的安全生产管理架构)正常运行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并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急于求成,安全生产管理架构未及时到位所造成的。第三次事故高峰主要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发生的。 其次,从安全生产现状看。自1990年以来,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死亡79442人,94年至

9、97年间为10.1万人和10.3万人之间;99年达到11.8万人,2017年达到13万人。近年来一直在13万多人左右徘徊,每年伤残70多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以煤炭行业为例,9199年间死亡7.5万人,年均8000多人。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所占比例仍很高。以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例,美国为0.039,南非为0.13,波兰为0.26,印度为0.42,而我国高达4.17,差距十分明显。 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有深层次的原因、有浅层次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有发展中的原因。概括讲有以下几条:第一,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还有不少法规标准由于

10、没有及时修订、补充,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且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差。 第二,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高排放,低回报,低收益,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的素质提高上来。我国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才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数字反差太大,因此造成了能源、原材料紧张,煤电油运绷得很紧。当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安全稳定好转需要有个过程,经济增长方式短时间内能够转变需要时间。 第三,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不足,而且在短期内要迅速改善各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低、工作环境差和职工素质低等状况也是不现实的

11、。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多年来投入强度不够,在整体水平上和重大关键技术方面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需要,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显著。仅国有煤矿不完全统计就有505亿的安全欠帐,煤矿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设备要淘汰。对煤矿建设的投入也不足。国家需要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全体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并使事故与危害的风险不超过国家与社会的承受力,抓紧制定优先发展战略,协调发展。 第四,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滑坡。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些年行业管理没有跟上去,有些行业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多年没修改;行业的重大技术攻关也有空缺。比如,煤矿瓦斯形成的机理、瓦斯防

12、治手段、治理奥灰水患等许多环节没有解决。 第五,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形成了高危行业员工素质的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必然趋势,是大方向。我们现在城镇化率45.5%,但已经有1.3亿农民转向城市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是进入了矿山和建筑行业。到2017年城市化率提高到50%,还将有1亿农民等着转移。他们主要服务于矿山、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苦、累、脏、险行业,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不熟,培训又不及时,与其他部门相比,形成素质上的差距。 第六,我国煤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和发展中的产煤国家比先天不足。美国露天开采的煤矿超过一半,而我国露天矿较少,井工矿占95%

13、。我国高瓦斯突出矿占46%,煤层容易自燃的占一半,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我国是百年产煤大国,现在煤矿矿井的平均深度是 420米 ,全国煤矿开采深度还在以平均每年 20米 推进,我们的煤矿工人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 第七,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顺,监察力量不足。部门利益导致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很难发挥国家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的功能。同时,监管监察人力、物力、财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制约了安全生产局面的改善。这种状况既不符合中国科学发展现状,也不宜于与国际接轨。 通过对这些情况和现状的了解,充分反映出安全生产领域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也反映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14、和复杂性。 从面临新挑战、新要求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性 1、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面临挑战。改革开放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计划经济的管理办法,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业管理逐步弱化,许多企业缺乏应有的约束和监督。新的管理机构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办法,仅靠过去使用的下发文件、开会布置和评比检查的方法与模式管安全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效益与发展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这就形成了单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片面思维。企业往往会千方百计降低

15、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表面上看,市场竞争风险远大于安全生产的风险值,片面追求利润诱导企业负责人急功近利,忽视劳动安全卫生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和长远利益。在某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从深层次上看,这种做法恰恰是违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行为。从经济效益上看,伤亡事故、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已远远大于企业的长期效益。 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已变为劳动合同关系,经济利益成为他们之间的主要联系。作为联系工人纽带工会的作用在有些地方和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削弱,在许多非公有制成分企业中目前根本就没有工会组织,劳动者在劳动安全问题

16、上的要求与呼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映,“群众监督”很难有效实现。 第二,经济高速发展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更加尖锐。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经济曾出现“过热”的现象,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集中表现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其进步远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是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和特大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国民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现软着陆后,经济增长过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所缓解,但经济发展速度与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之间的矛盾仍未解决。也就是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大量重特大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有效评估与治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后,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薄弱,培训教育不足;安全监管监察作风不实,工作了细;安全文化基础差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其差距与矛盾将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尖锐。近期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进一步证实和暴露出上述问题的严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